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陆文夫《脚步声》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脚步声(节选) 陆文夫 我走过湖畔山林...

阅读陆文夫《脚步声》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脚步声(节选)

陆文夫

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

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有一位塾师在那里授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那位塾师要求学生们苦读,即使不头悬梁,锥刺股,却也要“闻鸡起舞”,所谓闻鸡起舞就是在鸡鸣时分赶到学塾里去读早书。农村里没有钟,全靠鸡报时。“雄鸡一唱天下白”,那是诗句,实际上鸡叫头遍时只是曙色萌动,到天下大白还有一段黎明前的黑暗。我在这黑暗中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走去,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那时以为是鬼,吓得向前飞奔,无论你奔得多快,那声音总是紧紧相随,你快它也快,你停它也停。奔到学塾里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塾师,塾师睡在床上教导我说:

“你不要怕鬼,鬼不伤害读书人。你倒是要当心人,坏人会来剥你的衣裳,抢你的钱。”

老师的教导我终身不忘,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嘁嘁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

(摘自《北京文学》2001年第10期)

注释:①剪径:旧时指拦路抢劫。②塾师:指旧时的私塾先生。

1.文中使用典故和引用诗句,请根据提示填空。

(1)“闻鸡起舞”典出《晋书》,说的是祖逖早起舞剑的故事。后来演变为成语,其含义是________

(2)“雄鸡一唱天下白”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致酒行》,原为“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后来毛泽东在《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化为“__________,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第三节画横线句子的含义。(10字以内)

3.文中写了作者少年时和现在两次被自己的脚步声惊吓。根据下面提示,具体分析这两次的“怕”有何不同。

①“怕”的对象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怕”的程度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怕”的感悟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一节文字写湖畔山林的寂静,第五节文字侧重写城市的“喧嚣”“轰鸣”,这是怎样的写法?这样来写有何用意?

5.文末画波浪线句中的“你”指的是谁?其中“从哪里来”说的是过去,“在何处”说的是现在,“走向何处”则指向未来,将这三点贯连起来,你认为作者的所谓“走”路,指的是什么?

 

1.(1)形容胸怀大志的人,读书或工作非常勤奋(2)一唱雄鸡天下白 2.坏人比鬼更可怕(防坏人应甚过防鬼)。 3.①少年时怕的是鬼,现在怕的是人。②少年时怕鬼一路飞奔,现在害怕只是回头来看。③少年时怕后知道“鬼不可怕”,现在怕后明白“我已经好久没有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了”。 4.对比(比照、衬托)。城市的“噪”和山林的“静”形成对比,噪中显静,说明我们只有心静才能自省。 5.“你”指的是读者,泛指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作者。 这里的走路,指的是探索人生之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使用典故和引用诗句含义的理解及根据题干要求进行默写的能力。(1)“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在文中指读书或工作非常勤奋的人。(2)考查名句默写。注意题干首句就有“雄鸡一唱天下白”的原句。 2.试题分析:考查概括重要语句含意的能力。“你不要怕鬼,鬼不伤害读书人。你倒是要当心人,坏人会来剥你的衣裳,抢你的钱。”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大意可概括为坏人比鬼更可怕。注意“你倒是要当心人”这句话蕴含的深层意思。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答要以读懂文章内容为前提。“怕”的对象:少年时鬼,现在是人。“怕”的程度:少年时一路飞奔,现在只是回头来看。“怕”的感悟,可抓住关键句来答: “鬼不可怕”;“我已经好久没有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了”。 4.试题分析:考查环境的对比写法的作用。首先要根据所描写的内容确定表现手法是对比,再答出对比的双方,然后再谈作用。对比的作用就是用来反衬,反衬出“静”的意义,也就是突出只有心静才能自省的道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曾巩《墨池记》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注释:①隐然:隐约之状。②洼然:低深之状。③荀伯子:南北朝时宋朝人,曾任临川内使。④张芝:东汉人,善草书,人称“草圣”。⑤岂……耶:表揣测语气。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岂信然邪    信然:__________        (2)羲之之书晚乃      善: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

3.从文中来看,王羲之能够成为“一代书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诗中的“那里”具体指的是哪里?

2.诗中把“那里”比作“太阳”和“春”,说明“那里”具有怎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诗词语句。

“饮酒”常见于古代诗词,无论是苏轼的“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还是范仲淹的“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抑或是辛弃疾的“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诗人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

 

查看答案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诗文上下句。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4)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查看答案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之妻臣     私:偏爱

B. 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C. 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D. 时时而进      间:间接

2.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

A. 皆以美于徐公

B.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 能谤讥于市朝

D. 皆朝于齐

3.下面这个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 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 “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 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