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 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②社稷:指国家。③身治:自身修养好。④

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

(1)詹何对曰 对:

(2)故本在身 本: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3.楚庄王在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1)回答 (2)根本、基础 2.修养自身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3.我明白了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 【解析】 1.试题分析: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对”:回答。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本”在现代汉语里有“根本”的意思,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略无处           (2)乘奔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 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 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 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3)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4)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月色如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5)吴均 《与朱元思书》 把原本静止的崇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维《使至塞上》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的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词中有许多与思乡有关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乐》。

(2)孟子说过,君子有“三乐”,一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二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三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 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 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的思考也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深度。

D. 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特写与消息的区别在于消息往往择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B.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C. 《昆虫记》作者是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和文学家法布尔。

D.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续写现实,其内容非重点处允许虚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