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天山色                  (2)任意东西

(3)负势上                  (4)望峰息心

(5)窥谷忘

2.翻译下列句子。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那一句?请找出来品析是如何写水的?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一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1)一样,同样。 (2)向东向西。 (3)争着。 (4)平息名利之心。 (5)同 “返”返回。 2.(1)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2)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水清水急,动静结合。 4.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及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要根据平时的积累疏通文意,结合文章背景,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作答此题,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通假字的翻译,如本题中“反”的意思。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这里注意“许”“独”“戾”“经纶”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手机屏幕比纸币还脏!

①谁都知道,纸币上的细菌特别多。可你知道吗?手机屏幕脏得远超ATM机(自动取款机)和马桶按钮。

②日前,央视“生活实验室”栏目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出租车司机的小屏幕手机、小朋友玩游戏的苹果手机等不同的几部手机提取样本,分别与培养皿进行涂抹接触。并将所有样本放置于恒温恒湿的孵箱之内静待观察。72小时后,发现送检的每一个培养皿中都长出了不同颜色以及大小清晰的菌落,最大的有硬币大小。不仅如此,经过对比后发现,所有手机细菌样本的污染情况都比ATM机严重。

③检测专家介绍说,电子显微镜下圆形病菌多数为葡萄球菌,条状病菌多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老人、小孩、体弱者稍不注意,很有可能会由此感染消化道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有皮肤病史的患者长期接触手机上的病原体,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溃烂,皮肤上的疮口也会有再次被感染的危险。尤其是现在家长喜欢把手机给孩子玩耍,更容易引起类似问题。不仅是触屏手机,市民常用的笔、键盘、鼠标、办公桌等,都有不少这样的细菌。

④那么,我们该如何对手机进行日常清理呢?在央视的实验中,工作人员用一张普通的一次性清洁湿巾对手机进行了擦拭。再次检测后,数值由原来的70降到10。专家提醒,正常的消毒清理对手机表面的清洁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手机的清洁要与手一起进行,才能避免细菌的交叉传递。

⑤而近日德国专家针对手机消毒提出建议,不要使用玻璃清洁剂、酒精、洗涤剂或者肥皂水来清洁手机屏幕,这些刺激性强、腐蚀性强的清洁产品虽然随手可得,但长期使用会侵蚀手机屏幕,降低其灵敏性。电子产品不能用液体来清洁,因为液体会破坏手机电路,影响手机的使用。最好使用专门的手机卫生喷雾来消毒,避免病毒和细菌通过手机传染人体。

⑥此外,用于擦拭电脑屏幕和其他电子产品的清洁布也是清洁手机屏幕的首选,这种清洁布手机专卖店有售,如果暂时没有,也可用超细纤维眼镜布代替。还有,给手机屏幕贴膜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贴专业的保护膜不仅不影响手机外观,而且可以防止屏幕出现划痕,并且会降低病毒在手机屏幕表面聚集繁殖的可能性。

1.从文章内容看,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部分讲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说明文的角度看,本文主要使用了的说明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 。(最少写两种)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用这些方法的好处。

3.说明文语言具有其特性,倒数第二段末尾加点的“最好”一词能不能用“可以”替换?请说说你的理解。

4.为了提示人们注意清理手机上的细菌,请你设计一则广告语。[最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一)

两片秋叶

①我悲秋,我亦恋秋。

②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看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

③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

④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⑤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

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深深挚爱着大山——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毅然选择了大山。

⑦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⑧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愈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自己先前为何竟会产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⑨“你爱这大山的红枫吗?”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⑩我慢慢觉得,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因为,即使到了秋,不是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吗?

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1.本文以什么为行文的线索?写出了“我”怎样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2.作者笔下的两片秋叶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3.作者写第二片秋叶时,由物及人,向我们展示了赠叶者怎样的精神世界?

4.请你谈谈“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这句话中划线字的理解,并分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写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这则短消息,完成练习。

① “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左右,再创世界纪录。” ②10月15日,在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的百亩水稻高产攻关示范田里,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又一次再创新高。③实打实测,示范田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达17.23吨,提前竣工了袁隆平提出的每公顷17吨的高产攻关目标。

(1)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消息其中一些部分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句语言表达不准确,应该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句语义重复,应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词删除。

③    句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 ”。

(3)    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李明同学在生活中却不珍惜粮食,请你写几句话劝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原名是《______________  》,这是美国记者 ________________的著作。书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______________。(任意写出两个即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雾除了影响人的健康外,难道就一无是处吗?不,它就是一个很淘气的孩子。挡着你,追着你,缠着你,逗着你。冷不防,往你身后一cuàn,给你个冷冰冰的吻。不知不觉中,喷sǎ了你一头的雾水……就这样,雾不知皮倦地在你眼前变幻莫测,不容许你正襟危坐,无动于衷。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气    一cuàn______     喷sǎ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_______ ”。

(3)“变幻莫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设问、比喻、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