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填空。 (1)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2)苟全性命于乱...

填空。

(1)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2)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中“两朝开济”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这两句刻画出了一位_________的贤相形象。

 

(1)竹喧归浣女 (2)不求闻达于诸侯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支撑困难局面忠君爱国、 济世扶危 【解析】试题分析:(1)—(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喧”“浣”“庇”“俱”等字词的书写。(4)考查的是对诗句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对诗歌中人物的形象特点的把握。“两朝开济”是指辅佐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人物形象要从诗句中所描述的诸葛亮事迹的角度来归纳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

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之?”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过市桥(乘船)

B. 此人三十金无偿(欠)

C. 翁徐之曰(告诉)

D. 问尤翁(或者)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B.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C.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D.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一个人挑粪倒入夏翁的船,溅到夏翁的衣服。僮仆很生气,想打他,夏翁说:“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

B. 长洲尤翁开钱庄营生,年末,邻居上门吵闹。司典者(管理典当的职员)上前对尤翁诉说:“此人拿衣服来典押借钱,现在却空手前来赎取,回去后出口骂人,有这种道理吗?”

C. 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

D. 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偿还他衣物。他从邻人的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

4.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飞机上不能打电话”是骗你的吗?

王陈晔

①美国FCC(联邦通信委员会)先是宣布坐飞机可以上网,又宣布从2013年12月12日起,坐飞机还能打电话——如果你所选择的航空公司允许的话。

②FCC主席强调,这并非决定,还需要上级——美国运输管理局同意。但从技术上来说,FCC确实承认了“飞行过程中拨打电话所产生的信号会干扰飞机控制信号”的问题早已经解决了。

③其实,1991年,FCC首次出台禁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的规定,就不全因为手机很“危险”。当时这项禁令的主要理由是,手机的使用是通过地面基站的,而当你快速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时(飞行时),基站切换过于频繁,会加重基站的工作负担。其次才是,手机发射的无线电波,有可能干扰飞机的电子系统。

④没错,“有可能”。事实上,手机的无线电波会干扰飞机这种事,从来没有真正被实验证明过。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有人报告一架飞机偏离正常航线的事故,并猜测因为受到收音机干扰(当然,类似的报告不止一例)。于是,美国的FAA(美国联邦航空局)和RTCA(美国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开始联手对此进行研究。万万没想到,研究了半个世纪也没有结果……大量的模拟实验——包括在真实航班上和实验室里进行的,从来没有观测到明显的干扰结果。

⑤可是人命关天,虽然FC C曾经在2007年左右犹豫过是否要取消关于电子设备和手机的禁令,但仍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由于不同频段的信号隔离和屏蔽技术的提高,这项无法被实验证明的“安全隐患”也逐渐被消除,电子设备和飞机经过设计已经确认可以互相兼容了。

⑥当然,如果这项新的规定被航空公司采纳,那意味着航空公司将需要在飞机上安装信号接收器,满足乘客手机与基站信号的交换,1991年FCC发布“手机禁令”的主要理由也就不复存在了。

⑦美国并不是独自在试水。早在2008年,欧盟就开始批准乘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和移动设备,比如欧洲的维珍大西洋公司就允许无限的数据连接,但只允许6个人同时打电话;汉莎航空的一些航班允许通过手机连接数据,但不允许打电话。阿联酋航空允许乘客随便打电话。

⑧有趣的是,在FCC的新规定出台以后,大家吐槽的并不是在飞机上使用手机不安全,而是,“大声打电话会干扰别人,会对我们登上飞机后共同进入的社会空间构成干扰”。《纽约时报》这样解释FCC的行为——它确实是在试图给我们想要的东西:飞行时能够使用数据、上网、收发邮件等。

⑨所以,“或许旁边就坐着一个(打电话的)大嘴婆,但至少你能在Twitter上抱怨一下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美国FCC(联邦通信委员会)先是宣布坐飞机可以上网,又宣布坐飞机还能打电话。

B. 1991年,FCC首次出台禁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的规定,就是因为手机很“危险”。

C. 在飞机上使用手机是通过地面基站的,而当你快速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时(飞行时),基站切换过于频繁,可能会加重基站的工作负担。

D. 1991年时,人们认为手机发射的无线电波,有可能干扰飞机的电子系统。

2.“从技术上来说,FCC确实承认了‘飞行过程中拨打电话所产生的信号会干扰飞机控制信号’的问题早已经解决了”,以下不是FCC用来确认这一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的依据的一项是

A. 手机无线电波会干扰飞机这种事从未被证实。

B. 由于不同频段的信号隔离或屏蔽技术的提高使得这一“安全隐患”也逐渐被消除。

C.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有人报告一架飞机偏离正常航线的事故,并猜测因为受到收音机干扰(当然,类似的报告不止一例)。

D. 电子设备和飞机经过设计已经确认可以互相兼容了。

3.同学们就飞机上打电话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泽同学说:“飞行时能够利用数据、上网、收发邮件等,能减少旅途的枯燥。”

B. 小天同学说:“航空公司需增加信号接收器安装方面的成本。

C. 小宇同学说:“航空公司需制定乘客在飞机上打电话的管理细则。”

D. 小桐同学说:“以前坐飞机时不能打电话闷死了,我今天寒假要坐飞机去外地度假,到时候我要在飞机上打电话给你们聊个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 《釜山行》《湄公河行动》等几部电影赢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B. 航天员在“天宫二号”实验室上可没闲着,他们健身、养蚕、看电视。除此之外,他们还不忘发挥中国人的种菜天赋,在银河系开辟了菜园子。

C. 妈妈说她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题目叫“我宁可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D. 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喧嚣不已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明朝一哥王阳明》是迄今为止最受好评的王阳明传记,也是一部最通俗易懂的阳明心学入门读本。

B. 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C. 习近平用“4”“5”“6”三个数字回顾了80年前的红军长征历程,总结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和深刻精神内涵,提出了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的具体要求。

D. 美国著名音乐人兼作家鲍勃·迪伦获颁诺贝尔文学奖,但至今仍未回应瑞典学院是否会出席颁奖典礼,这让重量级的诺奖评委颇为不满。

 

查看答案

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近两年,“工匠精神”在中国渐成热词。无论是经济转型升级,还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精神都被看作原动力之一。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A. 尽善尽美内容脱颖而出境界

B. 融会贯通内涵更胜一筹情境

C. 出神入化内容遥遥领先情境

D. 炉火纯青内涵出类拔萃境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