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文)从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作答。 (1)有人评价:《水浒传》是一曲“忠义”...

(题文)从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作答。

(1)有人评价:《水浒传》是一曲“忠义”英雄的悲歌。请选择《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结合其经历对这句话加以理解印证。

(2)有人说“挫折的苦味暗含成长的滋味”,请你从以下三个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并结合人物经历解释这一说法。

备选人物: A.《草房子》中的细马                  B.《简·爱》中的简·爱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

 

(1)示例:原本生活安定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只因娘子被自己上司的衙内看中,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从被骗买刀,到误入白虎堂,再到野猪林,最后的草料场,和林冲过不去的都称得上是他的领导或同行。林冲不得不反,成为第一个上梁山的天罡星。到了梁山,林冲却受到了王伦的排斥。林冲不愿随意杀人,但为了能在梁山立足只能去干。生辰纲事件爆发后,晁盖等七人来投奔梁山,王伦仍是故伎重演,终于使林冲忍无可忍,一刀砍了这位狭隘的白衣秀士并尊晁盖为梁山之主,从此梁山的声誉日益壮大,引得各路好汉的加盟,这时候的林冲应该是意气风发的,他不仅亲眼见证了梁山的发展,并凭借自己的本事,确立了在梁山第四的位置。林冲是凭借自身能力而成为宋江主动要笼络的对象,每次出兵征讨,林冲必在其中。加上林冲是发展梁山的功臣之一,就更能为今后的招安活动找到坚固的基石,此时林冲的地位比较微妙,既被重用,但又不能改变领导基层的决定,只能在维护和保留中寻找平衡。看起来,林冲过上了好日子,但这一切都不能掩盖其最大悲剧人物的特点! (2)人物A示例:细马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他感觉到了被别人排挤,无法适应新的生活。在新的生活面前,他选择了逃避。他拒绝和同学交谈,选择了自己的放养生活。但是孩子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与同伴交流的。当他能听懂当地的方言时,他用笨拙的“骂人和打架”,希望得到别人的“招惹”,以泄他对在教室里读书孩子们的嫉妒。虽然他本能的抵触他的养父母,计划着有一天逃离这个地方。当养父母家的房子被水淹没后,养父病逝后,养母受不了一连串的打击疯了后,细马毅然地挑起了这个家,承担起了照顾养母的责任。 人物B示例:简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然而幸运的是在极其刻薄的寄宿学校的生活中,简·爱 遇到海伦·彭斯,海伦温顺、聪颖和无比宽容的性格一直影响着简.爱,使之以后面对种种困难都不再屈服抱怨,懂得了爱和忠诚。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最后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残废,而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满足——她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同时也是有爱的。 (3)人物C示例: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岁月中,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虽然他曾经金戈铁马,血染疆场,但他不居功自傲,也没有考虑个人的名利地位,只想多为党和人民做点事情。党叫他修铁路,他去了;党调他当团干部,他去了,而且都是豁出命来干。为了革命,他甚至可以牺牲爱情。他爱丽达,但受《牛虻》的影响,要“彻底献身于革命事业”,所以按照《牛虻》的方式来了个不告而别。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正像他所说的:“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1)选择《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结合其经历来理解印证“《水浒传》是一曲‘忠义’英雄的悲歌”这句话。小说描写了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志在“酷吏赃官全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但结果不仅未能如愿,反而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接受朝廷招安之后,他们北征辽,南打方腊,“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最后仍被误国之君、无道之臣逼向了绝路。作者慨叹“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相尚依然”不平现实,发愤为忠臣义士谱写一曲忠义的悲歌。此题要求具体写一个人物即可。(2)从三个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并结合人物经历解释“挫折的苦味暗含成长的滋味”这一说法。首先要理解好这句话的深刻内涵,然后从三个备选人物中选出一个你最熟悉、印象最深、最能说明挫折使人成长道理的人物,要通过叙述他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个道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往事耳        ______         (2)众人,又不受之人        ______

(3)宾客意舒      ______         (4)欲大义于天下            ______

(5)汉室倾        ______         (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安徒生是丹麦童话作家,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作品。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等。杨绛是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

B.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作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无常》一文对“正人君子”给予了辛辣的嘲讽;《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叙了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C.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俄国作家契诃夫也擅长写短篇小说。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胖子和瘦子》都是他的代表作。

D. “知识就是力量”是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培根的至理名言,他的《培根随笔》说理透彻,有许多隽永的警句。而《傅雷家书》是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右手秉遗穗, 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2)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3)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揭示戍边将士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5)绿树青山下,孟浩然与故人“____________”,是举杯对酌、闲谈农事的惬意;簌簌枣花里,苏轼的一句“______________”,飘散着果蔬清新的气息。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古代诗歌意象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柳树:汉代以来,常以折柳代表惜别,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 蝉:古人常以蝉的鸣叫声体现自己内心的烦躁不安。如“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C. 烂柯:原意是指斧头柄烂了,喻离家年久。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D. 梧桐: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喻离愁别绪。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G20的成立使得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应对经济危机带来了新契机,全球治理开始从“西方治理”转向“共同治理”。

B. 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和民主监督,所以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

C. 近年来,非法进入南海的外籍渔船数量增加,中国渔政部门计划通过护航护渔等一系列行动来进一步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D. 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包括增加保安巡逻次数、规范对来访人员的登记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