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最后时光里的求知欲 吕不同 三年前,没上过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最后时光里的求知欲

吕不同

三年前,没上过一天学的外公,被肺心病折磨了八年后,自己在医院里拔掉鼻管,不理在床边跪成一排的三个舅舅的哀求,强行要求出院。

救护车把他送回家后,他在自己亲手做的那张帆布椅上,平静地交代完后事,把我叫到身旁说:不同,这个肺心病到底是什么病啊?好几年了,也没搞明白。我摸出手机搜了一下肺心病,告诉他这病的全名叫什么,有哪些症状。我每说一个症状,他就嘿嘿笑着说,对对对,一点儿都没错。

我念完后,他又问:那这病最后把人“弄死”是因为什么?我鼻子一酸,不忍再念。外公看着我说,孩子念啊,这有什么关系。

我犹豫了一会儿说:多器官衰竭。外公闻言点了点头,喃喃说了句,听起来好像很厉害。沉默了一会儿,他眯着眼睛看了看对门门框上贴的春联对我说:你们年轻人现在还写对联吗?我点点头说,也有人写。外公扭头看我一眼,伸手叫我把他扶起来,然后叫外婆拿来眼镜和纸笔。一屋子人见状围了上来,还有人连忙搬来一张小桌子。

外公没有理会他们,戴上眼镜弓着背,把本子放在自己的膝盖上,颤抖着手,一笔一画写了一副对联——

阴阳两隔哀思能抵

人间疾苦天府可消

我看了后说:外公,这好像是……葬礼上才会用的。外公取掉眼镜笑着说:对啊,这就是我给自己写的挽联。

一屋子人传阅这副对联时,外公又对我说:你看这个“消”字是用三点水的好还是用金字旁的“销”好?我还没说话,他突然兴奋起来,叫外婆帮他把那本已经翻烂的新华字典拿来。拿到字典后,他先是用力地咳嗽了一下,吐出一口痰,然后扶了扶眼镜,右手食指在舌头上蘸了点口水,一页一页地翻开字典,郑重的样子像一个第一次查字典的小学生。

他查了十分钟。查到结果后他把纸拿回去,在“消”字上打了个叉,在旁边写了个“销”字。写完后,他端详了一会儿,然后笑着说,嗯,这就对了。

半小时后,他坐不住了,躺到了床上。一个小时后,他喝了一小碗粥。两小时后,他开始胡言乱语。四个小时后,说了几个简单的音节,他的嘴轻轻合上,脑袋微歪,安详离世。享年八十一岁。

那天,我看着行将就木的外公坐在灰暗的光线下,弓着背,眯着眼,像完成一个仪式一样,虔诚地去搞清楚两汉字之间的区别时,我忘记了悲伤,忘记了去想如何在他人生最后的时间里取悦他、安抚他。我只觉得全身的毛孔豁然张开,心里暖流涌动。

那一刻我没觉得他是我的亲人、我的长辈,我只庆幸自己能看到一个面对死亡毫无畏惧、毫无恐慌,在人生的终点还充满求知欲的生命。

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努力学习,但至少此时此刻,我还对未知的一切有着充足的兴趣,对那些不顾一切去探寻未知的人充满敬意和向往。

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都不可能参透生死和永恒。但终归,我还是想多知道一点,多看一点,把世事里灰色区域面积,尽量多挤压一点,使之变得黑白分明,是非可见。

如果死亡是一面镜子,那我希望有朝一日,在面对镜子里的自己时,我也能够像外公一样,不羞不愧,不怨不恼。如此才算对得起自己曾经做出的每一个选择,说过的每一句话,爱过的每一个人。                        

(《青年文摘》2016年第23期)

1.选文围绕“生命最后时光里的求知欲”写了有关外公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试请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先是用力地咳嗽了一下,吐出一口痰,然后扶了扶眼镜,右手食指在舌头上蘸了点口水,一页一页地翻开字典,郑重的样子像一个第一次查字典的小学生。

3.选文中的外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章画线句子的含义。

我还是想多知道一点,多看一点,把世事里灰色区域的面积,尽量多挤压一点,使之变得黑白分明,是非可见。

5.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一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对待“求知”。

链接材料(一)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

链接材料(二)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 刘向《说苑》

【注】①亡:同“无”。      ②好:爱好,乐于。      ③炳烛:点燃蜡烛。

 

1.①外公向“我”询问肺心病的病症、病理。 ②外公撰写挽联,查阅字典,推敲“销”字的用法。 2.该句对外公翻阅字典时的动作和神态进行了细节刻画,详实生动地写出了病重的外公在推敲挽联用字时候的专注郑重、严谨求实,表现了外公在生命最后时光里强烈的求知欲。 3.要点:热爱生活、坚强乐观,能坦然面对死亡,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4.人生在世,在有限的生命里,应该对未知的一切充满兴趣,应努力求知,多见识,多积累,以求看清世事,读懂人生。(意近即可) 5.示例:学无止境,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懂得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爱学、乐学、勤学,学有所获。 【解析】 1.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外公”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与“外公”与“我”之间发生的事件和“外公”做的其它事件。 2.试题分析: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此题相对比较容易,因为题干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咳嗽”“吐出”“扶了扶”“蘸”“翻”等字眼,是对外公动作和神态的细节刻画。答作用时要答出外公写作时的认真态度和强烈的求知欲。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病重的外公在推敲挽联用字时候的专注郑重、严谨求实”等细节描写中概括出其“热爱生活、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性格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

——节选自《陈涉世家》

(2)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一一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4)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一节选自《公输》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节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戒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8)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节选自《惠子相梁》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广爱人            素:平素        (《陈涉世家》)

B. 恒过然后能改        过:犯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所识穷乏者我与        得: 感激         (《鱼我所欲也》)

D. 搜于中三日三夜        国: 国家        (《惠子相梁》)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危急存亡之秋也

B. 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寡助至,亲戚畔之

C. 塞忠谏之路也                    有先生也

D.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呼尔与之

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各项的是(   )

A. 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

B. 天下缟素                        (《唐雎不辱使命》)

C. 在宋城上而待楚            (《公输》)

D. 惠子                        (《惠子相梁》)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A.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B.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

C.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鱼我所欲也》)

D. 此为何若人                    (《公输》)

5.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查看答案

我正在这样作的时候,敌人就放了几千枝箭,有许多枝射中了我的手和脸。这时我不光感到箭创疼痛,工作还大大受到干扰。我最怕伤了眼睛,如果不是那时我忽然想到了应急的 办法,难免弄得双目失明。我在我的秘密衣袋里藏着一些日常用品,其中有一副眼镜。这只密袋,我以前也提到过,当时没有受到钦委检查员的搜检。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我有了这种防御,我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虽然敌人的箭仍旧不绝地射来,许多枝箭射中了眼镜玻璃片,可是这至多不过把玻璃片伤损一点罢了,并无大碍。现在我把所有的铁钩都拴好了,一手拿着绳结,用手一拉,可是一艘船也拉不动,原来船都抛了锚。这还有待我鼓起勇气作出最大努力。所以我就放下绳索,铁钩仍旧搭在船上。我拿出小刀决意把船上的锚索割断,这样一来我脸上手上又中了二百多枝箭。接着我又拾起搭着铁钩的绳结,很方便地把五十艘最大的适用舰拖走了。

1.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填入空格内。

选文选自__________的著作《______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

A. 法国作家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     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来到小人国的经历。

B.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     船医来到小人国的经历。

C. 法国作家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    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将不来夫斯古人的军舰拖走。

D.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     船医格列佛将不来夫斯古人的军舰拖走。

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决意”是动词;“五十艘”是数量词。

B. 选文划线句子:“不光……还……”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

C. “接着我又拾起搭着铁钩的绳结”中,“搭着”充当句子的谓语。

D. “弄得双目失明”,“拿出来”,“戴在鼻子上”都是后补短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杯水的重量

老师拿到一杯水,问:“这杯水的重量是200克,各位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

很多人都笑了:“200克而已,拿多久又会怎么样!”

老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1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1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1天呢?1个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

老师继续说道:“一杯水,随着所拿时间的延长,它的重量也在发生变化。其实这杯水很轻,但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所以,我们必须适时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会儿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

其实,在我们的人生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一杯“水”,请简要阐释一杯水的含义并写出我们该怎样对待?(40字以内)

 

查看答案

综合运用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各国相互理解、想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B.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C. 我并不是否认你学习的进步,而是说你应该制定更合理的学习计划。

D. 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焦虑的体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