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学作品阅读 古董 韦延长 “好东西!好东西!”任大川连连叫道。他把那件青花瓷器...

文学作品阅读

古董

韦延长

“好东西!好东西!”任大川连连叫道。他把那件青花瓷器凑近灯光前,双手慢慢地将它翻转,目不转睛地看着。这看似普通的小碗,是不久前儿子任小格到山里“意外”淘到的。

那天任小格走累了,就敲开一户农家的门。三间低矮的瓦房,孤零零地坐落在山腰上,房子四周是用山石垒成的矮墙,墙上爬满了牵牛花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藤,院里有两株上了年纪的龙眼树,几只公鸡悠闲地吃着食,几只老母鸡“咕咕”地叫着。房子的主人和他的老伴、儿子坐在门前的小木凳上,每人手里端着一碗粥,一家人正在吃午饭。

主人热情地招呼他,给他搬来一只小凳子。他坐下来,和主人聊起天来,“大爷,您老贵姓?”“姓夏。”话没说几句,地上装鸡食的一个小碗引起他的注意。凭着多年对瓷器的研究,他觉得那个小碗有些年纪了,便若无其事地上前几步,拿起小碗看了看,这一看不打紧,任小格差点惊叫起来……

“是清代的吧?”任小格问父亲。任大川摇了摇头,“是明初期的。”

“能卖什么价钱?”任小格脸上的亢奋抑制不住地流露出来。“按现在的行情,它的价格应在五万左右。你花了多少钱?”“二十元。”任小格喜形于色地说。

那天他问老夏,能不能把这个碗卖给他,老夏想也没想,说:“装鸡食的碗,喜欢就拿去。”

任小格还是给他留下了二十块钱。

第二天一大早,任大川把还在睡梦中的任小格叫醒,说:“我们再去一趟山里。”“干吗?”任小格揉着惺忪的眼睛问。“我想老人家那里八成还有古董。”任大川说。任小格想想也是,这么老的古董他们都拿来装鸡食,家里说不定还有古椅古镜什么的。

快到老夏家时,任小格说:“爸,你还是自己去吧。”任大川不解地看着儿子。任小格见父亲一脸的疑惑,就说老夏他们若知道当初他买走的小碗是价值不菲的古董,可能父子俩就走不出这村子了。

“为啥?”

“穷山恶水出刁民呀。”

任大川想想也是,就让任小格在山下等他,按照任小格的指点,他独自去了老夏家。走进院子,任大川看见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正在给鸡喂食,他想那应该就是老夏。

任大川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又落在装鸡食的碗上。直觉告诉他,那是一只普通的小碗,但那些搅拌的谷糠已把碗弄得面目全非。任大川还是想亲眼看看,亲手去摸摸这个碗,如果错过了一件宝物那就可惜了。

任大川拿起那碗,一看底部,知道它没什么价值。正想把碗放回地上,一个公鸡见他夺去了它们的午饭,扑闪着翅膀朝他扑了过来,老夏见了大喝一声。不知任大川是被凶恶的鸡吓着了,还是听了老夏的喝声,碗“啪”地掉到地上摔开了花。

对于突然发生的一切,老夏显然意料不到。他看了眼任大川,略带责备地说:“怎么把碗摔坏了。”看着分成几块的小碗,任大川急忙说道:“大伯,碗摔坏了,我赔你。”

“赔,赔……”老夏磕磕巴巴地说,“你赔多少?”

任大川看着老夏,说:“你说值多少呢?”

“你是城里的?住在什么地方?”老夏问道。

“老大爷您就放心吧,我不会跑的。您说赔多少钱吧。”任大川急于脱身,连忙问道。

老夏伸出两个手指:“两,两……”

“两千,好,就给你两千。”任大川给老夏丢下两千块钱,没再说什么就走了。

几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这天,任大川一早就到古董市场去了,转了大半天,听说不久前拍卖市场上明青花瓷器的拍卖品已经到了十几万元。家里的那个小碗价格肯定比以前又翻了几番,而且还有看涨的势头。他兴奋地往家走,在市场的一个出口,忽然看到一个身影,好像是在哪里见过,可一时又想不起来了。

[甲]到了家门口,他忽然想起了什么,不禁一愣,“原来是他?会不会是来讨要那明青花瓷小碗?”任大川连忙走进屋,发现任小格正在把玩那件从山里淘来的明青花瓷器,连忙叫任小格把那小碗藏起来。

“爸,出什么事了?”

这时,门“笃笃”地响了几下,任大川打开门,眼前的人果然是山里的老夏。

“你怎么找到这里的……”任大川顿时紧张起来。

“我找了你好长时间了。刚才在市场上路过,真凑巧,见个人像你,就一路跟过来了,没想到还真是你,哈哈……”

任大川把老夏请进客厅。老夏到屋里,从内衣兜子里取出一个红色塑料袋,解开层层的包裹,拿出两千块钱,递给任大川,说:“当初那个喂鸡的碗摔了,我讹了你两千块,那时实在没办法,孩子他妈得了急病,要住院,一时筹不到钱,我就动了这个邪念,真是对不起。”

[乙]任大川不禁一愣,“不,这是你应该得的。”边说边把钱往老夏身上推。老夏摇了摇头:“那只碗是我从圩上买的,只值五毛钱。”“我知道这个碗不值钱。”任大川看着老夏说,他把任小格拉到跟前,“真对不起,这是我儿子,他此前买你的一只碗是古董,只给了你二十块钱,他骗了你。这钱就当是给你老人家的补偿吧。”

老夏摇了摇头:“愿买愿卖。再说了,宝物只跟有缘人。”老夏说完,把两千块钱放到桌子上,就匆匆离开了。

任大川父子急忙追出去,任他俩怎么叫喊,老夏头也不回。看着老人的背影,任大川的眼里涌出愧疚的泪水。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

1.小说第二段中加波浪线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品读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甲]到了家门口,他忽然想起了什么,不禁一愣

[乙]任大川不禁一愣,“不,这是你应该得的。”

(甲、乙两句中加点处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3.小说中的老夏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还是一位值得称道的人物?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以任大川父子追赶、叫喊、流泪为结尾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多角度分析。

 

1.交代任小格“意外”淘到明青花瓷器“小碗”所在“山里”的具体地点及景况;渲染强调“山里”人家的僻远古朴,为古董明青花瓷器的存在提供合理的依据,为情节发展做了铺垫;以景衬人,用“山里”人家古朴的环境衬托出老夏淳朴热诚的性格特点。 2.第一次是惊奇中有害怕,怕老夏来讨要那明青花瓷小碗;第二次是惊奇中有感动,被老夏的诚信感动。 3.示例:老夏是个值得称道的人物。热情招呼陌生人任小格,给他搬来一只小凳子,表现了他的淳朴热情,心地善良;当老夏得知“那只碗是古董”后,说“愿买愿卖”,不反悔,表现了他的豪爽慷慨,信守诺言;拿出两千块钱,一定要还给任大川,并且说“我讹了你两千块”,表现其为人诚实,勇于改过。 4.思想内容上,由一般的批判金钱的罪恶和人性的迷失扩展到赞扬人性的回归、歌颂人性的善良这一层面,深化了小说的主旨;人物塑造上,以任大川父子的转变来衬托老夏善良淳朴、信守诺言等品质的高贵,人物形象更显丰满;情节结构上,以任大川父子的愧疚与开头的贪财形成对比,情节更具波澜,结构更显紧密,启人深思,耐人寻味。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要弄清楚这几句景物描写的内容,然后在根据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谈作用。谈作用时,要分点来答。内容:交代任小格“意外”淘到明青花瓷器“小碗”所在“山里”的具体地点及景况。作用一:渲染强调“山里”人家的僻远古朴,为古董明青花瓷器的存在提供合理的依据。作用二:为情节发展做了铺垫。作用三:以景衬人,以景写人。用景物烘托人物的品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从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作答。

(1)有人评价:《水浒传》是一曲“忠义”英雄的悲歌。请选择《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结合其经历对这句话加以理解印证。

(2)有人说“挫折的苦味暗含成长的滋味”,请你从以下三个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并结合人物经历解释这一说法。

备选人物: A.《草房子》中的细马                  B.《简·爱》中的简·爱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往事耳        ______         (2)众人,又不受之人        ______

(3)宾客意舒      ______         (4)欲大义于天下            ______

(5)汉室倾        ______         (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安徒生是丹麦童话作家,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作品。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等。杨绛是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

B.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作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无常》一文对“正人君子”给予了辛辣的嘲讽;《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叙了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C.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俄国作家契诃夫也擅长写短篇小说。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胖子和瘦子》都是他的代表作。

D. “知识就是力量”是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培根的至理名言,他的《培根随笔》说理透彻,有许多隽永的警句。而《傅雷家书》是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右手秉遗穗, 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2)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3)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揭示戍边将士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5)绿树青山下,孟浩然与故人“____________”,是举杯对酌、闲谈农事的惬意;簌簌枣花里,苏轼的一句“______________”,飘散着果蔬清新的气息。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古代诗歌意象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柳树:汉代以来,常以折柳代表惜别,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 蝉:古人常以蝉的鸣叫声体现自己内心的烦躁不安。如“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C. 烂柯:原意是指斧头柄烂了,喻离家年久。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D. 梧桐: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喻离愁别绪。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