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蕴含着许多智慧,请根据以下几则内容,概括出你从中获得的三个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论语·为政》)
(题文)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成长的路上面临过很多次选择,每次选择都让他走向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路。请你根据整本书的内容,完成(1)-(2)题。
(1)请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将上面的图文重新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保尔一生的选择值得吗?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一)
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②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保尔,你不能留下不走吗?我已经老了,一个人过日子多难受啊。养儿育女,一长大就都飞了。城里有什么让你那么牵肠挂肚?这里也可以过日子嘛。反正你们什么都不跟我这个老太婆说。阿尔青娶亲的事儿,一点没告诉我,你是更不用说了。只有等你们病了,或者受伤了,我才能见到你们。”母亲一面把她儿子简单的几件零星用品放进干净的布袋里,一面轻声地诉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西湖梦寻
张岱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霁:雨过天晴。参廖、辨才:人名。 并湖:沿湖。 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 普宁、寿圣院:寺名。 惠因涧:山涧名。殆:大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如鸣佩环,心乐之 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 ________
(3)遂弃舟 ________________
(4)得支径上风篁岭 ________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B. 憩于龙井亭 泥于掌故
C. 影布石上 乃密布字印 D. 是夕,天宇开霁 是日更定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4.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文中划线句“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人在题目中用“望”而不用“登”,有什么用意?
2.划线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古诗词中还有诸多表现诗人雄心壮志、豁达心胸的语句,请你写出两句。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走进商场,家用电器琳琅满目,空调、电视、冰箱、微波炉……等,可谓应有尽有。
B. 清晨,老鸹成群飞向城外,在乡下地里觅食;黄昏,成群飞回城里,在城里类似万寿寺这种多树少人的深宫大院里过夜。
C. 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D. 六院前的和红二、三楼之间的那两棵有名的古藤,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
下列对联与文化名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博学古今大师学识千古长存,融汇东西先生风范百世流芳
② 高士贤人,饥荒岂争三斗米? 鸿儒骚客,片刻即成一首诗
③ 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④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川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A. ①朱自清 ②季羡林 ③白居易 ④ 沈复
B. ①季羡林 ②朱自清 ③杜甫 ④ 沈复
C. ①朱自清 ②季羡林 ③杜甫 ④ 沈括
D. ①季羡林 ②朱自清 ③白居易 ④ 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