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母亲的栀子花 ①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栀子花开时节。绵绵不断的梅雨,催育着栀子...

母亲的栀子花

①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栀子花开时节。绵绵不断的梅雨,催育着栀子花蕾,络 绎不绝地含露绽放。每当看到那一片片像雪花般铺陈在绿色灌木丛中的栀子花,我都不禁 停下脚步,俯下身子,闻一闻那沁人心脾的清香。

②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 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③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上世纪 70 年 代初,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仅仅两三年工夫, 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了。过往的行人总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 佛是在夸她的孩子。

④每到初夏,大小枝丫挂满了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 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凝.望.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 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经常留意栀子树的变化,到了花开季节,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 回。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盛开的栀子花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⑤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 栀子花就开了。”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 在向阳的枝丫上,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 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⑥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 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 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羞像个小喇叭,白嫩欲滴,清香扑 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母亲一边摘一边帮姐姐把花插在辫子上、刘海儿旁, 姐姐也在母亲梳得发光的发髻后别上两朵。花摘完了,母亲把花分成四份,一份给姐姐, 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最后留些用水瓶 子养着放在家里。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 记得人家的好。”那时父亲在外乡工作,很少顾得上家,母亲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 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

⑦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 邻村一个条件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一要看儿郎,二要看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 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兴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 拿不出,一家人很是着急。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 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不要也罢,就送她栀子花吧。”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 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⑧栀子花开,端午节便到了。五六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 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只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糯米,花多 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时,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 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

⑨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最后只好将它们挖 掉。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 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

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而那栀子 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 与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力量——的力量,  ② 的力量,这力量 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爱——对的挚爱,对的挚爱。这爱,单纯且 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路上,在我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

(选自《光明日报》2016.8.19,作者蔡建和,文章有删改)

1.通读文章,从母亲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

____→关爱花树,影响我们→______以花代礼,搞定亲事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分析第④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花 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

3.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恰当词语,将第段结尾处语句补写完整

4.本文是回忆母亲的散文,说说文章以“母亲的栀子花”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1.示例:栽下花树,精心照料摘下花朵,送给邻里栀子花开,教包粽子 2.(1)示例:凝望,目不转睛地看。不管多忙,母亲每天都会盯着栀子花细看,表现了母亲对栀子花的喜爱、呵护,也表现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2)示例:画线句运用神态、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感恩回报的美德和对儿女们言传身教的影响 3.示例:自强、感恩;生命(生活)、儿女。 4.本文围绕母亲栽下的栀子花树,回忆了与之相关的五件往事,赞美了母亲对栀子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贫苦生活中自强努力的精神。栀子花象征了母亲坚韧自强的品格,含蓄隽永;栀子花也是全文的线索,以此组织材料,脉络清晰。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已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用与示例相同的句式表述事件即可。答题时一定要注意是从“母亲”的角度来梳理内容,所以首尾段内容应除去。文章再写母亲“关爱花树,影响我们”之前,主要写了母亲喜爱栀子花,与把它们看成了自己的孩子;之后主要写母亲在栀子花刚绽放后,就将花分为三份,分别送给那些帮助过我们的邻居;最后写的是母亲和我们在栀子花香中,快乐地包着粽子。据此整理出答案即可。 2.(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品读欣赏能力。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凝望”是目不转睛地看的意思。在文中指不管多忙,母亲每天都会盯着栀子花细看。表现了母亲对栀子花的喜爱、呵护。(2)此题考查赏析句子。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分析。画线句运用神态描写(微笑着)、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感恩回报的美德和对儿女们言传身教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朋友圈”的前世今生

①近年来,微信风头正健,男女老幼皆会在“朋友圈”里晒晒个人私事,传传八卦新闻。实际上,“朋友圈”并不是 21 世纪的专属产物,早在几个世纪前,甚至更久以前就已 经存在了。

②“朋友圈”的雏形其实是名为 albaamicorum 的纸书(拉丁文直译为“朋友书”,英文可译为Friends’Books,即“友人之书”),它堪称当今各类社会媒体的老.祖.宗.,寿龄已高达几个世纪。

③荷兰历史学家苏菲研究了这段有趣的历史细节,发现从 1560 年起,一些北欧年轻人就开始用这种纸书记录朋友圈的种种,不过鉴于 17 世纪的社会风俗,男孩和女孩运用这 些书刷“朋友圈”的目的各不相同。在当时,男孩通常会被送去欧洲著名的大学机构镀金,拜谒当时的思想巨头、学术大家,“朋友圈”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今天的职业社交网站,其目的是求教方家。一位名叫迈克尔的少年在周游欧罗巴大陆的过程中,就留下了一册极为典型的“朋友圈”纸书。除了记录在各处的旅行见闻外,还包括与贵族会面的图片。这样的插图不仅博人眼球,且彰显身份。另外,他还在纸书上面形象地诠释了他对一些古老问题的见解,就像我们在朋友圈上发表观点一样。

④女孩则往往被送去修道院,或者去宫廷做仕女,这有助于她们将来成功成为名媛淑 女。虽然不能像男孩那样到处去旅游,但她们也有自己的友谊书。如果说男孩版朋友圈填 满了科学家和艺术家笔录,那么女孩版的则更像脸书和微信,晒晒与朋友、钦慕者的通信 往来,记点圈内笑话,描绘社交事件的细节等。当然,它不会像日记那样被锁在抽屉里默默珍藏,而是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这给当时社交圈子非常狭窄的女孩们带来了莫大的乐趣。

⑤这些装饰精美的“朋友圈”记录册和我们熟悉的微信非常相似,区别只在技术层 面。“照片”是被画出来的——这比拍照难度大多了,各账号不是转发阅读文章,而是在 留言页上写下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诗歌等。这样的“朋友圈”可以帮助历史学家逼真

地还原当时的风土人情,甚至还能拼凑出长达 400 年的关系网络。若再把视线放远一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在一千多年以前就热衷于用纸笔搜集好友、同僚的图文信息,并广为分享了。且不说皇亲贵胄、达官名士游历名山大川,即使平民百姓近处郊游、赶集等,也会把这一天感受最深的事情涂鸦记录下来,然后供街坊邻居传看,兴味十足。

⑥古人旅游途中还喜欢在崖壁山石、亭台楼阁等地方题诗刻字,这也是发朋友圈的一 种方式,既能体现自己的文化品位,又能获得许多陌生朋友点赞,是颇为风雅的一件事, 许多诗词碑刻就是这么成为经典的。传说 1400 多年前,李白登黄鹤楼,目睹眼前之景,再 看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大为折服。于是提笔在黄鹤楼上怅然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应该算是历代文人墨客朋友圈里最有面子的“点赞”了吧?

⑦正如《圣经》中所言,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现代人自以为时髦的“朋友圈”,在几百年甚至千年前就已经被中外古人们抢先体验了。

(选自《知识窗》2016 年第 1 期)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以“‘朋友圈’的前世今生”为题有何好处。)

2.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它堪称当今各类社会媒体的老祖宗寿龄已高达几个世纪。

3.第⑥段画线句运用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选择一种,简要分析表达作用。

传说 1400 多年前李白登黄鹤楼,目睹眼前之景,再看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大为 折服,于是提笔在黄鹤楼上怅然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应该 算是历代文人墨客朋友圈里最有面子的点赞了吧?

 

查看答案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一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础品生 活之美”为宗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 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下面请你也来参加

(1)请在下面对联横线处填入一个恰当的选项将其补充完整(只填序号即可

人似秋鸿来有__事如春梦了无__

A.情    B.    C.痕    D.声

(2)请从表格中识别并写出一句关于春节的完整七言诗句。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_____白露为霜。_____在水一方    《诗经》)

(2)宁为百夫长_____    (杨炯《从军行》)

(3)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

(4)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_____辞根散作九秋蓬    (白居易《望月有感》)

(6)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告子下》)

(7)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英雄弯弓骑射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

 

查看答案

陇西行①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②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③边骨,犹是深闺④梦里人。

【注释】①陇西行:古代曲名。 ②貂锦:这里指装备精良的战士。 ③无定河:在陕西北部。④深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1.首句表现了将士的_____,第二句表现战争的_____

2.本诗中的“可怜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表达情感有 何不同?

 

查看答案

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 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羿容无定色,气战②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 不中。夏王谓太傅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太傅曰: “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③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释】①羿:后羿,传说中的射箭能手。②战:颤抖,急促。③遗:抛弃。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三处

中 则 子 以 费 不 削 子 千 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

3.文中“_____一句的描写已预示了后羿难以射中;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道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