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①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③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⑤,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士既事者兼月: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___)
(2)时时而间进(_______)
(3)公被狐白之裘(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闻寡人之耳者 孔子闻之曰 B. 时时而间进 立有间
C. 窥镜而自视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D. 上书谏寡人者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甲】【乙】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选文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B. 【乙】选文表现了晏子是一位关心百姓、善于言辞、敢于劝谏的人。
C. 【甲】选文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表现邹忌的治国之才。
D. 【甲】【乙】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同时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5.【甲】【乙】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自选一角度,做一赏析。
2.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根据上下文的语意,仿照画线句子,补写出两个句子,并与上文构成排比句。
不管生活给我以什么,我都报之以微笑。给我以严寒,我就是一朵清新俏丽的红梅;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2017年中考山东临沂卷)将下列三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5月14-15日,“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②《中国青年报》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进行了专题报道。
③报道是全景式,立体化的。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2)________________,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3)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5)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曹刿论战》)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选文中的“我”和“你”分别是作品中的哪两个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小说情节看,“我”为什么会产生“非走不可”的念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