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三人成虎》,完成问题。
三人成虎
《韩非子》
庞恭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③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④,果不得见⑤。
注释:①庞恭,魏国大臣,一作庞葱。②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指到别的国家做人质,先秦诸侯常互派国君的儿子做人质。③市:市场,古代城市的商业区。④罢质:罢,停止,这里指充当人质的期限结束。⑤见:召见。
成语“三人成虎”就源自本篇,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一)阅读《穿井得一人》,完成下列小题。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加点的字。
(1)出溉汲 ______________ (2)及其家穿井 ______________
(3)国人道之 ______________ (4)丁氏对曰 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成语)的危害,因此,听者应当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默写
(1)诗词中的意象是作品的基本艺术细胞,它是情与景、心与物的统一体。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诸多意象中,“秋”是出现频率较多的一个。自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起,“悲”与“秋”便结下了不解之缘。谪居江州的自居易借“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冷落秋景抒发伤别的悲秋之情;羁旅巴蜀的李商隐因“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的凄凉秋雨勾起无尽的相思之苦。而屡遭贬谪的刘禹锡却一反常态,“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不写悲秋,而赞美秋之美好,借秋唱出昂扬的励志之歌;随父赴任的谭嗣同更是被北方特有的壮阔秋景所震撼,欣然命笔:“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2)自2017年年初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栏目引进并改良“飞花令”用于两位选手间的对抗之后,“飞花令”风靡一时。同学们为了丰富古诗词积累,也在班里做起了“飞花令”游戏。这次的指定字是“夜”。请你作为乙方参与游戏,填写诗句。
甲:随风潜入夜
乙:_______________
甲: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________________
【注】“飞花令”是古时候的一种行酒令游戏。行“飞花令”时,每次指定一个字,游戏双方轮流说出含有指定字的诗句,诗句不超过七个字。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B.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作者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C. 《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旧题为战国时期道家人物列御寇著。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D.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明代小说家。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对待事情,我们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应总是随声附和。
B. 某些部门稍一放松,那些制假造假的地下工厂又如雨后春笋一般兴旺起来。
C. 小外甥刚刚三岁就能流利地背出几十首古诗了,这实在是骇人听闻。
D.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根深蒂固的人,都看不见这种有奇特功能的衣服。
根据要求在横线处填上恰当内容
(1)看拼音写汉字: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yōu yù)_______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猫》郑振铎
(2)给加点字注音:狼亦黠_______矣,而顷_______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聊斋志异》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