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默写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③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④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
⑤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
⑥_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⑦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__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 (《咏雪》)
⑧《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⑨《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与思辨证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以下三题选做一题。
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吃”组成的汉语词汇不胜枚举。,如: 吃苦、吃亏、吃醋、吃透、吃得开、吃小灶、吃独食、吃老本、吃后悔药、靠山吃山等。“吃”,可谓意蕴无穷。相信这些词语一定会引发你的联想与思考。
题目一:从画横线的十个词语中,任选一个你最有感触的词语做标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从画横线的十个词语中,任选一个拟个半命题作文的题目,然后将其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三:从画横线的十个词语中,任选两个进行组合作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加体现两个词语之间关系的词语)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体(诗歌除外)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作文:周国平说:“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体会人的伟大可以达到何种高度。”于是,有人主张中学生多读经典名著作品,但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中学生热衷于阅读穿越、言情、武侠等网络小说。你认为中学生应该阅读哪些课外读物,请阐述你的理由。不少于100字。
对比阅读
(甲)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乙)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皇室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①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赠,恪挥之去。至则值岐王至封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
(选自《明史列传》,有删改)
【注】①讦(jié):揭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父母皆老,辞不就(________) (2)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________)
(3)恪素刚正(_________) (4)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久之,赴调 B.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C. 第归,杀而鬻之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皇室多不悦。
4.包拯与徐恪性格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 寒①
【北宋】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本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通读全诗,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由记得住乡愁谈起
枫株湖
(1)习近平总书记的至理名言“记得住乡愁、端自己的饭碗”至今耳目濡染。乡,就是故乡、家乡;愁,就是忧虑,更是思念。我们常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游子之愁。乡愁是融入人体血液的酵素,人越老,乡愁越浓,效力越大,甚至要落叶归根,告老返乡。
(2)乡愁作为一种文化印迹,它所表达的可能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可能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是人们抒发心绪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余光中先生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都生动地表达了人们的思乡感受。
(3)乡愁是一种感恩、反馈的情感,是良心、善心的觉醒,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每次回家,总想去看看过去玩耍的地方,但几乎都是面目全非,找不到过去的景物和感觉,非常悲伤。特别是三峡水电站的建立,云阳是百万移民,许多景物都被淹埋江中,成为永不可见的水里文物,那种失落与惆怅无法言表。由此,我们提出“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地域文化、重视历史传承的社会发展理念。
(4)“记得住乡愁”,要“严守底线”。城镇化并非要急剧扩张城市规模,而是“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要通过集约化利用建设土地,守住耕地红线,不能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甚至要适度“减少工业用地”,以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
(5)“记得住乡愁”,要高度重视生态安全。要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让人们在生活空间里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6)“记得住乡愁”,要传承文化。有人说,乡村,是人类的故乡,而古村落,则是人类的祖屋。留住乡村,就是留住我们的故乡,就是留住我们的祖屋。因此,城镇化过程一定要留住历史记忆,留住地域特色,留住民族特点。
(7)“记得住乡愁”,要留住乡村的文化载体。没有乡村载体,也就没有了乡村记忆。中央明确提出,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8)剪不断的“乡愁”是中华文化的根和源,记住乡愁是对传统文化的呼唤与尊重,是对我们保根护源的忠告与提醒。我们要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历史,在城镇化进程中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人们在“乡愁”中感悟社会进步,在“乡愁”中享受幸福!
(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乡愁作为一种文化印迹,它所表达的都是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人们抒发心绪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B. 城镇化建设必须要以人为本、尊重历史,传承历史和地方文化。
C. 所谓“严守底线”,就是不要扩张城市规模的城镇化建设,而是“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
D.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就是要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即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2.第(2)段中引用了一些李白等诗人的经典诗句,其作用是什么?
3.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留住乡村,留住祖屋,留住历史记忆,留住地域特色,留住民族特点”的城镇化建设现象做简要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