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我在________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

请以《我在________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或者是在学习、生活中快乐的事。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出现的校名、地名、人名可用某某代替;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我在宽容中得到快乐 暑假的一天,天气好极了,太阳冉冉升起,霞光慢慢扩散,把整个天空都映红了。我和姐姐曹雨辉正在家里玩,正当我们在屋子里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突然,她把我前几天从泰山上千辛万苦背下来的用玉石雕刻的兔子打碎了。这可是我的宝贝呀!我非常生气,根本不在乎她的道歉,气急败坏地一把把她推到一边。她傻傻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懊悔的眼泪在眼圈里直打转。我慢慢捡起地上的碎片,抬头看见了窗外的一幕:两个正在玩耍的小孩,其中一个不小心绊倒了另一个,可是被绊倒的小孩并没有埋怨他,他们互相扶着走了…… 我被眼前小孩的宽容感动了,回过身来对曹雨辉说:对不起,我刚才的态度不好,咱们因为玩得太开心,你才不小心把我的兔子打碎了,我原谅你了。曹雨辉不好意思地说:是我错了,谢谢你原谅我了。作文 太阳公公也被我们感动了,笑眯眯地望着我们……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要学会宽容别人。俄国的屠格涅夫说过: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得到别人的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我在________中得到快乐”。半命题作文,所填充的内容往往是决定着写作成败的关键。填充文题,关键是要找准所要写作的内容。补题很关键,补出的题目显示了作文的选材、立意、情感态度及语言能力,同时也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如横线上可填“阅读”“课余”“劳动”“生活”“成长”“亲情”“交友”“旅游”“实践”等。要写出所填词语与“快乐”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画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太丘与友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猎(约定)

B. 去后至(才)             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 元方入门不(照顾)    日,饮酒乐,天雨(这)

D. 中不至,太丘舍(去……地方)   天又,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魏文候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摘录文中句子回答)

4.(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主 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 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老汪栗子

明前茶

①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扬子晚报》)

1.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

晚开店→__________________→收野栗→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5.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

6.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资助的大学生,在拿起被压在簸箕底下的钱的一刹那,你会怎么想?

 

查看答案

你为同学们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_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④__和⑤__,令人回味无穷。

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狗·猫·鼠》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E.《无常》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G.《父亲的病》H.《琐记》I.《藤野先生》J.《范爱农》

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 传不习乎?”

(3)子曰:“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中,诗人常借物传情。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借“归雁”捎去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