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成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并改正。
纵横绝荡 强聒不舍 穿流不息 段章取义
以身殉职 漠不关心 争妍斗艳 犹柔寡断
请根据下列语境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白杨树)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yì(______)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______)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
倔(______)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náo(______),对抗着西北风。
请将下面的句子准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中。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春天∕原来,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我以为自己能读懂青春∕原来,我只把青春当成了一段时间∕我以为自己懂得了母爱∕原来,我把母爱当成了早餐∕我以为自己懂得了友情∕原来,我把朋友当成了玩伴。
上面的一首小诗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让你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以“懂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
(三)阅读小说《治印》,完成下列小题。
治 印
聂鑫森
著名的老篆刻家厉刃,一早起来,心情特别好。他先在院子里看了看花架上一盆盆的太阳花。猩红的花骨朵正迎着霞光慢慢地展开,然后踱进他的书房。书房的门楣上挂着一块匾额,是他亲手写和刻的三个篆字:“石窝窝”。这个名字似乎有点土,但却很有意味,桌子上、博物架上,到处堆着各种各样的印石和关于篆刻的书籍,空气里飘袅着石头的气息。
昨夜,厉刃其实睡得很迟,一口气为本城评选出来的五名优秀的清洁工人,各刻了一方印。是总工会的同志交下的任务,酬金当然是按他的润格,每印四千元。但厉刃说:“为他们刻印,我分文不取,而且要刻好。”这几方印确实刻得既有气势又有韵味,采用的是汉官的风格,下刀雄浑奇肆,但细部却又婀娜多姿。他觉得这些身处底层的工人,正直朴厚,情感丰富,有一种值得人钦佩的奉献精神。刻完印,已是凌晨三点,他又兴致勃勃地把印文和连款拓到宣纸册页上,将来可以收入他出版的印谱中去。
老伴忽然走进来,说:“有个年轻人要见你,他是市政府办公室的主任,叫任之。”
厉刃说:“我并不认识他,不见,哪有来这么早的?”
老伴说:“八点都过了,还早?也许人家有急事呢,我去叫他进来吧。”
厉刃点点头说:“也好。”
走进书房里来的任之很年轻也很英俊,上穿银灰色短袖衬衣,系着一根紫红色的领带,下穿一条牛仔长裤,挺时髦的。
“行石老先生, 冒昧打扰,请您原谅。”
“行石”是厉刃的字,任之不直呼其名,可见这小伙子是很懂礼貌的。
任之递过一张介绍信,上面写着“兹有任之主任前来拜访,求请为市长华阳刻一名章。”
“行石老先生,不知可否?”
厉刃笑了笑:“我给任何领导刻印,都是要收取润金的。这是我的规矩。”
“能不能破个例?”
“不能!”
任之犹豫了一阵,说:“我知道老先生是每印四千,能不能少一点?”
“分文不少!”厉刃有些不高兴了。这样的事他见得多了,头头爱风雅,下属要讨上司的欢心,送个字画、印章,却又不想花钱。厉刃从不让人占这样的便宜。
“润金我照付……我想三天后来取。”
“不,一星期后来取,这几天我没时间。”
“好吧,都依老先生。”任之付了润金,悻悻地走了。
任之走后,厉刃觉得心里憋得难受,便找了块印石,操刀刻“华阳之印”。仍然是汉官印的格局,但笔笔画画端庄质朴,边款为:“治印必端方,做人亦如是。华阳先生雅正。厉刃奏刀。”
不久,市长华阳亲自主持了一个本地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的座谈会,厉刃应邀参加了。在开会之前,华阳特地走到厉刃面前,诚恳地说:“厉老,谢谢您赠我的印,刻得真是太好了。”
“华市长,您不必客气,这印您是花了四千元定刻的。”
华阳愣了一下,随即说:“当然要谢您的,艺术——是无价的。”
这个座谈会开了整整一天,华阳微笑着听取大家对文化建设方面的意见,并认真地做了笔记。在中午的宴会上,华阳特意给厉刃敬了酒,祝他在古稀之年再创辉煌。
几天后,厉刃收到了华阳的一封亲笔信。
信是这样写的:
厉老:
夏安!您在座谈会上发表的意见,令我茅塞大开,获益匪浅,谢谢!
首先要向您道歉,办公室主任任之未经我的应允,擅自上门求印,多有打扰。谢谢您的提醒,我特意去财务室查了账,小任竟然用四千元公款付的润金。我除补交这笔款子外,还特意在机关党员大会上做了检讨。任之主任虽然年轻有为,但此种行为却不可姑息,已暂调离办公室,去一个乡镇锻炼,以观后效。
“治印必端方,做人亦如是。”真乃警醒之语,我会牢记在心的!
厉刃读完这封信,久久说不出话来。
1.请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好吧,都依老先生。”任之付了润金,悻悻地走了。
2.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主人公厉刃的人物形象?
3.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别具匠心,请通过华阳市长这一人物,进行分析。
4.小说题目“治印”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二)阅读《“和”文化是中国人的血脉》,完成下列小题。
“和”文化是中国人的血脉
曹鹏程
①1960年5月27日,毛泽东同志与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围绕“50年以后中国的命运”有一段深刻的对话。
②蒙哥马利说:“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非常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侵略”。毛泽东说,要向外侵略,就会被打回来……外国是外国人住的地方,别人不能去,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硬挤进去……如果去,就要被赶走,这是历史教训……如果我们占人家一寸土地,我们就是侵略者。
③“蒙哥马利之问”折射的是一些西方人内心深处的“国强必霸”逻辑。然而,这样的逻辑与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民族心理,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④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⑤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可以说,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⑥孙中山先生离世前曾在日本演说:“东方的文化是王道,主张仁义道德,西方的文化是霸道,主张功利强权。讲仁义道德,是由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近代中国遭受列强欺凌,无数仁人志士高喊“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但只是为了获得免于被欺凌的自由,为了以平等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通晓中华文化“和”的精髓,不懂得中华民族经历的苦难,焉能体会到中国人对和平和睦的珍视?
⑦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今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法国巴黎向世界宣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读懂了“和”文化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流淌的血脉,就感受到了走向世界的中国那种无法改变的“和”的气度与内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①—②段叙述毛泽东与蒙哥马利的谈话有什么用意?
2.请说说文章第④段主要列举了什么事实,列举这个事实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4.联系原文,说说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做到与人为善、与人和睦相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