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怎样读书更有效 ①一些学生询问我,怎样读书更有效呢?这个话题不好回答,我得分几点...

怎样读书更有效

①一些学生询问我,怎样读书更有效呢?这个话题不好回答,我得分几点来谈。

②一个普通人走进了图书馆,看见满屋满架的书,觉得眼睛都花了。这是他对世界上的知识没有一方面是有特殊兴趣的所致。研究学问的事固然不必每人都参加,但是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确为任何人所不可少。譬如看报,有人喜欢看专题新闻,有人喜欢看文艺小说,也有人喜欢看商市行情。只要他能够有一件喜欢的,自然拿到了一份报纸就有办法。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

③有人读书,只要随便翻翻就抛开了。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才罢。其实两种方法都有道理,但永久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可以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那么,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得多少部书呢?但有几部书是研究某种学问的时候,必须细读的,若只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读书的第二件事,是要分辨书籍缓急轻重。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查考的。要懂得这个法子,只有多看书目,研究一点目录学。

④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子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子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处质疑。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分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思就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本上。逢到什么疑惑的地方,就替它查一查。心中起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不怕动手,肯写肯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几年之后,对于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才干了。我们读书的第三件事,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是给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宋朝的陆象山说“六经皆我注脚”,就是这个意思。

⑤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

⑥其一,不可以有成见。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都不发达,就是经史的本身也是不能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足以直接救国的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要的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学问是何等的广阔无边,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值得研究,就是我们人类,再研究一万年也还是研究不尽。

⑦其二,应该多赏识。无论哪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与它关联的地方非常之多。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一定要对别种学问有些赏识,使得逢到关联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请求这方面的专家解决,或者把这些材料送给这方面的专家。以前有人说过,我们研究学问,应当备两个镜子: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显微镜是对自己专门研究的一科用的;望远镜是对其他各科用的。我们要对自己研究的一科极尽精微,又要对别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这并不是贪多务博,只因为一种学问是不能独立的缘故。

⑧总之,只有爱读书,会读书,读书才会更有效果。

(选自《读书文摘》2014年12期,有改动)

1.下面的链接材料中,与上文的主要观点相似的一项是(  )

A.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B.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C.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D. 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佚名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的论点是:只有爱读书,会读书,读书才会更有效果

B. 从文中可知,因为世界万物道理是广阔无边的,我们要多研究世界上的事物,就可以获得成功。

C. 文章第④段的画线句的意思与“尽信书不如无书”有想通之处。

D. 第②段中画线处运用了举例论证,真实具体地论证了“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这个分论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3.结合选文,列举出你读书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

 

1.D 2.B 3.示例一:我酷爱读小说,为此我订阅了《小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报刊,读的时候先大致浏览找出精彩的篇章,再静心细读,边读边做笔记。我的写作水平提升很快。示例二:我喜爱科普读物,对科普类书籍报刊特别青睐,而对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很排斥。所以尽管我懂得很多,但作文写出来没有文采,故事情节不吸引人。(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此文的论点是:只有爱读书,会读书,读书才会更有效果,对照选项与D项最吻合。 2.“学问是何等的广阔无边,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值得研究,就是我们人类,再研究一万年也还是研究不尽”,不是要多研究世界上的事物,就可以获得成功,故B项不正确。 3.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写出自己读书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结合实际谈出这一习惯对你的产生了哪些影响,语言通顺流畅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

注释:赵普:字则平,北宋初年宰相。帝:指宋太祖赵匡胤。尝欲除:封授。卒可:同意。雨骤至:突然。供帐:供宴会用的帷帐、用具等物。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帝素嫌其人/素湍绿潭    B. 良久不去 /乃记之而去

C. 普力请与之/念无与为乐者    D. 普因言 / 罔不因势象形

3.4.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5.6.选文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查看答案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子为梯_________________       

(2)荆之地五千里________________

(3)子墨子九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2)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公输》一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论辩的经过,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B. 《公输》一文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色。

C. 墨子勇于面对问题,说服了楚王。这表面,对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D. 《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

 

查看答案

仿照下列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

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们增添一份春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

A. 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去掉“通过”或“使”)

B. 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养成”前加上“是否”)

D.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教材。(删去“为”)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新生代们太顺利了,以至于他们的作品像浅浅的溪流难以激起人们心底的轩然大波;新生代们太年轻了,年轻得难以汇入生活的湍急的河流。

B. 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C. 中国8位维和警察在海地大地震中不幸遇难,获知此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已,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悼念。

D. 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