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①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①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③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④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⑤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⑦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⑧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在【乙】中,与【甲】文段第①句意思最为接近的语句是_______(限填4个字),在【甲】中,与【乙】文段中划线句意义比较一致的一则是_______(限填序号)。

2.在【甲】中,谈及学习的语句有

A. ①③⑤⑥    B. ②⑤⑥⑦    C. ②④⑥⑦    D. ①⑤⑦⑧

3.请在【甲】中④⑧两则里任选一则,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

 

1.俭以养德序号为③ 2.B 3.④谈“孝”(要努力在父母面前尽孝,不让父母担忧)⑧谈“礼”或者“礼乐”(礼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作答。一问,可从“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提取“俭以养德”。二问,乙文段中划线句意义比较一致的一则是③,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都是谈的要珍惜时间的问题。 2.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谈及学习的语句有是B项。即②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的“传不习乎?”、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⑦的“温故而知新”。 3.试题分析:文言文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理解“孝”“礼”的含义,并能联系实际写出对自己的启示即可。 (一)译文:(1)人如果有追求真理(道)的志向,就不应该挑剔自己的衣食,而专心于志,如果做不到,那么就不是一个真正有志向的人,所以是不足以和这种人交谈的。 (2)孔子说:“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加以思索,那就会迷惑不解;思索了却不进一步学习,那就会精神疲惫。 (3)孔老夫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4)孔子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5)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6)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7)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8)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 (二)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骆驼祥子》是作者_______最钟爱的作品,讲述的是旧社会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该书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_______,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以及受到政治迫害的大学教授_______等等。(均填人名或称呼)

 

查看答案

《西游记》着重表现了孙悟空斩妖除怪、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德,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须菩提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和“_______”(填法术)之本领。他大闹天宫,自封为“_______”(填称号)。而他的师弟_______(填人名)则是一个有缺点而又令人喜爱的人物,他的小聪明具有一种憨厚本色的特点。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三人成虎》,完成问题。

三人成虎

《韩非子》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恭,魏国大臣,一作庞葱。②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指到别的国家做人质,先秦诸侯常互派国君的儿子做人质。③市:市场,古代城市的商业区。④罢质:罢,停止,这里指充当人质的期限结束。⑤见:召见。

成语“三人成虎”就源自本篇,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查看答案

(一)阅读《穿井得一人》,完成下列小题。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加点的字。

(1)出溉 ______________    (2)其家穿井 ______________

(3)人道之 ______________  (4)丁氏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成语)的危害,因此,听者应当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默写

(1)诗词中的意象是作品的基本艺术细胞,它是情与景、心与物的统一体。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诸多意象中,“秋”是出现频率较多的一个。自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起,“悲”与“秋”便结下了不解之缘。谪居江州的自居易借“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冷落秋景抒发伤别的悲秋之情;羁旅巴蜀的李商隐因“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的凄凉秋雨勾起无尽的相思之苦。而屡遭贬谪的刘禹锡却一反常态,“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不写悲秋,而赞美秋之美好,借秋唱出昂扬的励志之歌;随父赴任的谭嗣同更是被北方特有的壮阔秋景所震撼,欣然命笔:“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2)自2017年年初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栏目引进并改良“飞花令”用于两位选手间的对抗之后,“飞花令”风靡一时。同学们为了丰富古诗词积累,也在班里做起了“飞花令”游戏。这次的指定字是“”。请你作为乙方参与游戏,填写诗句。

甲:随风潜入夜

乙:_______________

甲: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________________

【注】“飞花令”是古时候的一种行酒令游戏。行“飞花令”时,每次指定一个字,游戏双方轮流说出含有指定字的诗句,诗句不超过七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