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景写情。萧萧寒声,夜捉促织,衬托出诗人的孤寂之情。

B. 悲欢对比。儿童夜捉促织,游子月夜思乡,了景反衬悲情。

C. 化静为动。萧萧梧叶声,飒飒秋风声,衬托出秋夜的寂静。

D. 通感运用。萧萧的声音,引起秋寒之感,用听觉引起触觉。

2.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情感,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抒发了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诗人触景生情,产生了恋乡思绪。

B. 表现了对村居生活的喜爱之情。儿童夜捉促织,篱边灯火通明,夜色迷人,怡人的村居生活,更表现了诗人对宁静村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

C. 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童年回忆,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更衬托出客居他乡时,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

D. 展示了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得孤寂之深。

 

1.C 2.B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C项有误,应该是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用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需要结合诗词中的画面来分析,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B项有误,这首诗通过描写夜间小景来写羁旅乡思之情,B项“表现了诗人对宁静村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的理解是错误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

双亲去世后,他下定决心要上完大学。受生活所迫,他一天不得不去打两份工

A. 他一天要去打两份工?    B. 他一天必须去打两份工。

C. 他一天不用去打两份工。    D. 他一天想去打两份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们在办公室、课桌上,甚至在行驶着的汽车的驾驶室里都忍不住摸出手机收发短信,发微信朋友圈。

②人们发明了网络,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但对网络的极度依赖,反而影响了我们中一些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③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每天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

④这实在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现象。

⑤其实,不少高档手机繁琐的功能是多余的,很多在虚拟空间飞来飞去的信息是无价值的。

A. ②①⑤③④    B. ④②③①⑤    C. ⑤②④③①    D. ③⑤①④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西南旱灾警示我们:能否保护好水源,是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

B. 你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于重复别人的生活,不要让别人的观点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

C. 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时,被游击队反包围了,歼灭了无数匪徒。

D. 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缺点。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部小说情节老套,思想消沉,读起来味同嚼蜡

B. 父爱就是这样含蓄委婉,像秋日厚厚的云层里透出来的阳光,很舒服,却不可思议

C. 蜡烛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D. 我喜欢牡丹的富丽堂皇,我喜欢水仙的洁白高雅,但我更喜欢菊花的坚贞不屈、傲霜斗雪!

 

查看答案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náo)     烦躁     咬文字(jiáo)     谆谆教导

B. (suì)     隔阂     坚不可(cuī)      再劫难逃

C. (mái)     贮蓄     而不舍(qiè)      煞有介事

D. 弱(chán)    取缔     相得益(zhāng)    涛光养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