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 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行字写完时,长舒了一口气。掷笔抬头的一...

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

  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行字写完时,长舒了一口气。掷笔抬头的一瞬,方觉得满室生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见无限的黄昏把远处的瓦灰色楼房和近处的几排高大的杨树,装点得那么辉煌和潇洒,往日在青白的日头下所见的那黯淡,那单调,竟残雪般地散尽了。 

  坐在桌前,就这么把全身心浸在酽酽的黄昏里,转目镜中,见满头披垂的乌发,竟也染上了黄昏的一片幽情,无数根发丝犹如满月朗照下的一片草地,柔和而安详。  

  就在这时,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着。  

  哦,白发!我不由在心底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我有了第二根白发了,在我23岁的这个春天的傍晚。  

  第一次见着白发是在初中,14岁,被同学拔下来后,我就像扔冰棍纸一样随便地把它扔掉了,因为青春好长好长呢。  

  这次见着白发,是在9年之后的黄昏的天光中,我的心底里叹息复叹息,不知青春是否已驶到尽头,泪水忍不住地往外涌了。 

  我把白发拈在手中,想到户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消磨一下静寂得让人忧愁的时光。  

  走出瓦灰色的楼房,踏过一片方形的石板地,便到了炒米胡同了。这条胡同很长,胡同两侧是土灰色或深褐色的四合院。没有炒米的香味,倒有洋槐的气息沁人心脾。  

  我把步子放得轻轻的、慢慢的。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一群鸽子不知听到了什么哨声,忽地从一处暗淡中飞起,或灰或白,一律都徐徐地向着天空飞去。我手上的那根白发,竟被辉映得这么光华灿烂。  

  我的步子放得更轻,更慢。因为我看到了在炒米胡同两侧的每一家的院门口,几乎都坐着一位老人。他们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姿势,在悄然领略、享用着迷人的夕阳。  

  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  

  他们那表情,真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实在是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了。  

  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了。手中拈着的白发,也不知不觉地飘到地上,就像一片零落了的秋叶,随风而逝了。  

  炒米胡同很长很长,黄昏在这里却很短很短。夕阳从地平线上消失后,那浓浓的光就变成了淡淡的,最后淡得融进天色,瓦灰色的楼房依旧瓦灰,洋槐的叶子恢复了浅绿。我也渐渐地融入了这一片宁静的黄昏中。  

  胡同两侧的老人,吃过了夕阳这个大大的金饽饽里的几丝香甜,那满头的白发似乎都能变成年青人琴上的几根柔和的弦了。  

  我第一次意识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而我那根雪样的白丝,跟老人们满面的黄昏比起来,不知要淡多少呢。

1.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就在这时,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着。

2.体会“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一句的作用?

3.说说你对“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中加点词的理解。

4.文中划线句子写道: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了。手中拈着的白发,也不知不觉地飘到地上,就像一片零落了的秋叶,随风而逝了。你能说说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吗?

5.如何理解题目中“看夕阳”一词的含义?

 

1.运用比喻,将白发比作“一线雪”,表现了作者害怕因时光的流逝让自己变得衰老而格外吃惊、沉重、恐惧的心情。 2.这处景物描写,渲染了夕阳在落山之际的详和、豪迈气氛,与下文老人们的表现相照应,也暗示了作者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心态。 3.“咀嚼黄昏”指老人们在领略、享用迷人的夕阳美景,又指老人们在回味往昔,品味人生。 4.看到胡同老人们虽然满头白发但依然悄然领略、享受着迷人的夕阳,看到他们细细地品味着,沉凝地回味着生活的滋味,虽然他们处在人生的黄昏时期,但表情安详,心态平和,是这一切改变了作者。(意思对即可) 5.“看夕阳”在文中有两层含义:一指作者在炒米胡同中看到的黄昏时的夕照从将要沉沦到完全消失,二以夕阳喻人生的迟暮之年,作者看到了那些虽然年老即将谢幕的老人却有着强大而旺盛不息的生命力,让自己感受到应该像那些老人那样平和地、尽情地领略并享受美好的人生。 【解析】 1.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可以从内容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还要写出表达的情感。将白发比喻为“一线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那根白发白得耀眼、刺目。“惊心动魄”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发现白发时吃惊和难过的心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无心公怒镜

无心公首蓬而面垢,客之,视而笑。无心公疑之,窥镜而观,则傫然者,非人状也。怒甚,执镜将毁焉。之曰:“上古之世,美者自美,恶者自恶。予美予恶,汝何与焉!自汝之立,美恶始分。独处则匿,相形则争。人之不汝之因。我将毁汝之凿,而全我之真,庶其宙乎!”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之   过:拜访    B. 之曰     数:点数

C. 人之不   靖:安宁    D. 汝之固    职:主要

2.翻译下列句子。

予美予恶,汝何与焉!

3.简要概括文段所写的内容。

 

查看答案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杭人游湖            所以者何    则何为使子

B. 逾四十里            竟不忍湖上    若皆罢归矣

C. 西湖最               罗纨之        春雪最

D. 安可俗士道哉         石篑数余言    梅花寒所勒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多于堤畔草        以缚即炉火烧绝

B. 其实味不同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C. 堤畔之草        今民生长齐不盗

D. 石篑为余言         扶苏以谏故

3.本文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格列佛发现小人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宫廷游戏。

 

查看答案

诗词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 松柏有本性!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3)_____________,耳中明月珠。

(4)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树树皆秋色  , 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灵旗空际看。

(8)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