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克 隆 快 乐 在教学《凡卡》一课时,我刻意设计并且营造一种十分悲怆的气氛,目的...

克 隆 快 乐

在教学《凡卡》一课时,我刻意设计并且营造一种十分悲怆的气氛,目的是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旧俄国社会穷苦孩子悲惨的命运,激发学生对凡卡的同情和对沙皇黑暗统治的痛恨。

在课尾时,我满怀伤感地对学生讲述道:“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凡卡提心吊胆好不容易有机会写成的这封信,却是一封无法让爷爷收到的‘死信’,可九岁的凡卡哪里知道这些呀!他依然编织着自己最美丽的梦。这个结局似喜实悲,暗示凡卡甜蜜的希望将变成痛苦的失望,凡卡的悲惨生活还将继续下去……”我从孩子们脸上凝重的表情中享受到了一种成功的愉悦,心里暗暗为自己的“煽情艺术”叫绝,此时我又趁热打铁说:“今天的作业就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下课铃响后,我拿着课本,迈着最轻快的步子回到办公室,期待着孩子们的“杰作”,我知道他们已经有动于衷了。

当我阅读完学生的习作后,惊异地发现大多数学生虽写出了凡卡盼望亲人的急切心情,却没有写凡卡饱受毒打的痛苦和悲惨死去的场面。相反,他们却着力描述凡卡日后生活的幸福。有的写老板突然良知觉醒,改变了对凡卡的态度;有的写一位有钱的好心人收养了凡卡;有的写凡卡成功逃跑,和爷爷一起过上幸福生活……

面对办公桌上的这摞作文本,我迷惑了,茫然了: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写?这明明不符合事实,是我没把当时的历史背景介绍清楚?还是我没把文章分析透彻呢?……一串串疑问像一张张底片被清洗出来,令我无法动笔批阅,于是作文一本都没改,先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再说吧。

第二天的作文讲评课上,学生们愤愤不平的情绪,击溃了我所有的假设。课堂已经没有了先前的平静,孩子们争着表白自己的心声——

咱们班最有爱心的李露露最先发言:“凡卡够可怜的,我们为什么不能给他一点点生存的希望?老师,你真残忍,人家契诃夫就不忍心看着他死,所以文章才嘎然而止,你却要借我们的笔让他死。”我哑然了,原来她是这么理解作者意图的,我备课时可从来没这样想过。

腼腆的高阳说:“要是凡卡还活在我们身边,我一定会把自己的棉衣、皮鞋、面包给他寄去,希望他能像我们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

黄子涵没容高阳说完就抢着说:“还有我的动画碟片和游戏机。”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他不好意思地又坐下了。……

咱们班的班长见同学们情绪稍微平静时,接过话茬,无限感慨地说:“要是快乐也能克隆,那该多好啊!”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不知道这掌声是送给班长的,还是送给凡卡的。

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心灵里储存的就是阳光,原来孩子们在用自己的“仁爱”给绝望的凡卡找一个生命的出口。为什么要用我的成熟来禁锢他们的童真呢?为什么要用我的评判来折断他们想象的翅膀呢?

切不能用我们的沉重去凝固孩子们美丽的心灵!

1.概括文章故事情节(字数在15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

下课铃响后,我拿着课本,迈着最轻快的步子回到办公室,期待着孩子们的“杰作”,我知道他们已经有动于衷了。

3.根据提示品析下面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1)一串串疑问像一张张底片被清洗出来,令我无法动笔批阅。(注意修辞手法)

(2)切不能用我们的沉重去凝固孩子们美丽的心灵!(注意“凝固”一词)

4.读完全文后,你对题目“克隆快乐”的含义有了哪些认识?

5.作文讲评课上完了,“我”作为孩子们的老师对这节课要有一个结束语。请你代替老师拟写,不超过60个字。

 

1.孩子们的作文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在作文课上表达不凡的心声 2.杰作是指我非常满意的学生作文,要表现凡卡盼望亲人的急切心情、遭受毒打的痛苦表情和悲惨死去的场面。 3.(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表现出 “我”看到学生作文时产生了很多自己难以解释的疑惑,又渴望找到答案。 (2)使用“凝固”一词,语含比拟,表明孩子们美丽的心灵十分可贵,劝诫人们要珍惜,不要扼杀、伤害。 4.孩子们希望和苦难中的凡卡共享自己的快乐,使他不再痛苦。 5.示例:同学们,你们的解读富有创意,作文和发言表明你们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们温暖了凡卡,更感动了老师,我为你们骄傲和自豪!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答题模式一般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件什么事,结果如何。文章写的是“我”课后布置学生写小作文,结果孩子们的作文出乎“我”的意料。在作文课上孩子们表达不凡的心声,“我”从这件事上有所感悟。据此分析填空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赏析能力。解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 ,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准确把握词义,可从多个角度入手,比如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杰作”指出色的作品,这里指孩子们的作文,“我”期待孩子们在作文里表达不凡的心声。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这句话把“疑问”比喻成“底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看到学生作文时产生了很多自己难以解释的疑惑。 4.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含义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在首段与末段,寻找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双关含义,概括出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即可。本文题目“克隆快乐”,寄寓孩子们纯洁善良、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他们希望和苦难中的凡卡共享自己的快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高祖(刘邦)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 (2)给馈饷,不粮道 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两组是(             )

当世          百万       

决胜千里之外   不求闻达诸侯 

未知         以彰      

可计日待也。    有一范增不能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4.写出源于选文中的两个成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用人的问题,你认为诸葛亮和刘邦都强调了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

 

查看答案

探究名言      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查看答案

仿写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_______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2)、《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____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古诗文。

(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 秋思》)

(2)《武陵春》中最为人称道的颇有新意写“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

(3)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4)《诸葛亮集》中有一句话,“赏不可不严,罚不可不均。”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