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1)时人莫之许也
(2)由是先主遂诣亮
(3)欲信大义于天下
(4)将军既帝室之胄
(5)先帝不以臣卑鄙
(6)至于斟酌损益
古诗文默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_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3)离愁渐远渐无穷,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踏莎行》)
(4)___________________,归来华发苍颜。(辛弃疾《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5)竹篱茅舍,__________________。(白朴《越调 天净沙· 秋思》)
(6)人生若只如初见, __________________。 (纳兰性德《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7)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用形象的比喻把无形的愁绪写得有形有感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军营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jì(______)。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辰,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溺(______)于喧嚣(______)纷扰的现实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一边着眼现实 ,随时采xié(_______),收获希望。
作文.题目:感谢有你
要求:
(1)写一篇记叙文。
(2)不少于5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四)
《独自爬出陷阱》
①我从小习惯了父母的照顾,胆怯怕事。
②前年暑假,一个闷热的上午,我上山采红菇,不知不觉竟与爸爸分开了。
③爸爸也真是的,干吗只顾着采菇不照顾好自己的儿子呢?我也是,干吗只埋头采菇不跟上爸爸呢?
④我迷路了,找不着爸爸,除了抱怨,更多的是不住地呼喊,却听不见爸爸的回应。
⑤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游荡在深山老林里,恐惧而慌乱。
⑥站在山头喊,兴许爸爸能听到。我一边想,一边赶紧朝山顶攀去。真是欲速则不达,或许是太急切太慌不择路了吧,我只顾着前面,居然没发现枯叶底下暗藏深坑。当我一脚踩上去时,只听见“哗啦”一声响,我连同厚厚的枯叶一起落进了深坑。
⑦我大惊失色,扑腾了几下,发现全徒劳无功。凭感觉,我断定这是一口废弃多年的陷阱,不大,却有五六米深,是专门用来捕野猪的。
⑧一想到野猪,想到那白森森的獠牙,我就不寒而栗。我曾多次听说过野猪伤人的事件,血腥得很。我拍拍满身的泥土,对着头顶上桌面般大的天空大声呼救,除了山的回音,什么也没有。我只感觉口干舌燥,冷汗直冒,越来越感到失望了。
⑨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奋起自救。我意识到抱怨只会消耗体力,徒增伤悲,无异于坐以待毙,于事无补。我仔细察看了一番这口井,发现它虽然很深,但井壁坑坑洼洼,长满茅草和藤条,用手拉扯,还挺结实的。
⑩我取出背篓里的小铁铲,小心翼翼地在井壁上剜出几个踏脚口。踩着挖好的踏脚口,抓住茅草和藤条,我一边慢慢地往上攀爬,一边迂回着继续往上挖踏脚口……我终于跃出陷阱了。瞅着深深的陷阱,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向胆怯怕事的我居然成功地独自爬出了陷阱,我全然没想到自己竟有如此勇气与神力。
⑪当我迫不及待地攀上山头时,我隐约听见远处传来爸爸焦急的呼喊声,原来爸爸就站在远处的山头上,拼命地呼喊着我的名字呢。
⑫“能从陷阱里走出的人都是好样的!我儿子是小男子汉了!”当我心有余悸地将这事告知爸爸时,没想到爸爸竟拍拍我的肩膀,笑了,“不抱怨,不放弃,不等不靠,既寻求外援,又努力自救,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⑬那年,我13岁。我也感觉自己长大了,成熟了,因为我曾独自爬出陷阱,是从陷阱里走出的人。
1.“我”从跌落陷阱到爬出陷阱,经历哪些过程,请根据语段内容填空。
跌落陷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于爬出陷阱。
2.“我”跌落陷阱和最终爬出陷阱,原因分别是什么?
3.品析第⑩段的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4.第⑫段划线句子“能从陷阱里走出的人都是好样的!我儿子是小男子汉了!”句中“爸爸”的话语中包含怎样的情感?“我儿子是小男子汉”含义是什么?
(三)
《济南的冬天》节选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把“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中的“顶”换成“覆盖”好不好?为什么?
2.“那些小山太秀气!”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