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代小说家________。八戒和沙僧使用的兵器...

《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代小说家________。八戒和沙僧使用的兵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 吴承恩 。钉耙、 禅杖。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西游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文言文阅读

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①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③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斜着眼睛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③纵:放开。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卖蒜叟,咳嗽不声      绝:停止

B. 叟能如是乎                如是:像这样

C. 能以一死君之名          成:完成

D. 不肯告人姓氏            卒:最终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1)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2)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3.读了本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极盛时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梁孝王曾在梁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这首诗是吊古之作。

1.请写出诗歌前两句描绘的景象

2.请说一说诗歌三四两句有什么巧妙之处。

 

查看答案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有时,朋友会给你带来快乐;有时,朋友会给你力量;有时;朋友会给你温暖……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信任、支持和帮助,我们的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朋友是我们一生值得托付和信任的人。请以“朋友,你很重要”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要求:1.叙事具体,描写细致生动;2.写出真情实感,但不得写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字数在600以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①慢下来的原因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末加点的“瞻前顾后”一词能否换成“优柔寡断”?为什么?

3.本文给了读者多方面的启示。请结合社会现状,简单阐述一下你获得的启示。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默写。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国学经典《论语》)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2)请在谭嗣同的《潼关》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任选一首,默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