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童的夏天
⑴ 半个月前,苏小童经历了残酷的中考。按照父亲的规划:如果考上高中,就继续读书;考不上,就子承父业,随他一起进城挑担子卖鸡蛋。
⑵ 很不幸,苏小童连分数最低的三中也没考上。第二天,他就去城里找父亲。门没锁,父亲也不在家。苏小童放下行李,就向着麻将馆走去。麻将馆里烟雾弥漫,苏小童还是一眼就看到
了黑着脸的父亲。父亲也看到他了,连忙向他招手:“儿子,过来给老子抓两把,改改手气。”他很
不喜欢父亲打麻将,因为这事母亲和父亲多次吵架,最终母亲负气离家出走了。
⑶ 以前放暑假,他来城里找过父亲,随父亲一起去市场,有时会接过父亲的担子挑着走一段。但这次不一样,父亲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副小一些的担子,还分配给他一个小菜市场。
⑷ 早上四点起床,四点二十准时出发,这样就算在路上稍微歇息,也能赶在六点半天亮之前到达目的地。这是肥皂厂外的小菜市,从天亮开始热闹起来,一直延续到八点左右,这里人买好了菜,收拾好就上班去了。小菜市就苏小童一个人卖鸡蛋,在讨价还价的喧嚣声中,苏小童很熟练地数鸡蛋、数钱、找零。市场上的人渐渐稀少,不忙了,苏小童就点三两小面加个酱肉包子当早饭。把肚子填饱了,再买上中午晚上要吃的菜,挑着担子往回走。
⑸ 夏天的鸡蛋像阳光下的冰淇淋一样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坏掉。刚开始变坏的鸡蛋,表面看不出来任何变化,却难逃父亲的眼睛。周末,父亲会让苏小童和自己去同一个市场,将这些刚坏掉的鸡蛋用单独的小篮子装上,让苏小童提去卖,而且告诉大家,这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卖鸡蛋是为了凑学费。
⑹ 独自卖了好几天的鸡蛋,苏小童发现了父亲的秘密。但他没打算忤逆父亲,还是照着父亲的吩咐,去了几百米远的小巷道,摆上装有鸡蛋的篮子,守着卖。偶尔有个人过来问,苏小童就告诉他,鸡蛋是坏的,让对方不要买。问的人就一脸复杂的表情,走了。
⑺ 过了不知道多久,下雨了。苏小童孤零零地站在雨中,父亲喊他收拾好篮子去躲雨,别把自己淋坏了,看病要花钱。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
⑻ 这件事在苏小童的内心深处划了一道很深的口子。以前对父亲只是不喜欢,此刻却变成了怨恨。母亲不高兴父亲打麻将,所以离家出走了。想到这里,苏小童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淡然的笑意——他开始筹划如何逃离,他用了足足一夜的时间来考虑自己如何才能周全地逃离父亲的魔掌。最后决定,用暑假时间挣钱凑够念高中的建设费,回到校园,绝不要子承父业!
⑼ 第二天,苏小童照例挑着担子去肥皂厂外的小菜市卖鸡蛋,然后在市场安静下来的时候,找到便宜的农家菜,装进自己卖空的鸡蛋担子里,准备着下午用背篓背到大市场去卖晚市。这些菜卖相不好,但是价格便宜,加上是农家菜,所以还算抢手。
⑽ 上午从市场回来,苏小童就从买回的菜里随便挑出一点做午饭。吃完饭,父亲午休了。苏小童向邻居大叔借了个陈旧但功能尚全的冰糕箱,背着冰糕箱就出去卖冰糕了。第一声叫卖是很难喊出口的,但是只要第一声喊出来了,后面再喊就不害羞了。
⑾ 日子一晃就是八月底了。苏小童向父亲摊牌,说自己不想和他一起做生意,想回学校继续念书。父亲一脸的不屑,就你那点儿分数,还想念书?三中的分数线都没到。
⑿ 苏小童默默不语,在那里数钱。很久他才将那一堆散钱数出来:四千六百二十八块三毛。
⒀“这是我这个暑假自己挣到的钱,我打听过了,没到分数线念三中要交两千的“建设费”,学费是六百八。剩下的钱,足够我一学期的生活费了。”
⒁ 看着小脸晒得如煤炭般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他打算歇业两天,专门护送儿子回老家。
⒂ 要知道,后天就是九月一号了。
1.苏小童没有考上高中,进城准备子承父业。后来为什么又决定绝不要子承父业?阅读全文,简要分析其原因。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蕴含人物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⑴ 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
⑵ 看着小脸晒得如煤炭般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
3.读完本文后,“父亲”这一人物引发了同学们的争论,请你联系文中父亲的社会阶层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父亲这一人物的看法
4.小说以“要知道,后天就是九月一号了”结尾,有何用意?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
名著阅读。
(1)在《草房子》中,以下不是杜小康所为的是( )
A.和桑桑一起玩火
B.在学校门前摆摊
C.在芦荡养鸭
D.在文艺汇演中成功扮演伪军连长
(2)“桑桑很无奈,只好在寒风里陪伴着他。到了中午,竹篮子也有大半筐柳树须子。那须子在这冰天雪地,生命都似乎被冻结了的冬季,实在是好看。那么白,那么嫩,一根一根,仿佛都是活的。”(节选自《草房子》)
选文中的“他”是 ,他和桑桑找柳树须子的目的是 。
(3)《培根随笔》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篇?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理由。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朱熹抽取其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B. “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C. “总角”“垂髫”均代指童年;“豆蔻”指称十三四岁的少女;“及笈”指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时,把头发簪起来表示已成年。
D. 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代。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1)时人莫之许也
(2)由是先主遂诣亮
(3)欲信大义于天下
(4)将军既帝室之胄
(5)先帝不以臣卑鄙
(6)至于斟酌损益
古诗文默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_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3)离愁渐远渐无穷,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踏莎行》)
(4)___________________,归来华发苍颜。(辛弃疾《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5)竹篱茅舍,__________________。(白朴《越调 天净沙· 秋思》)
(6)人生若只如初见, __________________。 (纳兰性德《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7)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用形象的比喻把无形的愁绪写得有形有感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军营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jì(______)。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辰,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溺(______)于喧嚣(______)纷扰的现实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一边着眼现实 ,随时采xié(_______),收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