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催枯拉朽 记忆尤新 笼罩 衷心感...

下列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催枯拉朽  记忆尤新  笼罩   衷心感谢  震撼人心

B. 风华正茂    卓有成就    桅竿   朔流而上    色彩斑斓

C. 天翻地覆    恢宏壮丽    夺魁   竞相开放    殚精竭虑

D. 从容不迫    眼花缭乱    泄气   经纶世物    镇耳欲聋

 

C 【解析】试题分析:A摧枯拉朽;记忆犹新。B桅杆;溯流而上。D经纶世务;震耳欲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锐不可(dāng)  无声息(qiǎo)     冽(lǐng)       住(jīu)

B. 旗飘扬(jīng)    飞其间(shù)      退(kuì)       裁(zhòng)

C. 声敛气(bǐng)    首而望(qiǎo)     毁(zhuì)      那(chà)

D. 一丝不(gǒu)    引高歌(háng)     落(zhuó)     刻(juàn)

 

查看答案

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5)几处早莺争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8)农务各自归,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移居(其二)》)

(9)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其二)》)

(10)中国自然山水,别有一番境界。在陶弘景笔下,是四时俱备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吴均笔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丈见底”的奇异之水;在郦道元笔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天蔽日”的巍峨高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时代的发展呼唤和谐。人与人之间需要彼此尊重,增进理解,加强合作;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也需要相互依存,友好相处,繁荣共生。我们能否以友善的姿态,主动地向“他”或“它”问候一声“你好”呢?

你可曾记得那句最朴素的问候——“小平,你好!”寥寥四字,一下子拉近了普通民众和领袖的距离,温暖了中国大地。同样,可将你的问候,送给四季、花草,送给城市、乡村,送给亲友、老师,送给英魂犹在的英雄、擦肩而过的旅人……

请以“         ,你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填写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体裁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题文)《水浒传》塑造了108位草莽英雄形象。请根据下面文字描述,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人名。

(1)__________小名“铁牛”,与宋江交情最好,可是反对宋江接受招安最坚决。他性情急躁,刚直勇猛,而又鲁莽。

(2)话说原为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因被权奸高俅所害,刺配沧州,行至野猪林时,又被董超、薛霸绑缚。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林背后雷鸣也似的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到九霄云外”。这来人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黄土高原是黄河的臂弯,我们祖先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黄土高原和黄河息息相关,和中华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某校同学要开展一项关于黄土高原和黄河关系的专题研究。下面是他们搜集来的一些资料,请你研读后,完成下列小题。

①西汉时期,天下大治,中国人口激增至6000万。向西北开拓移民成为解决人口膨胀压力的主要手段,仅汉武帝时期,就向西北边塞迁徙了70余万人口。西汉将匈奴赶到遥远的漠北,将大片林牧区变成了农耕区。西汉在河套开发的引黄灌溉工程,是以宁夏内蒙的贺兰山森林和陕北森林的大破坏为代价的。

②明朝重得西北,重视屯田,以便以屯养军,以军隶民。当时“屯田普天下”,“而西北为最”。明初驻屯雁门、偏关长城附近时,那里因山势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鲜径行,骑不能入”。到了明中叶,北京的高官显贵,边关将士,当地居民,群起砍伐,“百家成群,千夫为邻,逐之不可,禁之不从”。单是每年贩运到北京的林木,就不下百万根。

③始皇帝统一六国,大量人口随之进入关中,垦殖面积大增。与此同时,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寝,大肆砍伐关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蒙恬击溃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大片土地,随后实行屯垦戍边,多次向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移民,每次人数多达数十万,原本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农耕区。

④6000年前,绿色还是这里的主色调, 那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9%。

⑤目前高原1公里以上的沟壑有30多万条,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⑥唐朝初年施行屯田垦殖,在黄土高原的林牧区垦田数十万亩,广种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

⑦清军入关,短短几十年休养生息,人口由8000万增至两亿。华北、江南人满为患,于是大量流民自发涌向西北。黄土高原又一次成为变林牧为农耕的重灾区,祈连山、六盘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参天,此时完全成了光山秃岭。

1.从以上材料来看,从秦朝开始,黄土高原上的森林、草原不断遭到大规模的破坏。试将有关这方面的材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只写材料的序号)。

2.该校有同学认为,古人缺乏环保意识、乱砍滥伐是黄土高原植被不断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你还能概括出两条原因吗?(每条不超过1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