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古诗文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

(一)古诗文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名参)衣①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 焉,曰:“请以此修③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④之,奚⑤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⑥其节也。”

(选自《 说苑》)

注释:①衣:穿  ②致邑:给一座城  ③修:整治,治理,这里有“添置”的意思  ④献:奉献,敬献      ⑤奚:什么     ⑥全:保全。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      曾子不___________

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      纵有赐___________

2.将甲、乙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非独贤者有是    B. 鲁君使人致邑焉

C. 所识穷乏者我与    D. ,复往,又不受。

4.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请/以此/修衣    B.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 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5.下列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第一句写鱼和熊掌,是为了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引出生和义的论题。

B. 乙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以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人物形象鲜明。

C.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通过反面讲道理的方法,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舍生取义”。

D. 甲文的体裁是议论文,论点是舍生取义,乙文的体裁是记叙文,通过讲述故事,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

 

1.从前、往时接受祸患,灾难你 2.(1)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2)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东西,是别人主动赠给你,你为什么不接受呢? 3.B 4.B 5.C 6.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于谦——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解析】甲: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年代:战国 乙:选自《说苑》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乙: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片地,说:“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曾子坚决不接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接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从曾参的话来看,是足够用来保全他的气节操守的。”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患”在这里是名词,“祸患,灾难”的意思。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辩”“加”“奚”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细节决定成败】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材料一:细节造成的差距

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我们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

材料二:忽视细节的代价

白蚁确实可以造成长堤溃决的后果,必须进行科学、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才能防患于未然,任何麻痹和对细节的忽视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1)上面两则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

(2)一位名人说得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作为中学生的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行为习惯?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正像我过去从父母身边逃走的时候一样,我现在又产生了异想天开的思想。我本来大有希望靠我的新种植园发家致富,可是我偏要把这种幸福的远景丢在脑后,去追求一种鲁莽而过分的、不近情理的冒进的妄想,因而再一次把自己投入了人世间最不幸的深渊。假如不是这样,我绝不会同安定而健康的生活这样势不两立。

此语段出自英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 )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十则》)

(3) 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借用流水比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的决心是不可阻挡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7届中考贵州黔南卷)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阿姨安慰想念父母哭闹不休的幼儿时说:“别哭!再哭我就不让爸爸妈妈来看你啦!”

B. 某校为高三学子举行送祝福活动,校内电子屏显示主题语为:“擦干眼泪,从头再来!”

C. 好友数学考满分,张乐拍着好友的肩膀说:“恭喜!恭喜!勇夺桂冠,下不为例!”

D. 交警敬礼后对司机说:“同志,您好!请出示您的驾驶证、行驶证。例行检查,谢谢配合。”

 

查看答案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有错的一项是(    )

A. 古代跟年龄相关的称谓很多。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加冠”指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B.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抒发的是对重阳节的感慨,“艾酒驱瘴千门福,碧水竞舟十里欢”描述的是端午节的情景。

C. 《论语》是由孔子编撰而成的,是一部集中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教育原则等的儒家经典著作。

D. 《马说》《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