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猫与鸟
叶倾城
夏至前几天,是梅雨前必有的窒闷天气:上头一把天火熊熊烧着,空气低低地扣在每个人头上,像摘不掉的帽子,汗出来散不掉,又掉回到每个人身上。热得燥得人听见黑云层里一声霹雳便忍不住暗叫一声“爽”。
花猫杜威怕雷,大雨一起就一溜烟儿进家,我笑它是“抱头鼠窜”。雨停了,它又屁颠屁颠上了阳台,大概它和我一样,也很享受雨后的凉爽与湿意吧。
我在电脑前工作,听见细碎的脚步声,是杜威找我玩来了。奇怪,它停在我脚边,怎么一声也不出?我一偏头:啊,它嘴里叼了个什么东西,好像是只……鸟?
我家住在花木葱茏的旧小区,整日里鸟语花香,我每天睡在鸟儿的独鸣里,醒在鸟儿的大合唱里。它们时常上阳台,吃我妈在花盆里种的菜,啄我挂晾的香肠,也会在我晒的被子上拉屎。
收养了花猫杜威之后,好长一段时间,鸟雀绝迹。这一阵,杜威多半在屋子里溜达,鸟儿们又陆续来了。想来是这一次,它与它狭路相逢。猫与鸟,是不是天敌?
一惊,我蹲下身,一手牢牢按住杜威,另一手不假思索地从它嘴里掏。猫口夺食,恶虎口中夺脆骨,杜威感觉到我的动作,头微微动了一下,疑惑地看着我。
我怕手劲一大,它直接一口把鸟咬碎了,便柔声叫它:“杜威,给妈妈。”轻轻地、带点力道地抽。杜威有一双冰冷的黄眼睛,紧盯着我。它是家猫,但它的眼神属于猛兽,让我魂飞魄散。
我终于把鸟掏了出来,暂时搁一边。一把抄起杜威,抱到阳台上,咔嚓一声锁上门,就往回跑,只听见它在我身后 甲 。
我喘得厉害,摸摸小鸟——是只麻雀——好像有体温,也可能是天太热。它浑身湿透,羽毛凌乱。我到处找,最后把一堆杏仁饼倒出来,空出了饼干盒,垫上了报纸,把它放进去。它的伤势可能不轻,灰褐色的羽毛里透出一丝一丝的血痕来。
杜威在门外 乙 ,它一定在想:坏妈妈,抢我的伙食。
我去厨房找了些小米,撒在盒子里。我轻轻拨一下小麻雀,它随着我手的动作,身体向一侧倒下去。我心一沉。把它掬在掌心,试着轻轻举起它的头,就像举一小团破布。我不甘心,连连拨弄它,它一动不动。它应该已经死了。
它小小的尸体在我掌心。突然间,我满心歉意。
小麻雀是无辜的:那么大的雨,来得又那么猛,它来不及飞回家,只能狼狈地暂时找一个避雨处。它上错了阳台,死神蓦地出现,是雨水打湿了它的羽毛吧?它飞不起来,被命运咬住了咽喉。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在巢中眼巴巴等它的,会是它的爸爸妈妈还是儿子女儿?
但杜威又错在哪里呢?《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我们是野生动物。在我把杜威从院子里捡回来之前,不知道它流浪过多久,除了翻垃圾桶、等好心人喂饭,它很捕杀过老鼠也捕杀过鸟。捉到小麻雀,它应该很高兴吧,一击得手,证明它宝刀未老。它兴冲冲拿来给我,是炫耀,也可能是打算跟我分享一下,甚至是讨好的反馈——你天天给我吃的,今天轮到我了。此刻它一定以为我想吃独食吧。
隔窗我看见,杜威跳到阳台上离我最近的一角, 丙 ,好像在说:自然界就是这么残酷,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命运。你给我提供每日必需的食物与水,但你控制不了我的灵魂、我的野性。
终于,我开了阳台门,把死去的小麻雀还给杜威:那是它的战利品、它骄傲的小旗帜。迅速回头,我不想看见即将发生的事,关上门,像把整个大自然与初夏都关在身后。
杜威会怎么对待小麻雀呢?那是它们之间的事了,我管不着。
人类,总是在一次次的无能为力里,懂得了自己的渺小。
(选自《意林》2016 年第 18 期,有改动)
1.花猫对于我救麻雀的反应逐步强烈,请为文中甲、乙、丙处选填适当的选项。
A. 不屈不挠地大叫 B. 以震耳欲聋的音量大喵特喵 C. 着急地喵呜喵呜叫
2.文章开头写梅雨天气,有何作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用?
4.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语句“我满心歉意”具体有哪些。
5.本文与郑振铎的《猫》均叙述了猫、鸟与人的事情,请分别说说文段【甲】【乙】中的“我”的内心感受。
【甲】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乙】终于,我开了阳台门,把死去的小麻雀还给杜威:那时它的战利品,它骄傲的小旗帜。迅速回头,我不想看见即将发生的事,关上门像把整个大自然与初夏都关在身后。
杜威会怎么对待小麻雀呢?那是它们之间的事了,我管不着。人类,总是在这一次一次的无能为力里,懂得了自己的渺小。
(叶倾城《猫与鸟》)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寒夜生花
迟子建
①今冬大兴安岭奇寒,春节前后,气温都在零下摄氏三十七八度之间。世界看似冻僵了,但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封的河流下,鱼儿也在静静地潜游。北风呼啸的街头,人们也依然忙着过年。
②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
③是霜花!
④每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拉开窗帘,便可望见玻璃窗上的霜花。户外寒风凛冽,室内温度只有摄氏十七八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子底部,而是满窗盛开!
⑤霜花姿态万千,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挺直的冷杉,摇曳的白桦,风情万种的柳树,初绽的水仙,半开的芍药,怒放的菊花,你在霜花的世界中,都能寻到。当然,除了常见的树木和花朵,霜花也隐现动物的形影,比如呼呼大睡的肥猪,飞翔的仙鹤,低头喝水的鹿,奔跑的狗,游走的蛇等。你问霜花中有没有人?答案是肯定的。亭亭玉立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儿童,弯腰弓背的老人,霜花也不吝惜它的笔,勾勒他们的形影,并为之配上人间的烟火气——房屋、水井、田地、牛车、犁铧、米缸、灶台、饭桌、碗筷甚至肥皂。仅有这些还不够,没有光,世界是彻头彻尾僵死的,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
⑥霜花的世界时变幻无常的,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今天你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就演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了;今天你看到的少女,明天就可能变成老妪;今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还有那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变成了三层四层,让你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
⑦太阳走得早,并没有想着第二天要早来。它晚来也好,霜花会存留长久些。七点多钟,晨曦初现,霜花被映照成柠檬色,远看像张金箔纸;等八点多太阳完全冒出头来,霜花就是橘红的了,如果此时恰好有酒杯形态的霜花闪烁其中,我就是喝到浓郁的葡萄酒了;而等太阳升得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玻璃窗就成了银库了!不过,太阳每前进一步,霜雪图就损毁一些:花瓣凋零了,树木枯萎了,河流干涸了,房屋坍塌了,动物少了四蹄或是尾巴,犁铧残破了,玻璃窗像是心疼什么人似的,漫溢着霜花的泪滴。阳光把这样的泪滴照耀得晶莹剔透,如梦似幻。如果说冬天也有露珠的话,该是它们吧。
⑧霜花在正午时消失了,玻璃窗干干净净的了!不要以为它们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夕阳尽了,霜花又会在玻璃窗上重谱新篇。于是像我这种爱做梦的人,又有了新的憧憬。
⑨霜花似乎很懂得主人的心思,有的时候,我能从霜花中看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比如茶壶、眼镜,比如砚台、笔管。让人怀疑他们夜间悄悄匍匐在窗棂上,听我梦中的呓语。在冷酷的现实世界中失去的,那个世界又温柔地回馈了我,让我直想亲吻那片霜花,让我所爱的,再度与我的呼吸共融。没有一个早晨,我不是与霜花共度的。我站在它面前看它,它也在静静地看我。能与心灵共通的世界,谁敢说是虚幻的!霜花是彼岸世界送给此岸世界的哈达,你的目光与它交汇时,就是领受了福气。
⑩2012 龙年到来的那一刻,我凑近霜花,仔细地闻。霜花不是尘世的花朵,没有凡俗的香味。可它那股逼人的清新之气,涤荡肺腑,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人间最好的香味吗?
(选自《文汇报》 2012 年 2 月 12 日,有改动
【注】迟子建:生于黑龙江漠河。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2002 年丈夫因车祸去世。
1.请分点概括文中“霜花”的特点。
2.第②③段能否作以下修改?为什么?
原句: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是霜花!
改句: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霜花。
3.第⑦⑧段按什么顺序描写霜花的?可以从哪些词句看出来?
4.认真阅读⑨⑩两段文字,说说“霜花”对作者来说有哪些特殊意义。
阅读《吕氏春秋》,回答问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①。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③。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逾)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知友:朋友。②得无:莫非。③疾耕:努力耕田。
1.用“/”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每句划一处)。
(1)及 其 家 穿 井 (2)于 是 退 而 疾 耕
2.解释下列加线字的意思。
(1)家无井而出溉汲(___)
(2)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___)
(3)齐人有好猎者(___)
(4)人不对(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4.从【乙】文中的齐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
5.从【乙】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诗歌,回答后面小题
与浩初上人① 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释:柳宗元早年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这首诗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①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
1.联系全诗,分析第二句中“割”字的作用。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课文原句填空。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2)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3)_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4)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远远的街灯明了,____________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船上所见景色,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论语>十二章》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__________,_________。
田家炳中学拟开展“我爱阅读”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栏目设置。学校动员各班创作一份手抄报,请仿照示例,另行设计两个栏目。
示例:名著推荐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阅读调查。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学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识竞赛。在学校开展的名著知识竞赛中,你必须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①以上材料出自 _______(作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篇名)
②你认可材料中的教育现象吗?请结合文中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