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母亲的百度 ①小时候,遇到什么不知道的事情,他就去问父亲。但父亲很少回答他,让他...

母亲的百度

    ①小时候,遇到什么不知道的事情,他就去问父亲。但父亲很少回答他,让他自己去翻《十万个为什么》。他知道父亲是想培养他的求知欲,以及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他懒得去翻书,都是去问母亲。

    ②“妈妈,小蝌蚪为什么会变成青蛙呀?”“妈妈,议论文怎么写啊,我觉得好难写啊……。”

    ③一直到大学,生活中碰到什么问题,他都会习惯性地打电话问母亲,觉得她什么懂什么都知道,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④工作后不久,他交往了一个喜欢的女孩。女孩喜欢吃红烧肉,他便兴冲冲地说要给她做。晚上下了班,他按照网上的提示买了各种材料。但进了厨房,他一下子蒙了,这道菜他可从来没做过呀。掏出手机上网搜索,复杂的步骤让他犯愁。他突然想起, 红烧肉不正是母亲最擅长的莱之一吗?他便给母亲打了电话。以前在家他可从来过菜,母亲在那头听他说想做红烧肉,扑哧笑了,然后一步步细致地指导他做出了一份香喷喷的红烧肉。女孩尝了一块,开心地竖起了大拇指。

⑤有一次他打电话问母亲怎么挑选蜂蜜,她在那头详细地讲解了很多有关蜂蜜的知识。挂了电话,同事笑了,他疑惑地问怎么了。同事指着电脑说,以后有事你问百度呀,多方便,何况你打长途电话,电话费多贵。他想了想,也对。而且之前有一次问母亲的东西,她记错了,给了他一个错误的答案,差点儿误了他的事。于是在这以后,在这样一个“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网络时代,有什么不知道的,他就问百度了。轻轻敲击键盘和鼠标,答案便出来了,方便快捷。

⑥后来有一次回家,母亲在厨房忙着做饭,他在客厅看电视。茶几上一本黑色的笔记本闯入眼帘。他拿起来看,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很多东西。是母亲的字迹,写的都是各种生活常识,其中一些还用红笔圈了起来。他问父亲这是什么。父亲说,你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啊,就喜欢把书上、电视上看到的各种知识抄下来,还专门归了类,没事的候就读啊记啊,为的只是在你碰到问题问她的时候,能够准确快速地给你回答。每次回答上你的问题,你妈都会很开心。他仔细一读,被红笔圈起来的,都是以前问过母亲的。笔记本捧在手里,沉沉的,就像一部微型的“百度百科”。

⑦“工作以后,你打电话回家的次数没以前多了,问你妈的东西也少了,但这个习惯,她一直保持了下来。”   

他有些羞愧,垂下头来,心里感慨万千。看着笔记本上密密匝匝的字,他似乎看到了母亲埋着头,微笑着往上面抄写东西的情景。这么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要用多少的时间和爱,才能把它一页页写满……想到这,他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眼睛也一下子湿润了。

⑨过了一会儿,他似乎想到了什么。他吐了口气,放下笔记本,起身走进厨房。母亲正在切豆腐。他走了过去,微笑着说:“妈,我想吃麻婆豆腐,你教我做好吗?”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小时候无论什么问题都习惯性地问母亲→①_______→不再事事问母亲,而是从百度上搜索→②____________

2.题目“母亲的百度”有何含义?好在哪里?

3.文中有两处写父亲的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4.联系上下文,谈谈第⑧段画线句“他有些羞愧,垂下头来,心里感慨万千”一句中“他”因何羞愧?

5.文章结尾处写“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请结合全文及现实生活,说说“他”此刻想到什么?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1.工作后打电话请教母亲如何做红绕肉明白了母亲的笔记本就是为孩子准备的“百度百科”,体会到深深的母爱。 2.“母亲的百度”是指母亲为了能够准确快速地回答孩子的问题,而准备的各种知识的笔记本,更是浓浓的母爱。以此为题,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不能删去。第①段写父亲,内容上是为了衬托母亲对孩子有问必答,结构上是为了引起下文:第⑥段写父亲,是由父亲揭开母亲笔记本的秘密,给孩子以触动,结构上点题,承上启下。 4.“他”从父亲的话里明白了“母亲的百度”是专门为自己准备的,而自己长大后忽略了与母亲的联系与交流,因此感到羞愧。 5.“他”想到了今后要常打电话给父母,常回家看看,多与父母交流联系,不要再让网络百度代替亲情等。这样的结尾自然委婉,留给人想象的空间,同时也暗示了“他”将以实际行动回报亲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阅读文章知道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先写小时候,一直到大学无论什么问题都习惯性地问母亲,工作后,他就问百度了。轻轻敲击键盘和鼠标,答案便出来了,方便快捷。后来有一次回家,听到母亲的话,着笔记本上密密匝匝的字,明白了母亲的笔记本就是为孩子准备的“百度百科”。 2.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百度”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事,都能从网上搜索到,加上“母亲”这个词,再结合内容,是指母亲为了能够准确快速地回答孩子的问题,而准备的各种知识的笔记本,更是浓浓的母爱,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解答此题找到两处写父亲的句子,结合所在的位置和段落内容,就是要结合语境来分析。 4.联系上文,上文写的是父亲说母亲一直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很多东西,为“我”时刻准备着,而自己为了方便快捷,就问百度了,不再去问母亲,因此感到羞愧。 5.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这两个角度来回答。结构: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但是具体作用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才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九(2)班以“走进民俗,传承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同学们对家乡民风民俗了解程度调查表,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找到一段有关“年文化”的文字,请把其中的一些句子放回到相应位置上,使上下文连贯。(只填序号)A:    B:     C:     D: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  A     B  ;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C   D  。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②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③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④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A:_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

(3)一位同学为本次活动写了一则校园新闻报道,其中有些错误,请你修改。

12月20日下午,九(2)班开展了“走进民俗,传承传统文化”主题活动。【A】不仅本次活动的会场布置富有文化特色,而且环节设计也紧扣主题。……【B】本次适动增长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①【A】句有语序不当的毛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句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应将“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红岩》中有个九岁多的孩子,大头细身、面黄肌瘦,个头却只有五六岁孩子那么高,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________”:另一个牺牲了的革命者遗留下的女婴,被人们称为有“______________”。

(2)《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是鲁迅创作的一部_______(体裁)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一种精神,辉映表来。如果说,mián延雄伟的长城,亘立为中华氏族历史厚度的地理座标;蜿蜓浩荡的长江,描绘出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圈谱;那么,zhǎn转两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则直抵人类极限,成为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复兴之路的精神图腾。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__立    mián________延             zhǎn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3)“图腾”的原意是: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一般用作本氏族的标志。根据文段内容,下列可以用来替换句子中“图腾”一词的是__________

A.画卷      B.高地        C.图景

(4)缩写文中画线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⑤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牵黄,右擎甚。(苏轼(江城子)

⑦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默写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大作文请以“特别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3)字数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