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佛门弟子,一天去请教师傅为人处事的道理,师傅...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佛门弟子,一天去请教师傅为人处事的道理,师傅给他一个葫芦、一把盐,说:“你把葫芦装满水,再把盐放进去,让它很快溶化。”弟子立即照办,可是盐溶化得太慢了,水太满摇不动,想伸筷子进去搅,葫芦口又太小。师傅笑着说:“你再把水倒掉一些试试,看看如何?”结果立竿见影,盐快速溶化了。弟子恍然大悟:做人或处事时要懂得留一点余地。很多时候,留余地给他人,其实就是留余地给自己。

请根据对以上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范文: 留有余地的美 给别人留有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下一线生机与一丝希望。留有余地,留有一份善意,留有一份宽容。 有人说对敌人的不忍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所以就不能给对手留有余地。人们后怕于越王勾践的故事,认为正是吴王的留有余地才有了日后勾践的卧薪尝胆与复仇。其实不然,给他人留有余地应是善意的,而吴王的留有余地则是为了侮辱勾践,让其受尽屈辱。只有善意的留有余地才是一种美。 纵观历史的长河,有多少贤明的君主不计前嫌,重用了前朝的大臣。展现他们贤明的一面,使百姓信服,国家繁荣昌盛。这就是对他人留有余地的美。 容貌奇丑却内心善良的敲钟人加西莫多,因受内心丑恶的副教主克罗德的指使而伤害了善良的吉普赛少女爱斯美拉达。因此敲钟人受到了残酷的刑罚,而观看敲钟人受刑的群众却不留余地地伤害他,只有善良的吉普赛少女同情敲钟人的不幸,给了他一碗水,滋润了他干涸的身心。少女的行为不就是一种留有余地的美吗?正是她的善良和宽容,使敲钟人内心开始觉悟,并在少女受伤的时候挺身而出保护她。 耳聋的贝多芬依然创造了优美的欢乐颂;聋哑的海伦·凯勒依靠自身的努力与坚持学习了多种语言;全身只有一根手指能动的霍金创立了著名的黑洞理论。这也是上天的一种留有余地吧,上天在剥夺了他们一些外在的能力后,却没有剥夺他们内心的思考感悟能力。 古老的埃及人在修建金字塔时,总会留有一些开口,并在地道的转角处放一面镜子,好让温暖的阳光可以照进阴冷的坟墓。这也是一种留有余地,是对生机和希望的憧憬。所以,当别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时,如果对方已经道歉,就别再斤斤计较了,给别人留有一丝余地吧,宽容他人也是对自己内心的提升。 留有余地才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留有余地才能使生活更加美好,留有余地的美才是一种真正的美。 【解析】试题分析:是篇材料作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最好留下一个适当的空间,让自己的处理有一个回旋的余地。立意:做人或处事时要懂得留一点余地,留余地给他人,其实就是留余地给自己。要素分析:1.做人或处事时要懂得留一点余地;2.留余地给他人,其实就是留余地给自己。支撑过程:要将“留一点余地”具体化,要将“留余地给他人,其实就是留余地给自己”细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在鄂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学习之旅中,我们有幸遇见这样一些古仁人:主张舍生取义的孟子,提倡兼爱、非攻的墨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推己及人、心怀天下的杜甫,反躬自省、关心民生疾苦的白居易,先忧后乐的范仲淹,与民同乐的欧阳修……某班决定就此单元的内容开展一次拓展性学习活动,各学习小组可以自定内容和形式。请你为清风组、明月组和朝阳组三个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一个活动。要求:依据示例,从目的、方式等角度进行表述。

示例:为了进一步了解诸子百家,搜集诸子百家故事,在班上召开一次故事会

2.在诸子百家的故事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广为人知。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你小姨的孩子马上要上初中了,小姨因为自家房子不是“学区房”孩子上不了名校而苦恼。你对小姨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与草化敌为友

陈立明

草是庄稼的敌人。庄稼是父亲的心头肉。草跟父亲势不两立。

草长在庄稼地里,与庄稼争抢养料、阳光和雨露,那些草明着是长在庄稼地里,暗里其实是长在父亲的心头,汲取父亲的血脉。

父亲头顶烈日,一锄一锄把草锄掉,庄稼欢天喜地,而草则恨意浓浓,它们无处躲,没处藏,被父亲连根锄起。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

父亲与草,草与父亲,势不两立。

父亲老了,种不动地了,只好放下高高挽起的裤管,洗净双脚上沾染的泥土,跟随儿女进城。父亲进城,庄稼们挥泪告别,草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得意洋洋地说:到城里待着去吧,再不要回来!

进了城的父亲,起初有些坐卧不安。他对那些没人打理的土地,盈满了牵挂。父亲常情不自禁地唠叨,那些地没了娘老子,成了没人管的孩子,草就疯了,多好的地,一年收多少粮食啊……

有次下班回家,吃惊地发现,阳台上多了几盆花。花是父亲倒了几趟车,去花市买的。父亲进城后,很少出门,即使出门,也不会走离小区太远。这座城市对于父亲来说,大到没有边际,所有的路和楼都是一个面孔,他怕迷路,走丢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每每这时候,父亲就会想念乡下的老家,在那里,每一条路父亲都是熟悉的,就像熟悉自己的每条血管一样,熟悉每条路的走向,熟悉到闭上眼睛也不会迷路。而离开了土地,父亲就像航船失去了罗盘与群星的指引,迷失在钢筋水泥的汪洋之中,不知去向。

父亲每天都会亲手打理那几盆花,就像对待上幼儿园小班的孙子一样,充满了爱怜和疼惜。但对于从花盆角落里悄悄冒出来的几株草,父亲一如当初对待大田里的草一样,毫不留情地连根拔起,重重地摔进垃圾桶。

父亲以照顾庄稼的细密的心思,照顾着盆里的花。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花没多久就枯萎凋敝了。花的骄矜,显然大大出乎父亲的预料,也让父亲有些失望,这更加勾起了父亲对皮实的庄稼的念想与回味。

花枯萎了。父亲找来一些大蒜把它们种在花盆里,又到菜市场买来一些香葱种在里面。果然,这些蔬菜比那些花儿好侍弄多了,浇了一些水后,便葳葳蕤蕤长起来。等到长大一些,,就有些发黄了,显然是肥力不足,那些花草专用的混合物跟泥土相比,单薄了许多,让蒜和葱营养不良,枯黄瘦小。

后来,父亲趁着回老家的机会,背了半袋子大田里的泥土过来。拔除了那些营养不良的蒜和葱,一盆一盆地装满泥土,摆在阳台上晒着。父亲是打算让泥土吸饱了阳光,然后种上蔬菜。父亲叫我帮着从网上买点黄心乌种子,我给忙忘记了,父亲可能以为我不想他在阳台上种菜,就没再提过。

等我想起来,从网上买回来黄心乌种子时,几个花盆里细细密密地长出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草。父亲经常用淘米水浇灌那花盆里的土,我猜那是为了把土喂肥了,好种上黄心乌。可黄心乌还没种进去,那些草却在淘米水的滋养下先一步出生了,且长得极快,很快就把花盆铺满了,嫩嫩绿绿的,一派生机。

我以为父亲会毫不留情地拔了那些草,种上黄心乌,不仅可以观赏,长大了还可以拔出来炒着吃,而且是没有污染的原生态蔬菜。然而过了很久,也没见父亲把那些黄心乌种进花盆。

那些草已经长得老高,有的都已经打苞要抽穗的样子。父亲有事没事就躺在阳台的躺椅上,祥和地打量着那些草。父亲温柔的目光已然没有了对草的“仇恨”,反而多了一份欣喜和眷恋

父亲与草和解了,面对面坐着,就像深交多年的老朋友,彼此都不说话,却没有半点疏离。我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的思念?

但不管怎样,化敌为友总是一件让人走向平和豁达的光明路径。那些生命力顽强的草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陪伴着孤寂的父亲,消融了高楼大厦的硬冷,成了一道温暖的风景……

1.从农村到城市,父亲的心态变了,而性格没变。请回答:父亲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父亲的性格有何特点?

2.文章讲的是父亲“与草化敌为友”的故事,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父亲种花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父亲温柔的目光已然没有了对草的“仇恨”,反而多了一份欣喜和眷恋

4.文中说“我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的思念?”你认为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请结合文本分析。

 

查看答案

填空。

(1)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2)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中“两朝开济”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这两句刻画出了一位_________的贤相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

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之?”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过市桥(乘船)

B. 此人三十金无偿(欠)

C. 翁徐之曰(告诉)

D. 问尤翁(或者)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B.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C.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D.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一个人挑粪倒入夏翁的船,溅到夏翁的衣服。僮仆很生气,想打他,夏翁说:“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

B. 长洲尤翁开钱庄营生,年末,邻居上门吵闹。司典者(管理典当的职员)上前对尤翁诉说:“此人拿衣服来典押借钱,现在却空手前来赎取,回去后出口骂人,有这种道理吗?”

C. 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

D. 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偿还他衣物。他从邻人的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

4.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飞机上不能打电话”是骗你的吗?

王陈晔

①美国FCC(联邦通信委员会)先是宣布坐飞机可以上网,又宣布从2013年12月12日起,坐飞机还能打电话——如果你所选择的航空公司允许的话。

②FCC主席强调,这并非决定,还需要上级——美国运输管理局同意。但从技术上来说,FCC确实承认了“飞行过程中拨打电话所产生的信号会干扰飞机控制信号”的问题早已经解决了。

③其实,1991年,FCC首次出台禁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的规定,就不全因为手机很“危险”。当时这项禁令的主要理由是,手机的使用是通过地面基站的,而当你快速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时(飞行时),基站切换过于频繁,会加重基站的工作负担。其次才是,手机发射的无线电波,有可能干扰飞机的电子系统。

④没错,“有可能”。事实上,手机的无线电波会干扰飞机这种事,从来没有真正被实验证明过。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有人报告一架飞机偏离正常航线的事故,并猜测因为受到收音机干扰(当然,类似的报告不止一例)。于是,美国的FAA(美国联邦航空局)和RTCA(美国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开始联手对此进行研究。万万没想到,研究了半个世纪也没有结果……大量的模拟实验——包括在真实航班上和实验室里进行的,从来没有观测到明显的干扰结果。

⑤可是人命关天,虽然FC C曾经在2007年左右犹豫过是否要取消关于电子设备和手机的禁令,但仍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由于不同频段的信号隔离和屏蔽技术的提高,这项无法被实验证明的“安全隐患”也逐渐被消除,电子设备和飞机经过设计已经确认可以互相兼容了。

⑥当然,如果这项新的规定被航空公司采纳,那意味着航空公司将需要在飞机上安装信号接收器,满足乘客手机与基站信号的交换,1991年FCC发布“手机禁令”的主要理由也就不复存在了。

⑦美国并不是独自在试水。早在2008年,欧盟就开始批准乘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和移动设备,比如欧洲的维珍大西洋公司就允许无限的数据连接,但只允许6个人同时打电话;汉莎航空的一些航班允许通过手机连接数据,但不允许打电话。阿联酋航空允许乘客随便打电话。

⑧有趣的是,在FCC的新规定出台以后,大家吐槽的并不是在飞机上使用手机不安全,而是,“大声打电话会干扰别人,会对我们登上飞机后共同进入的社会空间构成干扰”。《纽约时报》这样解释FCC的行为——它确实是在试图给我们想要的东西:飞行时能够使用数据、上网、收发邮件等。

⑨所以,“或许旁边就坐着一个(打电话的)大嘴婆,但至少你能在Twitter上抱怨一下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美国FCC(联邦通信委员会)先是宣布坐飞机可以上网,又宣布坐飞机还能打电话。

B. 1991年,FCC首次出台禁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的规定,就是因为手机很“危险”。

C. 在飞机上使用手机是通过地面基站的,而当你快速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时(飞行时),基站切换过于频繁,可能会加重基站的工作负担。

D. 1991年时,人们认为手机发射的无线电波,有可能干扰飞机的电子系统。

2.“从技术上来说,FCC确实承认了‘飞行过程中拨打电话所产生的信号会干扰飞机控制信号’的问题早已经解决了”,以下不是FCC用来确认这一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的依据的一项是

A. 手机无线电波会干扰飞机这种事从未被证实。

B. 由于不同频段的信号隔离或屏蔽技术的提高使得这一“安全隐患”也逐渐被消除。

C.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有人报告一架飞机偏离正常航线的事故,并猜测因为受到收音机干扰(当然,类似的报告不止一例)。

D. 电子设备和飞机经过设计已经确认可以互相兼容了。

3.同学们就飞机上打电话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泽同学说:“飞行时能够利用数据、上网、收发邮件等,能减少旅途的枯燥。”

B. 小天同学说:“航空公司需增加信号接收器安装方面的成本。

C. 小宇同学说:“航空公司需制定乘客在飞机上打电话的管理细则。”

D. 小桐同学说:“以前坐飞机时不能打电话闷死了,我今天寒假要坐飞机去外地度假,到时候我要在飞机上打电话给你们聊个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