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议论文阅读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

议论文阅读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读书可以防止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淡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2016 年5 月16 日第5 版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3.文中第③段画波浪线句除了运用道理论证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一种论证方法。

B. 第②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句中加点词“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 在第⑤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 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2.选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 好的心灵修复方式”;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逐一具体论述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改书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3.比喻论证;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 可以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 ”,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 4.C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论点的提炼概括与论证思路的梳理。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文章的标题,或出现在文章的首尾段,但也有的议论文论点需要根据文章内容自己概括。阅读全文内容,可以看出本文作者在文首段直接提出了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梳理,论证思路的梳理与概括,需要通读全文,弄清楚层次结构,进而概括层次结构,最后用标志性词语连缀解答。本文的结构清晰,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后,以分论点的形式分别加以论证,最后总结,点明读书的意义。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从句子内容来看,将“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可以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运用生动的比喻,这是比喻论证的方法,以此来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1.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见桌子上有酒有肉,武松拿起酒锺子,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锺,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却待下楼,只听得楼下夫人声音叫道……

①请写出选段中“楼”的名称。

②简述武松杀人的原因。

2.《西游记》中天庭两次招安悟空,请简述这两次招安的原因与结果。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于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有改动)

 

【注释】①自赞:自己表白。②堵:墙。

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俄有使,使止之(使者)           万钟于我何焉(增加,指带来好处)

B. 见闻者无不流(眼泪)           吾点也(赞赏)

C. 天祥将出(监禁犯人的地方)     小大之(案件)

D. 吾事矣(完)                   汝心之(本来,原来)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衣带间          告于市

B. 词曰              如土石何

C. 死矣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D. 市              吾长见笑大方之家

3.下列各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自赞》是文天祥死前最后所写的文章。

B. 文天祥就义前,“观者如堵”,意思是观看的人很多。

C. 文天祥“南面再拜而死”,是因为南面有太阳。

D. 文天祥的就义实现了孟子所谓的“不失本心。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查看答案

古诗赏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者重在写景。“归雁入胡天”即通过抓住景物特征,间接点明出塞的季节的一个词是“_____”。

2.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2)人有悲欢离合,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论语>十则》)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现诗人归心似箭的两句是__________

(5)晏殊徘徊在小园香径,我们听到他望着归雁落花而轻叹__________。(用《浣溪沙》的诗句填写)

 

查看答案

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拟写标语】

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

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_____________

【设计活动】

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①讲一讲学习历程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探究材料】

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