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

现代文阅读

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⑾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⑿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⒀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⒁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⒂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请根据故事情节及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

(2)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3.第⑾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4.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1.参考示例:拼命读书,疏远亲情; 医生指点,唤醒亲情 2.(1)褒义贬用,表明作者的态度,表达了一种否定的意思;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 (2)染了一种熟悉、亲切(温馨)、清新的气氛,暗示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开始解冻,亲情将重新回归。 3.不能删去。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了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若删去,文章情节显得不连贯,并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意思相近即可) 4.“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 ,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 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解析】 1.试题分析: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理解思想感情的变化,意思表述正确即可。该题是一道情节梳理题,在准确概括基本情节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表述时若能与给出的句子结构相似,就更为理想了。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句子的理解。每道小题的解答,都应联系全文,联系上下文。(1)学生应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意思表述正确即可。(2)了解环境描写及常见五种作用,其中这里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一种气氛作用,也有暗示下文情节内容的作用。 3.试题分析:考查重要情节的作用,首先要明确情节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结合语境做具体分析和回答。有些情节,孤立地看,似乎可有可无,但联系全文,它或许会有重要的意义。本题所考查的这一情节是情感变化的关键,是下文故事发展的转机,读懂了全文,便不难作出回答。 4.试题分析:学生学会理解标题的基本义继而理解该词的引申义和比喻义。这一文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先要能准确理解“那颗蛀牙”比喻的内容,之后就可顺理成章地分析这一标题的深刻含义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西游记》里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_______________(写两个)

 

查看答案

《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代小说家________。八戒和沙僧使用的兵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

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①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③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斜着眼睛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③纵:放开。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卖蒜叟,咳嗽不声      绝:停止

B. 叟能如是乎                如是:像这样

C. 能以一死君之名          成:完成

D. 不肯告人姓氏            卒:最终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1)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2)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3.读了本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极盛时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梁孝王曾在梁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这首诗是吊古之作。

1.请写出诗歌前两句描绘的景象

2.请说一说诗歌三四两句有什么巧妙之处。

 

查看答案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有时,朋友会给你带来快乐;有时,朋友会给你力量;有时;朋友会给你温暖……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信任、支持和帮助,我们的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朋友是我们一生值得托付和信任的人。请以“朋友,你很重要”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要求:1.叙事具体,描写细致生动;2.写出真情实感,但不得写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字数在600以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