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乡野高人 ①我行走在山野,迷路了。 ②问道于田间一位老汉。此刻江南的天空烟雨迷...

 

乡野高人

①我行走在山野,迷路了。

②问道于田间一位老汉。此刻江南的天空烟雨迷蒙,他穿蓑戴笠,躬身插秧。当他直起腰时,愣愣地,看了我半天。突然说,要不,去我家坐坐?对于他的邀约,我感到好奇,也特别愿意。

③他的村庄,坐落在河边,一条浅浅的河,盈满清亮的溪水,河床散落大小参差的麻石,一座古朴的石桥高高架起,沟通两岸。农妇捣衣声从桥下传出,在空寂的山野发出响亮的回声。

④跟随老汉来到他家。他站在客厅靠墙的一只方桌前仰望正面的墙壁。墙上,相框里两位老人面容慈善,挂着永恒的微笑,看堂屋里的人走来走去——想必是老汉的父母了。老汉坐着,一直盯着相框看。我一时无言,沉默。突然,他指着相框,说:“你瞧,这像是我画的。”

⑤我愣在那里,半天不知道如何反应。突兀的一句话,仿佛是对我心理的突袭,我的确猝不及防,因为那画画得太好了。他背对着我,似乎心中有所料定,笑了,然后急促地去了房间,拿出一叠纸,冲着我,拍一拍,真的是我画的,这些都是我画的!

这回我相信了,但还是惊愕未消。老汉异常兴奋,此刻话语已如小河流水,绵绵不断。

⑦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几乎人迹罕至、与世隔绝。山里的人,不知山外有城。见过世面的,只有几个村干部。那时的老汉尚年轻,心里却一直埋着一桩心思。看日渐衰落的爹娘,想给他们留个影,做身后的纪念。打听好了去城里的车与路,下了排除万难的决心。这时爹娘却先后病倒在床,难以长途跋涉了。

⑧某天,老汉扛着锄头上山挖树桩,遇见了一位写生的画家。一支铅笔,一袋烟的功夫,就将眼前的东西搬到了纸上。老汉觉得太神奇了,讷讷地向他请教,画家说这可不是一日之功啊,但还是教了他一些基本的训练方法。于是,回家练。开始,握惯了锄头的手握铅笔,戳出满纸筛眼一样的小窟窿。老汉不放弃,见纸就画。

⑨终于,有一天,他看见鸟在纸上飞,小鸡小鸭在纸上奔跑戏水,门前的河和屋后的山都在纸上安妥了。他开始画父母。刚画,不是画丢耳朵,就是画斜了眼睛。

⑩爹娘忘了疼,咧嘴微笑,让他照着画。而他满脑子,除了庄稼,就是画,梦里,一只手还在空中握笔飞舞。

几年后,他把画好的像给爹娘看,爹娘边照镜子,边看画像,大笑,笑得嘴就一直没有合上。

说到此,眼前的老汉,神情由亢奋而黯然:“像画好没多长时日,爹娘就相继走了。我这一辈子最不孬的地方,就是把爹娘的样子留下来了,一模一样,没有走模子。”

看一张张画,家禽、飞鸟、村庄、树木、河流、山川写意纸上,虽不求章法,但传神、生动,我一直处在惊愕中。当我称他为“高人”时,老汉同样惊愕,他在误解中澄清:“村里人都说我个子矮。”

回去的路上,我被绿色包围,四周的田畴是绿的,空气也是绿的,人似乎在一杯绿茶中沉浮。

世事也怪,我接触到的有些人,大半辈子都在揪着自己的头发往上拔,刻意想成为高人,终究还是庸人。有些人,只是想达成生活中的某种朴素愿望,一不小心,却成了高人。

1.体会“我”看画过程中“老汉”的心理活动,按顺序填在括号里。

料定——________——________—惊愕

2.分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回我相信了,但还是惊愕未消。

3.联系上下文赏析第段。

回去的路上,我被绿色包围,四周的田畴是绿的,空气也是绿的,人似乎在一杯绿茶中沉浮。

4.阅读全文,概括老汉的性格特征。

5.老农的朴素愿望是什么?你有什么愿望,为了实现愿望你打算怎么做?

 

1.兴奋黯然 2.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在内容上,表现“我”对画是老汉所画的并不完全相信的心理。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无形化为有形,写出了绿的浓厚,表现了“我”内心的恬淡与舒适。 4.孝顺、热情、执着、谦虚、敦厚。 5.老农的朴素愿望是只想过恬静平淡的生活。示例:我只希望每天都生活得开心快乐,没有烦恼,没有忧伤。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会将心态放平,不跟人计较,在遭遇挫折时,坦然面对,相信风雨之后便是彩虹。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首先应该通读全文,宏观了解老汉的心理活动,然后再仔细分析老汉心理活动的变化。题干中给出的老汉第一个心理活动是“料定”,这个心理活动出现在文中第⑤段;第二个心理活动描写出现在第⑥段“老汉异常兴奋,此刻话语已如小河流水,绵绵不断”,表明了老汉在自己的画得到肯定知道的兴奋和高兴的心情;第三个心理活动描写出现在文中第⑫段“眼前的老汉,神情由亢奋而黯然”,描写了老汉提到已故的父母时伤心之情难以言表;第四个心理活动描写出现在文中第⑬段“老汉同样惊愕,他在误解中澄清”,描写了老汉并不知道我说的“高人”是什么意思,写出来老汉的淳朴,善良。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本文考查对记叙文中具体句子含义和作用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时,首先应该了解全文的意思,然后具体联系划线句子的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在内容上,“相信”证明画确实是老汉画的,“惊愕未消”表明“我”内心对于老汉的画技感到惊讶,突出了老汉画技之高超。在结构上,一方面承接上文,表现出作者由不相信到相信的过程;另一方面,作者的惊讶包含着对于老汉的画技为什么高超的好奇和疑惑,为下文的解释做铺垫。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鉴赏能力。解答时,结合句子中的关键字词和上下文从表达效果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归纳即可。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代表着纯洁和清新。本段作者说“我被绿色包围,四周的田畴是绿的,空气也是绿的,人似乎在一杯绿茶中沉浮”,一方面是指山野间植被茂密,因而四处都是绿色,“绿”指的是外部的自然环境的颜色。另一方面,“绿”代表着清新自然,象征着老汉朴实干净的品质,暗指老汉的单纯朴素就如同绿色一般打动了作者。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解答时,从文中具体的事情分析得出老汉的愿望。然后结合自己的愿望,谈谈自己的打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即刮目相待________

(2)父焉,借旁近与之________

2.下面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钱币乞之     蒙辞军中多务

B. 大兄何事之晚乎     归来天子

C. 忽啼求     大兄何见事晚乎

D. 蒙乃始学     自是指物作诗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从选材角度来看,却是一正一反,一个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是幼年不学,______________。但都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吕蒙和方仲永的故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请根据两文给人的启示,任选一个对象(对家长、对学生、对教师),写出你的建议。

 

查看答案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中开头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季节)江南特有的景色(2分)

2.选角度,对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进行赏析(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加入“一带一路”战略,这次论坛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会议围绕三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是扩大国际合作共识,二是推进重点领域务实合作,三是规划长远合作愿景。会议将推动经济全球发展,将在文化品牌、生态旅游、交通运输、电子商务、工业产品等方面进行合作,形成双赢局面,互惠沿线各国。

材料二 两位热心网友,针对手机中的三条信息(如图),进行了“眉山与‘一带一路’”的主题探讨。

甲:眉山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交通占有优势,真不错。

乙:是啊,除了交通外,今年我们又建成了5个百亿产业,3个百亿园区,这是哪方面的优势呢?

甲:【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你概括得对,说得也真好啊。但我市还有一些牌子没有打好,让眉山人担忧呢。

甲:【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方面的牌子没有打好,我们该怎么办呢?

乙:我建议:【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依据材料一,请分别用3个四字短语,概括出“高峰论坛”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则材料,完成材料二中甲乙相应的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填空。

(1)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4)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表示面对困难时不放弃,坚持努力就能胜利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知识填空。

(1)《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被誉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的__________

(2)《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1866年法国生物学家__________带着仆人__________和一个捕鲸手乘坐________船长的______________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