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即刮目相待________

(2)父焉,借旁近与之________

2.下面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钱币乞之     蒙辞军中多务

B. 大兄何事之晚乎     归来天子

C. 忽啼求     大兄何见事晚乎

D. 蒙乃始学     自是指物作诗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从选材角度来看,却是一正一反,一个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是幼年不学,______________。但都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吕蒙和方仲永的故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请根据两文给人的启示,任选一个对象(对家长、对学生、对教师),写出你的建议。

 

1.重新对……感到诧异 2.A 3.与志士分别几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4.泯然众人 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5.示例一:(对家长)不应该目光短浅,贪图小利而不让孩子学习。示例二:(对学生)无论自己天资怎样都不能放松学习,因为后天的教育是成才的关键。 【解析】(甲)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年代:北宋 (乙)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异”意思是对……感到诧异。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A项“以”都是“用”的意思;B项“见”意思分别是“了解”和“拜见”;C项“之”分别是“代词”和“连接主谓”的用法;D项“就”意思分别是“开始”和“完成”。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更”是“重新”的意思,“见”是“了解”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中开头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季节)江南特有的景色(2分)

2.选角度,对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进行赏析(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加入“一带一路”战略,这次论坛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会议围绕三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是扩大国际合作共识,二是推进重点领域务实合作,三是规划长远合作愿景。会议将推动经济全球发展,将在文化品牌、生态旅游、交通运输、电子商务、工业产品等方面进行合作,形成双赢局面,互惠沿线各国。

材料二 两位热心网友,针对手机中的三条信息(如图),进行了“眉山与‘一带一路’”的主题探讨。

甲:眉山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交通占有优势,真不错。

乙:是啊,除了交通外,今年我们又建成了5个百亿产业,3个百亿园区,这是哪方面的优势呢?

甲:【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你概括得对,说得也真好啊。但我市还有一些牌子没有打好,让眉山人担忧呢。

甲:【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方面的牌子没有打好,我们该怎么办呢?

乙:我建议:【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依据材料一,请分别用3个四字短语,概括出“高峰论坛”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则材料,完成材料二中甲乙相应的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填空。

(1)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4)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表示面对困难时不放弃,坚持努力就能胜利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知识填空。

(1)《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被誉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的__________

(2)《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1866年法国生物学家__________带着仆人__________和一个捕鲸手乘坐________船长的______________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

 

查看答案

下列汉语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博”“多彩”“连忙”(分析:这三个词语依次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B. “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全民阅读”“亲近自然”(分析: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C. 难道你不认同他所说的吗?(分析:此句是反问句)

D.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分析:此句中,“这天夜里”是状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