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还是喜欢传统的拜年 王溱 拜年喽!——多么熟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还是喜欢传统的拜年

王溱

拜年喽!——多么熟悉、温馨、悦耳、响亮的声音,它储藏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里,年年都是最温暖最动听的祝福。

“恭喜发财”“身体安康”“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事业有成”……人们相互行礼,或作揖或握手或拥抱或躬身或磕头,脸上无一不挂着甜蜜的笑容。拜年,是中国人对逝去岁月的送别,更是对未来生活的预祝。不管过去的时光怎样,每个人都对明天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拜年正是对这种美好愿望的郑重宣告。

首先要拜长辈。到长辈面前行礼祝福,这是礼道,也是规矩,更是孝心。长辈乃一家之首,背负重任,是家庭幸福的引领者,团结和谐的轴心,理应受到尊重和拥戴。其次是拜师。俗语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师傅,导师,这些既教人知识、传授技艺又为人师表的辛勤劳作者,是拜年的重要对象。在这样的拜年中,多了一份感恩和激励。给邻居拜年也是重头戏,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拜完了亲人近邻,同事朋友不能怠慢。拜年正是增进同事朋友感情的好时机,岂能疏忽错过?于是,十几个小时前还在一个办公室处理公务的同僚,转眼就变成了登门拜访的“贵客”。

成群结队是传统拜年的一道亮丽风景。街坊邻居,同事同学,老乡故友,提前说好集合地点,然后集体行动。根据线路图,由近至远,逐家挨户,欢笑一路。普遍是点到为止,但其味无穷。拜年是习俗,更多的是情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拜年虽大都并非来自远方,但“乐”是一致的。当然,来的未必都是“好友”,也未必都是“知己”,然而拜年如同一座温馨的桥梁,可以把曾经忽略的亲情,意外丢失的友情,在一声声拜年的祝福里,重新连接起来。“人生乐在相知心”,王安石道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真谛。拜年这个大平台,装载得下人间各种误会、别扭、意见、隔阂、矛盾、分歧和恩怨。古人言相逢一笑泯恩仇,拜年则是一句问候消百怨。春节过后,许多“仇家”变“亲家”,“愁脸”变“笑脸”,“矛盾”变“统一”,人与人更和睦,社会更和谐。

拜年的变革与电话普及密不可分。一场通讯革命,让电话拜年成了另一种时尚。从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响过,通讯系统便处于“瘫痪”状态。几亿人几乎同时在拨打电话,超负荷的使用,什么样的先进设备也难以承受。等有了手机,有了短信,有了QQ,有了微信,拜年更是可以足不出户,一键搞定了。

轻松了,悠闲了,但很快人们发现似乎少了些什么?味道变了,淡了,冷了,更重要的是那简单质朴却发自内心的真诚到哪儿去了?

很怀念那些日渐遥远的传统拜年。一句温暖的问候,一声温馨的祝福,可以瞬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曾几何时,单位里的领导同事,初一一大早集中相聚,道一声拜年,说一句祝福。年轻人相互欣赏彼此的新衣,年长者互祝身体康健、家庭美满,领导向每个人发出期望,众人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更增强了来年奋斗的信心。然而,这一切都成了回忆,人们好像更“现实”了,免去了出门之累,也丢掉了来之不易的精神凝聚平台。

拜年是华夏儿女世世代代沿袭的习俗,延续着传统的道德、伦理与文化,可以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传统不能丢,也不能忘。因为传统里有我们文化的根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人们为什么如此重视拜年?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然而拜年如同一座温馨的桥梁,可以把曾经忽略的亲情,意外丢失的友情,在一声声拜年的祝福里,重新连接起来。

(2)春节过后,许多“仇家”变“亲家”,“愁脸”变“笑脸”,“矛盾”变“统一”,人与人更和睦,社会更和谐。

3.如今拜年出现了哪些变革?又有什么遗憾?请概括。

4.你认为作者更赞成什么样的拜年方式?为什么?

 

1.①拜年是中国人对逝去岁月的送别,更是对未来生活的预祝。②拜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是对美好愿望的郑重宣告。③拜年是来之不易的精神积聚平台,是华夏儿女世代沿袭的习俗,沿袭着传统的道德、伦理与文化,有我们文化的根脉。④拜年可以瞬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与人之间更和睦,社会更和谐。 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传统拜年比作温馨的桥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传统拜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连接方式。 (2)“仇家”变“亲家”,“愁脸”变“笑脸”,“矛盾”变“统一”,体现春节的喜气和传统拜年的方式,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起到缓和和改善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 3.变革:由传统拜年转变为电话拜年、短信拜年、QQ拜年、微信拜年。遗憾:拜年的味道变了,淡了,冷了,简单质朴、发自内心的真诚不知去哪了。 4.我认为作者更赞成传统的拜年方式。传统的拜年方式可以瞬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传统的拜年方式是华夏儿女世代沿袭的习俗,延续着传统的道德、伦理与文化,有我们文化的根脉。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拜年,是中国人对逝去岁月的送别,更是对未来生活的预祝……郑重宣告”“拜年是华夏儿女世世代代沿袭的习俗……精神财富”两处可以轻松提炼出问题的答案,注意分条进行概括。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第(1)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表现了拜年在情感交流方面的作用;第(2)句运用排比突出了拜年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 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等有了手机,有了短信,有了QQ,有了微信,拜年更是可以足不出户,一键搞定了”是拜年形式的新变化,“味道变了,淡了,冷了,更重要的是那简单质朴却发自内心的真诚到哪儿去了”则是这种变化带给人们的遗憾。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作者更赞成传统的拜年方式,可以结合传统拜年在传承文化以及促进人们情感交流的作用方面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4)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5)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广誓死不屈

赵广,合淝人。本李伯时家小吏,伯时作画,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断右手姆指遣去,而广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时观音,多广笔也。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李伯时:北宋名画家。②小吏:书僮。③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④乱定:局势平定。⑤士大夫:有地位的知识分子。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久之亦/善画    B. 贼闻其/善画

C. 协以/白刃    D. 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每______________

(2)工______________

(3)遂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

(2)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时观音,多广笔也。

4.赵广作画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景写情。萧萧寒声,夜捉促织,衬托出诗人的孤寂之情。

B. 悲欢对比。儿童夜捉促织,游子月夜思乡,了景反衬悲情。

C. 化静为动。萧萧梧叶声,飒飒秋风声,衬托出秋夜的寂静。

D. 通感运用。萧萧的声音,引起秋寒之感,用听觉引起触觉。

2.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情感,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抒发了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诗人触景生情,产生了恋乡思绪。

B. 表现了对村居生活的喜爱之情。儿童夜捉促织,篱边灯火通明,夜色迷人,怡人的村居生活,更表现了诗人对宁静村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

C. 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童年回忆,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更衬托出客居他乡时,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

D. 展示了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得孤寂之深。

 

查看答案

下列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

双亲去世后,他下定决心要上完大学。受生活所迫,他一天不得不去打两份工

A. 他一天要去打两份工?    B. 他一天必须去打两份工。

C. 他一天不用去打两份工。    D. 他一天想去打两份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们在办公室、课桌上,甚至在行驶着的汽车的驾驶室里都忍不住摸出手机收发短信,发微信朋友圈。

②人们发明了网络,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但对网络的极度依赖,反而影响了我们中一些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③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每天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

④这实在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现象。

⑤其实,不少高档手机繁琐的功能是多余的,很多在虚拟空间飞来飞去的信息是无价值的。

A. ②①⑤③④    B. ④②③①⑤    C. ⑤②④③①    D. ③⑤①④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