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老汪栗子 明前茶 ①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

老汪栗子

明前茶

①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扬子晚报》)

1.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

晚开店→__________________→收野栗→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5.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

6.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资助的大学生,在拿起被压在簸箕底下的钱的一刹那,你会怎么想?

 

1.挑坏栗、炒香栗、助学子 2.动作描写。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纯朴的品质。 3.突出打栗人劳动的辛苦,为表现老汪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作铺垫。 4.“悄悄”一词写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 5.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和富于爱心的人。 6.示例:汪爷爷,您真是一个好心人,谢谢您!我一定会认真读书,学好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文阅读中的概括题。填空式概括题的第一步就是定位,根据已知情节在文章中找到相应段落,就能较为容易地给文章分层,从而提取各部分的层次大意。填空式尤其要注意,必须根据给定格式作答。 2.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文阅读中的含义题。联系上下文去探究“气味不对”的语境义,正如有20年经验的便衣警察能凭借敏锐的直觉发现嫌疑犯,老汪这么多年来一直在用心炒制、挑选栗子,经过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对栗子的好坏有着近乎直觉的判断力,可以从气味、重量等各方面瞬间察觉到坏栗子。 3.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文阅读中的句子作用题。置于文中的句段通常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上文,对留守儿童和老人的打栗子过程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体现出了打栗人劳动的辛苦,这也是老汪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的原因,为下文表现老汪乐于助人的品质作铺垫。 4.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文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题。本题分值较高,因而不能单纯叠加形容词去写印象,而应该结合具体的事例加以分析。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诚实不欺和富于爱心的人。通过老汪炒制栗子手法熟练的事例,可见他是一个技艺娴熟的人;通过老汪坚持自己收栗子,亲手炒制的事例,可见他是一个诚实不欺的人;通过老汪买下山里人辛苦打下的栗子的事例,可见他是一个淳朴善良的人;通过老汪每年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的事例,可见他是一个富于爱心的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你为同学们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_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④__和⑤__,令人回味无穷。

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狗·猫·鼠》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E.《无常》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G.《父亲的病》H.《琐记》I.《藤野先生》J.《范爱农》

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 传不习乎?”

(3)子曰:“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中,诗人常借物传情。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借“归雁”捎去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④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A. ③②④①    B. ④①③②    C. ①③②④    D. ②③④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西安市加大了整治力度。

B. 放学了,大家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C. 学校开展地震逃生演练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D. 在元旦晚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的姑奶奶,你今天打扮的这么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吗?害我差点没认出你。

B. 初冬的清晨,田野上落叶缤纷,鸦雀无声,一切似乎都在睡眠中。只有你,故乡的小河,还在那儿昭示着生命的激情。

C. 小明是全班最喜欢向老师提问的学生,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D. 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收效甚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