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文 :牡蛎 [俄国]契诃夫 (1)我跟父亲站在一条人烟稠密的街上,感到一种怪病...

甲文 :牡蛎  [俄国]契诃夫

(1)我跟父亲站在一条人烟稠密的街上,感到一种怪病逐步抓住了我。看来我马上就要倒下,人事不知了。

(2)我知道,这是因为饥饿。

(3)父亲挨着我站住。他在五个月前来莫斯科谋求文书的职位,一直在奔走,托人找工作,知道今天才定决心到街上来乞求施舍。

(4)前面是一所楼房,招牌上写着“饭馆”两个字。我的头无力地往后仰,朝一边歪着,不由自主地看着楼上,看着饭馆灯光明亮的窗子。我凝神细看,认出那是墙上一张招贴。它的白颜色吸住我的目光,我竭力要认出上面那些字来。

(5)“牡蛎……”我终于认出了。

(6)奇怪的词!我在世上活了足足八年零三个月,可是一次也没听过。

(7)“爸爸,什么叫牡蛎?”我费力地把脸扭向父亲,用沙哑的嗓音问。

(8)父亲没听见。他在注视人群的活动,用眼睛跟踪每一个行人……我看出他想对行人说什么,然而那就要命的话却像沉重的砝码似的挂在他唱头的嘴唇上,无论如何也吐不出口。他甚至已经向一个行人迈出了一步,( A碰碰   B拉拉 )他的衣袖,可是等到那个人回过头来,他却说声“对不起”,慌乱地倒退回来了。

(9)“爸爸,什么叫牡蛎?”我又问。

(10)“这是一种动物……生在海里……这种东西是要活着吃下肚……”父亲说,“它们有壳,像乌龟一样,不过是由两片壳包住的。”

(11)“真恶心,”我小声说,“真恶心!”

(12)原来牡蛎是这么个东西!我就想象一种类似青蛙的动物,藏在两片贝壳里,睁着又大又亮的眼睛朝外看,不住的摆动它那难看的下鄂,伸出几只螯,皮肤粘糊糊的……所有的孩子都躲起来。厨娘厌恶地皱起眉头,提起它的螯,放在碟子上,送到餐厅去。那些成年人,把它活活吃下去,连它的眼睛、牙齿、爪子一股脑儿吃下肚去!它呢,吱吱的叫,极力咬人的嘴唇……

(13)我皱起眉头,然而……然而我为什么咀嚼起来了?那个动物可恶,吓人,可我还是把它吃了,吃得狼吞虎咽,生怕尝出它的味道,闻出它的气味。我刚吃完一个,却已经看见第二个,第三个的亮晶晶的眼睛……我把这些也都吃了……最后我吃餐巾,吃碟子,吃那张招贴……凡是我见到的东西,统统吃下肚去,因为我觉得,只有不断地吃,我的病才能好。那些牡蛎吓人地瞪起眼睛,样子可憎,我一想到它们就发抖,可我还是要吃!吃!

(14)“给我牡蛎!给我牡蛎!”这呼声从我胸膛里冒出来,我向前伸出两只手。

(15)“帮帮忙吧,诸位先生!”这时我听见父亲闷声闷气地说,“真羞于求人啊,可是上帝呀,我熬不下去了!”

(16)“给我牡蛎!”我叫道,揪住父亲的后襟。

(17)“你莫非要吃牡蛎?这么小的孩子!”我听见身旁有笑声。

(18)有两个先生站在我们面前,带着高礼帽,笑呵呵地瞧着我。

(19)“这倒有趣,你怎么个吃法呢?”

(20)一只有劲的手把我拖到灯光明亮的饭馆里去,A一群人迅速把我团团围住,带着好奇心和笑声瞅着我。我挨着桌子坐下,吃一种粘糊糊的东西,有腌过的味道,冒出霉气。我狼吞虎咽地吃着,没咀嚼,没看它,也没问一声是什么。我觉得我一睁眼,就会看见亮晶晶的眼睛、螯和尖牙……

(21)我忽然嚼到一种硬东西,听到碎裂的响声。

(22)“哈哈!他连壳都吃了!”人群笑道,“小傻瓜,这难道也能吃吗?”

(23)这以后我渴得厉害,我躺在床上,却睡不着觉,因为胃痛。我觉得滚烫的嘴里有一股怪味。B父亲从这个墙角走到那个墙角,用手比划着。

(24)“我好像着凉了,”他喃喃的说,“也许是因为今天我没……那个……没吃东西,我。说真的,有点古怪,愚蠢……我明明看见那些先生买牡蛎付出十卢布,那我为什么不向他们要几个钱呢?他们多半肯给的。”

(25)到第二天早晨我才睡熟,梦见一只有螯的青蛙藏在贝壳里,转动眼珠。中午我渴得醒过来,睁开眼睛找我的父亲:他仍旧走来走去,打手势……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有删改》)

乙文:读契诃夫   曹文轩

(1)我们必须记住契诃夫是个医生。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叫契诃夫的医生,才会有这样一个叫契诃夫的作家。

(2)医生职业的眼光,极容易使契诃夫笔下的社会成为一个“病者”。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揭露性与批判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与医学的职能是一样的:疗治。

(3)我们在阅读契诃夫的作品时,总要不时地想到一个词:耐心。

(4)像契诃夫这样有耐心的作家,我以为是不多的,他在面对世界时,总要比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我们对世界的观察,总是有点不耐烦,总满足于一个大概的印象,世界在我们的视野中一滑而过,我们总是说不出太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细节。

(5)作为医生,耐心是他的职业习惯。这一习惯,很自然地流注到了文学对存在的观察与描写上。他的马车行走在草原上,远远的见到一架风车。风车越来越大,他看到了两个翼片。他居然注意到一个翼片旧了,打了补丁,另一个是前不久用新木料做成的,在阳光底下亮闪闪的。文学中的那些好看的字面,就在由这份耐心和获得的细微描写上。

(6)医生的职业造就了她一种不动声色、不感情用事的“冷漠”态度。后来的人谈到契诃夫的叙事态度,十有八九都会提到“冷峻”。殊不知,这份冷峻的叙述态度,与从医养就的心性有关。他曾对一位作家说:“当你描写不幸的、倒霉的人,并打动读者时,你应当表现得冷静一些。这样才能勾画出不幸的背景,从而更好地突出这种不幸。”

(7)冷静,让契诃夫常常站在人物的背后,听他们低语,并把它记录成小说。虽然他在叙述故事和表达情感时处处克制,但字里行间已分明沾满血与泪痕,这就让小说产生一种强烈的对于人物的悲悯情怀。

(选在新浪博客,原题为《樱桃园的凋零——读契诃夫》,有删改)

1.有人认为把文章标题“牡蛎”改为“父亲”更好,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2.阅读《读契诃夫》,说说为什么“世界上有一个叫契诃夫的医生,才会有这样一个叫契诃夫的作家。”

3.阅读《牡蛎》第(8)段,根据语境为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4.请用一句话概括《牡蛎》第(12)段的内容,并说说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5.请分别从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牡蛎》第(20)(23)段划线句的妙处

A一群人迅速把我团团围住,带着好奇心和笑声瞅着我。

B父亲从这个墙角走到那个墙角,用手比划着。

6.结合《牡蛎》一文,谈谈你对《读契诃夫》最后一段划线句的理解。

 

1.两个均可,“牡蛎”为题,点明线索,提纲挈领,简洁明了;“父亲”为题,突出人物,形象鲜明,也更能突出“社会对于可怜人的凉薄”这一主题。 2.医生这一职业使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揭露性与批判性的;契诃夫将医生耐心的职业习惯流注到了文学对存在的观察与描写上;医生职业造就了他冷竣的叙事态度。 3.A.理由示例:“父亲”一直找不到工作,直到今天才下定决心来街上乞求施舍,可见他心理上是羞于求人的,所以他的动作是迟疑、轻微的。因此我选A项。 4.“我”丰富细腻地想象了牡蛎;突出想象中的牡蛎十分恶心,但“我”还是要把它吃下去,从而突出“我”极度饥饿,也说明“我”对牡蛎一无所知,为下文“我”吃牡蛎的情节作铺垫。 5.A这一场面写出了人们毫无同情心;揭露和批判了社会这个“病者”的冷漠无情;引发读者对疗治这个社会的关注。B动作描写,写“父亲”在孩子睡觉之前和醒来之后一直走来走去,打手势,表现了生活的艰辛使他焦虑迷茫甚至即将崩溃。 6.示例:《牡蛎》中写到“父亲”在孩子睡觉之前和醒来之后一直走来走去,打手势,让我觉得生活的艰辛使他焦虑迷茫甚至即将崩溃。但是作者没有把“父亲”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直接写出来,给我们留下想象和体验的空间。这样让我更能体会到苦难对于“父亲”身心的摧残,从中更加感受到作者对人物的悲悯情怀,也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作用的分析。解答题目的作用要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三个角度来考虑。内容:概括文章所叙述的事件;点名文章的主旨;指处文章的主要人物。结构:是文章行文的线索等。艺术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牡蛎”为题,点明线索;“父亲”为题,突出人物,也更能突出“社会对于可怜人的凉薄”这一主题。所以无论同意哪一个标题,说明其作用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对句子含义的考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2)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3)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4)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结合文中的论述可以看出,契诃夫将医生耐心的职业习惯流注到了文学对存在的观察与描写上,医生职业造就了他冷竣的叙事态度。所以说世界上有一个叫契诃夫的医生,才会有这样一个叫契诃夫的作家。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第(8)段这句话的前后文,分析人物的性格心理,推理出其动作行为。由于没有找到工作,生活困难,“父亲”到今天才下决心来到街上乞求施舍,但是他又无法张开口说出自己的需求,话语“像砝码似的挂在他颤抖的嘴唇上”,由此可以看出“父亲”在心理上是迟疑的,是羞愧的,所以他只敢“碰碰”,动作是迟疑的、轻微的。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在文中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根据第(12)段的具体内容以及上下文分析即可。选文第(12)段对“我”想象中牡蛎的样子描写得十分细腻,“所有的孩子都躲起来”之前的内容是对其恶心模样的想象,之后的内容通过一个场景来表现其恶心、令人反胃,反映了“我”想象之中牡蛎的坏印象。而在下面几段中,“我”竟然能吃得下这么恶心的东西,说明“我”当时实在饥饿至极,已经顾不得它是多么令人反胃了。另外,这段文字可以与第(20)段内容对应起来,想象中的牡蛎是如此的恶心,以至于我在真正吃到它的时候,并不敢睁开眼看它的样子,第(12)段起到了为后文作铺垫的作用。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能力。答题前,要仔细阅读《牡蛎》第(20)段和(23)段的选句分别讲述了什么,其中A句“一群人迅速把我团团围住,带着好奇心和笑声瞅着我”这一场面写出了人们毫无同情心,揭露和批判了社会这个“病者”的冷漠无情,引发读者对疗治这个社会的关注;B句“父亲从这个墙角走到那个墙角,用手比划着”运用动作描写,写“父亲”在孩子睡觉之前和醒来之后一直走来走去,打手势,表现了生活的艰辛使他焦虑迷茫甚至即将崩溃。结合描写方法和人物的心情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之不能尽其材

B.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②乃放老马随之,遂得道

C. 而不能通其意               ②蚁冬居山阳,夏居山之阴

D. 老马之可用也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_________,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________(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 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 “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 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

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后半句: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①讲一讲学习历程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重温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

作品:《背影》《孔乙己》《一厘米》《巨人和孩子》《心声》

示例:两个大字,彰显爱国力量。(《最后一课》)

庄重仪表,尽显国在心中。(《最后一课》)

下课钟响,不弃美丽法语。(《最后一课》)

一封家书,勾起发财梦想。(《我的叔叔于勒》)

仓皇逃避,尽现世态炎凉。(《我的叔叔于勒》)

十个铜子,寄托社会希望。(《我的叔叔于勒》)

拟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材料】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情节的叙述与名著不符的一项是_______

A.鲁达因三拳打死郑屠到五台山做僧避祸,因仗义帮助武松被高俅派人捉捕,在梁山落草安身。

B.《简爱》中的简爱出身贫寒,从小就极具反抗精神。她毕业后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最终以独立的人格和勇敢的个性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

C.鲁滨逊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圣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

D.宋江因在浔阳楼题写反诗,被黄文炳告知蔡九,后被捕入狱要被斩首,幸而梁山好汉劫法场救了他,后来宋江也上了梁山。

(2)阅读《水浒传》,根据原著情节,完成问题。

李逵看时,见娘双眼都盲了,坐在床上念佛。李逵道:“娘,铁牛来家了!”……李逵应道:“铁牛如今做了官,上路特来取娘。”…娘道:“恁地却好也!只是你怎生和我去得?”李逵道:“铁牛背娘到前路……”李逵当下背了娘,提了朴刀,出门望小路便走。

(选自《水浒传》第四十三回)

李逵的绰号是什么?李逵为什么回家背母亲外出?这件事最终结局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 李商隐》)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凄凄鹦鹉洲。(《黄鹤楼》)

⑤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

⑦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⑧重岩叠嶂,隐天蔽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峡》)

⑨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___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________________,故克之。(《曹刿论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