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酒酿(liàng) 凝望(níng) 挑...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liàng)    望(níng)    逗(tiǎo)

B. 立(zhù)      溅(bèng)    枯(jí)

C. 渎(xiè)      旁(wù)      牛(bàng)

D. (yú)       秀(qí)      翠(fěi)

 

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的注音有误,正确的应为酒酿(niàng)。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目:笑看________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11月7日至9日,遵义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迎来国家考核验收、现场检查。9日上午,工作汇报暨考核验收情况反馈会召开,国家考核验收组一致同意遵义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通过考核验收。这标志着遵义市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进程中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1.请你为遵义市创模写一条宣传标语。

2.创办一期创模手抄报,合理安排两个栏目。

3.你作为遵义市民,你为遵义市创模做些什么?写2点。

 

查看答案

赏析诗歌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字用得好,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前两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烘托出什么样的氛围?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微信传播

材料一: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2012年3月底,微信注册用户破1亿,耗时433天。2012年9月17日,微信用户破2亿,耗时缩短至不到6个月。到2013年1月15日,微信用户达到3亿。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2014年9月30日,微信6.0安卓版于国庆期间在腾讯应用宝独家首发。在微信6.0版核心的“小视频”功能中,用户可在聊天界面以及朋友圈拍摄一段不超过8秒的短视频直接发送和分享,在用语音短消息改变了人们的沟通之后,这次微信毫无疑问将再度掀起一次全民小视频狂潮。微信传播具有信息发布便捷、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互动性强、成本极其低廉等特点。

(来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分享转发途径分布(2014年9月8日—2014年9月9日)

途径

分享转发人数

分享转发次数

微信朋友圈

1200(75%)

1304(68.1%)

微信好友转发

370(23.13%)

553(29.31%)

腾讯微博

20(1.87%)

30(1.59%)

 

(来自互联网)

材料三:微信的“朋友圈”里近来兴起一种科普热。“一碗淘米水等于10种药。大米的表面含有钾,第一次淘米的水呈弱酸性,第二次淘米的水则呈弱碱性,适合于面部酸性环境的清洁,不刺激皮肤,无副作用。”笔者每天都会收到类似这样的微信,来自朋友圈里的这种相互关怀让人感到一股暖意。

细看这些微信,主要是分享养生保健、食品安全、生活常识、生活小窍门等信息,以及参观科技馆、看到好玩的科技产品等见闻。这让被分享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让微信成了一个新的科普途径,值得肯定。

微信科普的效果不容忽视。首先,它是在朋友和熟人圈里传播,依托朋友们多年建立起的信任,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其次,微信科普知识以较高的速度在传播,几乎每人都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朋友,经过连续不断的转发,传播效应迅速放大。三是微信科普贴近实际,大都是有关日常生活的内容。

不过,细究微信里的科普内容,发现有许多内容其实并不科学。例如,微信圈里出现一条断食排毒法,很多人竞相转发,有人还亲身试验:“中午开始试验断食没吃饭,下午饿得腿发软,刚下班就赶紧钻进附近同事家里,拉开冰箱,吃起了面包。”其实,专家早指出,即使要断食,必须经过准备,在专业营养顾问的陪同指导下逐步进行。

细察这些微信的来源,不难发现,大部分内容还是来自互联网,不少人依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感觉有价值就立即转发。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许多人在自己领域都是行家里手,但在科普价值的判断方面不一定权威。这似乎也与一项调查结果吻合:据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

可见,微信传播科学知识,优势在口碑式传播,渠道快捷、信任度高,其劣势也在于口口相传,缺乏专业性,容易走偏。因此,如何在保护微信科普热情的同时,因势利导,利用这个高效的传播平台开展科学的科普工作,成为各级科技和科普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

1.材料二能印证微信传播的什么特点?

2.材料三在说明“微信科普的效果不容忽视”时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3.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

A. 微信是当今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B. 微信科普涉及养生保健、食品安全、生活常识、生活小窍门、当今科技最新成果等信息,微信成了一个新的科普途径,值得肯定。

C. 微信里的科普内容,有许多并不科学,所以应加以筛选甄别。

D. “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4.为提高微信科普的科学性,请你给相关部门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互跪”现身,是非隐退

①近日,网上一张城管与小贩互跪的照片引发热议。照片中的小贩是一位七旬老太,事发当天,她正在沿街售卖蔬菜,遇到城管执法劝说离开,老人突然面向城管跪下,随后,城管队员也跪了下来,并称“我也不容易”。

②这件事,乍一看,似乎很好笑。但稍微一琢磨,真笑不出来。

③与电视剧中刘备、诸葛亮在茅庐中惺惺相惜的互跪不同,城管与小贩的互跪,完全是一场占据“道义制高点”的恶性竞赛。

④城管为何要下跪?和信息传播中的一些特点有关。信息过载时代,人们倾向于做浅阅读、快阅读,只对自己感到重要的信息做深入了解。这个心理,为“标题党”传播提供了空间。报道不再深入肌理、细辨是非,而是一味抓爆点、贴标签。城管知道:“老人”“小贩”+“下跪”,这仨标签一贴,不管真相如何,一个“弱者被欺凌、城管是坏蛋”的故事就被建构起来了,引发的舆论后果他扛不起。干脆,我也跪吧!

⑤城管、小贩互跪,折射出这样的古怪格局:是与非,不再重要;谁更惨,谁占据道义制高点。这不禁让人想起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经典一幕:为竞逐华太师府内仆人的职位,两人开始“比惨”,甚至不惜自残,最终一方竟是喊着“还有谁能比我惨”自绝身亡。现实中,比惨往往是双输,社会成本高昂不说,“搁置是非、只比姿态”的路径,对理性的社会文化氛围更是严重破坏。

⑥板子不能只打在“标题党”身上。咱们自己也要心中有根弦。同情弱者,是人性光明的一面,但不能走向极端,不能搞“谁弱势谁有理”。小贩也好,城管也罢,都是爹娘生父母养的人,不存在天然正义和天然邪恶一说。遇到纠纷类新闻,在怒火中烧、拍键盘大骂之前,应该先把基本事实搞搞清楚,不能根据身份标签而预设立场。偏袒弱者,同样也是不公正。说到底,“能不能沿街卖菜”问题,不能置换成“谁站着谁跪着”不是?

⑦翻翻新闻,城管和小贩互跪不是头一回发生了。“互跪”思维也不只在城管领域发生。一遇事情,先亮姿态,先博同情,甚至先把水搅浑,往一件比较清楚的事情里添加许多额外议题,到后来越说越乱,糊涂了事。这样的状况,让人喟叹。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肖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引用近日网上新闻有什么用意?

3.第⑤段引用《唐伯虎点秋香》的中经典一幕起什么作用?

4.第⑦段“甚至先把水搅浑”中的“甚至”能否删去?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