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须臾(yú) 攲斜(jī) 嫩...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yú)     斜(jī)     芽(nèn)     笑(nì)

B. 息(píng)    开(zhàn)  威(niè)      占(bǔ)

C. (tuì)      蔽(yīn)   一时(shà)    憔(cuì)

D. (niǎn)     萏(hàn)   静(mì)     尴(gài)

 

D 【解析】试题分析:A改为:攲斜(qī);B改为:屏息(bíng),威慑(niè);C改为:荫蔽(yìn)。国家语委、教委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明确规定统一读四声yìn。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佛门弟子,一天去请教师傅为人处事的道理,师傅给他一个葫芦、一把盐,说:“你把葫芦装满水,再把盐放进去,让它很快溶化。”弟子立即照办,可是盐溶化得太慢了,水太满摇不动,想伸筷子进去搅,葫芦口又太小。师傅笑着说:“你再把水倒掉一些试试,看看如何?”结果立竿见影,盐快速溶化了。弟子恍然大悟:做人或处事时要懂得留一点余地。很多时候,留余地给他人,其实就是留余地给自己。

请根据对以上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在鄂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学习之旅中,我们有幸遇见这样一些古仁人:主张舍生取义的孟子,提倡兼爱、非攻的墨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推己及人、心怀天下的杜甫,反躬自省、关心民生疾苦的白居易,先忧后乐的范仲淹,与民同乐的欧阳修……某班决定就此单元的内容开展一次拓展性学习活动,各学习小组可以自定内容和形式。请你为清风组、明月组和朝阳组三个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一个活动。要求:依据示例,从目的、方式等角度进行表述。

示例:为了进一步了解诸子百家,搜集诸子百家故事,在班上召开一次故事会

2.在诸子百家的故事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广为人知。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你小姨的孩子马上要上初中了,小姨因为自家房子不是“学区房”孩子上不了名校而苦恼。你对小姨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与草化敌为友

陈立明

草是庄稼的敌人。庄稼是父亲的心头肉。草跟父亲势不两立。

草长在庄稼地里,与庄稼争抢养料、阳光和雨露,那些草明着是长在庄稼地里,暗里其实是长在父亲的心头,汲取父亲的血脉。

父亲头顶烈日,一锄一锄把草锄掉,庄稼欢天喜地,而草则恨意浓浓,它们无处躲,没处藏,被父亲连根锄起。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

父亲与草,草与父亲,势不两立。

父亲老了,种不动地了,只好放下高高挽起的裤管,洗净双脚上沾染的泥土,跟随儿女进城。父亲进城,庄稼们挥泪告别,草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得意洋洋地说:到城里待着去吧,再不要回来!

进了城的父亲,起初有些坐卧不安。他对那些没人打理的土地,盈满了牵挂。父亲常情不自禁地唠叨,那些地没了娘老子,成了没人管的孩子,草就疯了,多好的地,一年收多少粮食啊……

有次下班回家,吃惊地发现,阳台上多了几盆花。花是父亲倒了几趟车,去花市买的。父亲进城后,很少出门,即使出门,也不会走离小区太远。这座城市对于父亲来说,大到没有边际,所有的路和楼都是一个面孔,他怕迷路,走丢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每每这时候,父亲就会想念乡下的老家,在那里,每一条路父亲都是熟悉的,就像熟悉自己的每条血管一样,熟悉每条路的走向,熟悉到闭上眼睛也不会迷路。而离开了土地,父亲就像航船失去了罗盘与群星的指引,迷失在钢筋水泥的汪洋之中,不知去向。

父亲每天都会亲手打理那几盆花,就像对待上幼儿园小班的孙子一样,充满了爱怜和疼惜。但对于从花盆角落里悄悄冒出来的几株草,父亲一如当初对待大田里的草一样,毫不留情地连根拔起,重重地摔进垃圾桶。

父亲以照顾庄稼的细密的心思,照顾着盆里的花。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花没多久就枯萎凋敝了。花的骄矜,显然大大出乎父亲的预料,也让父亲有些失望,这更加勾起了父亲对皮实的庄稼的念想与回味。

花枯萎了。父亲找来一些大蒜把它们种在花盆里,又到菜市场买来一些香葱种在里面。果然,这些蔬菜比那些花儿好侍弄多了,浇了一些水后,便葳葳蕤蕤长起来。等到长大一些,,就有些发黄了,显然是肥力不足,那些花草专用的混合物跟泥土相比,单薄了许多,让蒜和葱营养不良,枯黄瘦小。

后来,父亲趁着回老家的机会,背了半袋子大田里的泥土过来。拔除了那些营养不良的蒜和葱,一盆一盆地装满泥土,摆在阳台上晒着。父亲是打算让泥土吸饱了阳光,然后种上蔬菜。父亲叫我帮着从网上买点黄心乌种子,我给忙忘记了,父亲可能以为我不想他在阳台上种菜,就没再提过。

等我想起来,从网上买回来黄心乌种子时,几个花盆里细细密密地长出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草。父亲经常用淘米水浇灌那花盆里的土,我猜那是为了把土喂肥了,好种上黄心乌。可黄心乌还没种进去,那些草却在淘米水的滋养下先一步出生了,且长得极快,很快就把花盆铺满了,嫩嫩绿绿的,一派生机。

我以为父亲会毫不留情地拔了那些草,种上黄心乌,不仅可以观赏,长大了还可以拔出来炒着吃,而且是没有污染的原生态蔬菜。然而过了很久,也没见父亲把那些黄心乌种进花盆。

那些草已经长得老高,有的都已经打苞要抽穗的样子。父亲有事没事就躺在阳台的躺椅上,祥和地打量着那些草。父亲温柔的目光已然没有了对草的“仇恨”,反而多了一份欣喜和眷恋

父亲与草和解了,面对面坐着,就像深交多年的老朋友,彼此都不说话,却没有半点疏离。我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的思念?

但不管怎样,化敌为友总是一件让人走向平和豁达的光明路径。那些生命力顽强的草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陪伴着孤寂的父亲,消融了高楼大厦的硬冷,成了一道温暖的风景……

1.从农村到城市,父亲的心态变了,而性格没变。请回答:父亲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父亲的性格有何特点?

2.文章讲的是父亲“与草化敌为友”的故事,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父亲种花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父亲温柔的目光已然没有了对草的“仇恨”,反而多了一份欣喜和眷恋

4.文中说“我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的思念?”你认为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请结合文本分析。

 

查看答案

填空。

(1)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2)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中“两朝开济”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这两句刻画出了一位_________的贤相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

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之?”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过市桥(乘船)

B. 此人三十金无偿(欠)

C. 翁徐之曰(告诉)

D. 问尤翁(或者)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B.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C.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D.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一个人挑粪倒入夏翁的船,溅到夏翁的衣服。僮仆很生气,想打他,夏翁说:“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

B. 长洲尤翁开钱庄营生,年末,邻居上门吵闹。司典者(管理典当的职员)上前对尤翁诉说:“此人拿衣服来典押借钱,现在却空手前来赎取,回去后出口骂人,有这种道理吗?”

C. 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

D. 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偿还他衣物。他从邻人的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

4.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