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晒”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太阳把光和热照射到物体上;②在...

“晒”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太阳把光和热照射到物体上;②在阳光下吸收光和热。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晒”被赋予新的含义,即展示自己的东西或信息,与人分享,如晒靓照,晒读书心得,晒一次有意义的旅行,晒一份美好瞬间的心情……

请以“晒晒我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⑵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⑶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晒晒我的收获 指尖凝香的岁月里,静听流年;铺陈记忆的纸张,阑歌犹唱。在心灵柔软之处如梦缠绕的是我的收获,洒满青葱岁月。 逐梦时节,收获恩师教诲。 初相逢,一袭淡淡的碎花裙。我的目光随那股清新信步走上讲台 ,你转身写字,好飘逸隽永的字体。微风轻抚你的发丝,明媚的阳光映照着你青春脸庞,我们从这一刻开始一段难忘的师生情谊…… 晨曦晴朗,惠风和畅,你在我们的琅琅书声中会意微笑;云淡天长,碧草幽芳,你在我们考试刷刷的写字声中热切盼望;杏花微雨,莺歌鸣唱,你在我们玩耍的笑声中孩子般的嬉闹;星稀月郎,夜静更深,你在我们期末备考中孤灯相伴。逐梦时节,有君相伴,我心足矣! 逐梦时节,收获亲情相伴。 清晨,几缕晨光从云中透出。我刚从梦中醒来,忽听厨房里有些许“窣窣”的轻响。只见母亲轻敲着鸡蛋,熟练地将蛋清与蛋黄分开,抬手去拿打蛋器,手忽然停在打蛋器上,眼神向我的屋子望了望,摇摇头,换了双筷子,“叮叮”轻响,在我心中荡漾。不一会,母亲端着一盘我最爱的雪衣豆沙,那一个个豆沙包裹在蛋白里,似朵朵桃花在盘中静卧,绽放着美丽。 银白的月光洒下,母亲抱着我进入睡梦里,你熟悉的体香,像一支回荡在田野里的摇篮曲。初三的竞争压力让我有些招架不住,第一次睡得这般安稳。逐梦时节,有君相依,我心足矣! 逐梦时节,收获同窗激励。 体育考试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我知道,那对体育极差的我简直是场恶梦。可心中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于是,多少次挥汗如雨,多少次咬紧牙关,多少次冲过终点又当起点……这苦与累在心底堆积,渐渐吞没了当初坚毅的心。 那天正气喘吁吁地跑着,脚向外一扭,不由得跌倒在地。我轻揉受伤的脚裸,泪带着汗水滴滴落在裤脚。忽然,身后有人将我扶起,“既然开始就不要放弃。”轻言细语吹走少年的急躁,亦吹干我的泪迹,一股暖流带着力量涌入我心!逐梦时节,有君相知,我心足矣! 人生有君相伴,逐梦亦是轻松。感谢你们伴我成长!这就是我的收获,亦是我青葱岁月中的至美流年!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晒晒我的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第一步骤就是认真审清题目。首先要弄明白“晒晒”的含义。题目中的“晒晒”,本义是在阳光下曝干或取暖。现在成为时下非常流行的网络语言。由原含义延伸,泛指将自己的罕有物或特殊技能,自己喜欢的人、景、物等展现给别人的行为(类似炫耀,也可作一般展示用),与人分享,任人评说。例如:晒工资,晒收藏,晒减肥,晒购物、晒成绩单、晒宠物、晒美食、晒手工、晒心情……其次,要关注“我的”这两个字,能晒的很多,但晒出的内容必须是属于我的,或与我相关的内容。题目弄明白之后,接着就应该补题了。补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补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选材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深刻思考的过程,首先要考虑主旨。本文的文题“晒晒”二字其实已经暗示了主旨,能晒的东西很多,我们应该考虑哪些是能晒的,哪些是不适合晒的,哪些是值得晒的,哪些是不值得晒的。还要考虑自己。首先应该考虑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来写。还要考虑自己的擅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京的春天   杜京

①北京的春天很美,但却很短。

②我的等待穿越了漫长寒冷的冬季,直至春天的到来。

北京的春天似乎来得有些唐突,昨日还硬朗的风,今天就轻柔了许多。托起草儿的脸,轻轻触摸,放开手就是一片绿茵。昨天还是星星点点,今天就已花满枝头,春天的脚步就是这么任性。再看路边地上的土,松软起来,周围的树木花草在春风中摇曳着,仿佛洋溢着鲜活充盈的气息。北京的春天来了,于是赶紧融入其中,追随春风一同跳起欢快的舞蹈。

④我喜欢用      来寻找春天。在北京,当春天来到的时候,会有一种特别的气息,我一直未寻找到合适的词来描述,只好借用朱自清先生的话,叫做“新翻的泥土气息”。京城没有人翻泥土,物业管理员没那么勤奋,翻泥土的是土里的蛰虫,于是我的情绪就和这里休眠一冬的虫子一起蠕动起来。

⑤我喜欢用      来体会春天。我只觉得在北京,春天里的晨钟暮鼓,风动鸟鸣,都会给人带来欢快和愉悦。

⑥我喜欢用      来领略春天。有一首歌这样唱:“春风吻上我的脸,告诉我现在是春天。”吻中包含着的柔、轻、软、暖等正面的感觉,都能在春天里找到。在北京,春天会让人的所有细胞都活跃起来,敏锐、多情、活泼、欢愉。

⑦我喜欢用      来感受春天。北京城里道路两侧会在你不经意中冒出点点红、白、黄、绿,多情的柳树静悄悄地吐出嫩芽,仿佛一根根浅绿色的丝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一切无不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浓郁的春天气息。

⑧北京的春天生机勃勃,柔和的春风拂着细细的柳丝,远近的桃花开了,粉粉的、一片片、一簇簇。长安街红墙边的白玉兰吐露着春天的气息,无声绽放。昨天才发现刚刚冒出花骨朵儿,今天再见,就如玉如璞,露出湿润洁白,仿佛青春期的少女,几日不见,就丰润饱满,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⑨儿时曾经居住过春城昆明,反而难得体会到春天的珍贵,因为春城四季如春,生活在春城的人们无时无刻不沉浸在春天般的温暖和喜悦之中……而在北京却大有不同。整整一个冬天积聚的苍凉与寒冷,在短暂的瞬间挥然而去,天高、云淡,鸟儿如心灵放飞一般展翅在空中游弋,看绿色风景,闻沁脾芬芳,这是多少人心中的夙愿。

⑩春天似乎也格外善解人意。每当她来到北京城总是显得十分慷慨,把明媚的春光尽情洒满大地,把盎然的春意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北京的春天格外匆忙,当人们还来不及细细品味,仔细领略美丽的春色时,就只见花落点点,漫天飞扬,春光悄悄离去,盛夏就高调地为京城带来浓绿。

⑾北京的春天很短,但是很美。                              

(本文有删改)

1.文章第④到第⑦段,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北京的春天的?请结合相应段落的内容,将④到⑦段首句中的横线补充完整。

2.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赏析下列句子。

①北京的春天似乎来得有些唐突,昨日还硬朗的风,今天就轻柔了许多。(谈谈你对“唐突”的理解)

昨天才发现刚刚冒出花骨朵儿,今天再见,就如玉如璞,露出湿润洁白,仿佛青春期的少女,几日不见,就丰润饱满,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体会句子的妙处。)

3.第⑨段把_________和北京进行对比,突出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①段写“北京的春天很美,但却很短”,而最后一段写“北京的春天很短,但是很美”,前后呼应,内容却相反,这其中分别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曩有愚,常于户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乎?”徘徊不进。妻见而怪之,曰:“是家,何不入?”愚者曰:“毋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曩nǎng:从前    县:通悬,悬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曩有愚 __________         

②其妻收 __________  

③吾家 __________         

④是_____________

2.给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雨。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是汝家,何不入?

4.从愚者的身上,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交个好朋友,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①写出一个有关交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谈谈网络交友的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上述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看,“我”心情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3.“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太阳也升得更高了”两句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默写。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关切和同情的心意托明月带给对方,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和王昌龄之间的深厚情谊。

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感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中阐明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