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少年护城河 肖复兴 ①在我童年住的大院里,我和大华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少年护城河

肖复兴

①在我童年住的大院里,我和大华曾经是“死对头”。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华倒霉就倒霉在他是个“私生子”,他一直跟着他小姑过,他的生母在山西,偶尔会来北京看看他,但谁都没有见过他爸爸,他自己也没见过。送一点,是公开的秘密,全院里的大人孩子都知道。

②当时,学校里流行唱一首《我是一个黑孩子》的歌,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在黑非洲。”我给改了词:“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这里黑孩子的“黑”不是黑人的“黑”,而是找不着主儿即“私生子”的意思,我故意唱给大华听,很快就传开了,全院的孩子见到大华,都齐声唱这句词。现在想想,小孩子的是非好恶,就是这样简单,又是这样偏颇,真的是欺负人家大华。

③大华比我高两个年级,那时他上小学五年级,长得很壮,论打架,我是打不过他的。之所以敢这样有恃无恐地欺负他,是因为他的小姑脾气很烈,管他很严,如果知道他在外面和哪个孩子打架了,不问青红皂白,总是要让他先从他家的胆瓶里取出鸡毛掸子,然后撅着屁股,结结实实挨一顿揍。

④我和大华唯一一次动手打架,是在一天放学之后。因为被老师留下训话,出校门时天已经黑了。从学校到我们大院,要经过一条胡同,胡同里有一块刻着“泰山石敢当”的大石碑。由于胡同里没有路灯,漆黑一片,经过那块石碑的时候,突然从后面蹿出一个人影,饿虎扑食一般,就把我按倒在地上,然后一通拳头如雨,打得我鼻肿眼青,鼻子流出了血。等我从地上爬起来,人影早就没有了。但我知道除了大华,不会有别人。

⑤我们两人之间的“仇”,因为一句歌词,也因为这一场架,算是打上了一个“死结”。从那以后,我们彼此再也不说话,即使迎面走过,也像不认识一样,擦肩而过。

⑥没有想到,第二年的夏天,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父亲回老家沧县给我找了个后妈。一下子,全院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原来跟着我一起冲着大华唱“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的孩子们,开始齐刷刷地对我唱起他们新改编的歌谣:“小白菜呀,地里黄哟,有个孩子,没有娘哟……”

⑦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

⑧我很想和他说话,不提过去的事,只是聊聊乒乓球,说说游泳世界冠军就好。好几次,碰到一起了,却还是开不了口。再次擦肩而过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嘴唇动了动。

⑨一直到我上了中学,和他一所学校,参加了学校的游泳队,由于他比我高两个年级,老师指派他教我我总也学不规范的仰泳动作,我们才第一次开口说话。这一说话,就像开了闸的水,止不住地往下流。过去那点儿事,就像沙子被水冲得无影无踪,我们一下子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童年的心思,有时就是这样窄小如韭菜叶,有时又是这样没心没肺,把什么都抛到脑后。只是,我们都小心翼翼的,谁也不去碰过去的事,谁也不去提私生子或后妈这令人厌烦的词眼儿。

⑩大华上高一那年春天,他的小姑突然病故,他的生母从山西赶来,要带着他回山西。那天放学回家,刚看见他的生母,他扭头就跑,一直跑到护城河边。他的生母,还有大院好多人都跑了过去,却只看见河边上大华的书包和一双白力士鞋,不见他的人影。大家沿河喊他的名字,一直喊到了晚上,也没有见他的人影。大华的生母一下子就哭了起来,大家也都以为大华是投河自尽了。

⑪我不信。我知道大华的水性很好,他要是真的想不开,也不会选择投水。夜里,我一个人又跑到护城河边,河水很平静,没有一点儿波纹。我在河边站了很久,突然,我憋足了一口气,双手在嘴边围成一个喇叭,冲着河水大喊了一声:“大华!”没有任何反应。我又喊了第二声:“大华!”只有我自己的回声。我心里悄悄想,事不过三,我再喊一声,大华,你可一定得出来呀!第三声“大华”落了地,依然没有回应,我一下子透心凉,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忍不住哇哇地哭了。

⑫就在这时候,河水有了“哗哗”的响声,一个人影已经游到了河中心,笔直地向我游来。我一眼看出来,是大华!

⑬我知道,我们的友情,从这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⑭一直到现在,只要我们彼此谁有点儿什么事情,不用开口,就像真的有什么心灵感应一样,保证对方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面前。我们两人都相信,这不是什么神奇,是真实的存在。这个真实就是友情。罗曼•罗兰曾经讲过,人的一辈子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朋友,但真正的朋友,一个就足够。

(选文有改动)

1.请从的角度,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每空8个字)

篡改歌词,欺负大华 —— ②______________ —— ③母亲去世,遭受欺负 ——

______________ —— ⑤深夜寻访,找到大华

2.大华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嘴唇动了动,说说这个细节表现了大华怎样的心理。

3.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里,我一个人跑到护城河边,河水很平静没有一点儿波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多处地方相互照应,请找出两处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和大华,为什么能够成为真正的朋友?请结合全文,分点回答。

6.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西游记》中,面对妖怪,孙悟空有时也会遇到麻烦。例如青牛怪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能把金箍棒一股脑儿套去,让孙悟空不得不另想办法。

B. 古时候,我国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

C. 明末清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代表作《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1.②黑夜遇袭,遭到报复 ④学习游泳,再次交往 2.表现大华想与“我”和好,又碍于自尊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 3.写出了发现大华没有“报复”“我”,出乎“我”的意料,既表现了“我”的惊讶,又流露出“我”的感激,还传达出“我”的愧疚之情。写“我”夜晚再次到护城河边寻找大华,这个举动一方面表现出“我”对大华的牵挂,另一方面凸显出“我”对大华有信心。 4.示例一:“谁也不去提私生子或后妈这令人厌烦的词眼儿”照应“大华倒霉就倒霉在他是个‘私生子’”“父亲回老家沧县给我找了个后妈' 示例二:“我知道大华的水性很好,他要是真的想不开,也不会选择投水”照应“老师指派他教我我总也学不规范的仰泳动作”。 示例三:“他的小姑突然病故,他的生母从山西赶来,要带着他回山西”照应“他一直跟着他小姑过,他的生母在山西”。 5.①“我”和大华曾因年幼无知互相伤害,而大华却能在“我”遭遇不幸时,谅解“我”,包容“我”;②“我”和大华虽心有芥蒂,却能不计前嫌,敞开胸怀,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③“我”在大华最脆弱的时候能挺身而出,“我们”开始建立真正的友谊;④‘‘我”和大华能够心心相通,心有灵犀,无需语言就能知道对方的需要并施以援手。 6.C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概括故事情节,需要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找出故事情节,并用“人+事情+结果”的形式进行概括,也可以灵活添加别的内容,回答时要与所给出的情节一样,用两个四字词语进行概括,语言简洁,重点要突出。据此可以概括为:黑夜遇袭,遭到报复;学习游泳,再次交往。作答时要注意题目要求中对字数的限制。 2.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物的言行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挑了挑”“动了动”是对大华的神态描写,体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既想与“我”和好却又不好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藤野先生》片段,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A处的“他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B处的“他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加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鲁迅这样写表达了什么情感?

4.文中“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一句中,“何尝不”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5.为什么“这一声”对“我”特别刺耳?

6.“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某中学学生会决定围绕“有效劝阻别人吸烟”的主题开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一:分析数据材料。为了更好地开展这次活动,活动小组从网上查找了某市有关被动吸烟的调查统计数据。

(1)请你分析这组数据材料,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现场劝阻活动。5月31日,学生会组织部分同学到长途车站对吸烟者进行现场劝阻。候车室里,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正在一边咳嗽一边吸烟。

(2)请你根据上面材料内容,上前对老大爷说几句劝阻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直接抒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展开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琢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默写。

(1)萧关逢候骑,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4)《三峡》中以渔人作结,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声之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6)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查看答案

(一)阅读《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1.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是/欲界之仙都

B. 蝉/则千转不穷

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 水/皆缥碧

2.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俱备       有见日

B. 山川美       若脱笼

C. 流见底       以其境过

D. 竞跃       浪层层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

(1)晓雾将___________           (2)水缥碧_____________

(3)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__  (4)猿则百叫无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