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以《难忘那________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

以《难忘那________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期盼”“慈爱”“坚毅”“失望”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难忘那慈爱的眼神 一个眼神让你重拾信心,一个眼神让你回心转意,一个眼神让你刻骨铭心,一个眼神…… “铃铃铃……”一阵悦耳的铃声让同学们的心飞到了教室外。“哦,演讲比赛了,你们说这次谁会是第一名啊,参赛的选手都会讲什么内容,好期待啊,就是……”同学们在一旁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可我却怎样都平静不下来,好紧张啊手也一直在颤抖着,真的好想哭啊。这时我的班主任走到我的身边,拍了拍我的肩膀,微微一笑,像在给我打气、给我加油。对,就是这个眼神让我想起了去年的这一天,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的我,心跳的好快,根本无法冷静,也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眼神,我才坚持下去一直走到最后,顿时我感到充满了力量,我想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做了,因为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轮到我了,只见我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上了演讲台,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可眼看就要讲过一半的时候,我竟然忘记了下一句应该说什么。天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该怎么办,正当我不知所措时,我又一次看到了班主任,他的眼神是那样的祥和,真的好温暖让我紧张的心一下子变得好平静。我看了一下演讲稿,继续讲了下去。我已经不再在乎名次了,因为我为自己奋斗过也努力过。 很快我的演讲结束了,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看到其余的选手精彩的演讲,泪水不禁湿润了我的眼睛。我哭了我责怪自己怎么可以这么没出息,怎么可以把已经背的很熟的演讲稿忘得一干二净。那一刻,我真的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再也不要出来,我觉得自己好丢脸,竟然犯这么低价的错误。 就在我不经意间抬头时,班主任已经站在了我身边,他微笑的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我相信你,下次可以做的更好,只要为之奋斗过我们就已经赢了。” 这个眼神,这些话语,让我感触很深。让我信心百倍,来迎接美好的明天。 就是这个眼神,一个让我充满信心、充满积极、进取向上的眼神! 【解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的关键字词是“xx”和“眼神”,本作文的关键是要从“期盼”、“慈爱”、“坚毅”、“失望”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这对于初中生来说,不算是一个难写的题目,但是要写好却有一定难度。可以选取一些正面的词语:温暖、幸福等,也可以选取失望、痛苦等词语,只要选准角度,哪一类都可以。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记叙散文进行写作。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难忘那眼神,所以文章中一定要有大段的细节刻画,各种细节描写方式都可以酌情使用。写作文时,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难忘的眼神,使文章层次清晰,也很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五、阅读与探究

清水洗尘

①礼镇的人每年只洗一回澡,就是在腊月二十七这一天,而郑家则把洗澡时烧水和倒水的活儿分配给了天灶。天灶从八岁起就开始承担这个义务,一做就是五年了。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长至幼,老人、父母,最后才是孩子。天灶住的屋子被当成了浴室。

②天灶从未拥有过一盆真正的清水来洗澡。因为他要蹲在灶台前烧水,每个人洗完后的脏水还要由他一桶桶地提出去倒掉,所以他只能见缝插针地就着家人用过的水洗。那种感觉一点也不舒服,纯粹是在应付。而且不管别人洗过的水有多干净,他总是觉得很浊,进了澡盆泡上个十几分钟,随便搓搓就出来了。他也不喜欢把他的住屋当成浴室,弄得屋子里空气湿浊,所以今年一过完小年,他就对母亲说:“今年洗澡该在天云的屋子里了。”

  ③天云当时正在叠纸花,她气得一梗脖子说,“为什么要在我的屋子?”

  ④“那为什么年年都非要在我的屋子?”天灶同样气得一梗脖子说。

  ⑤“你是男孩子!”天云说,“不能弄脏女孩子的屋子!”天云振振有词地说,“而且你比我大好几岁,是哥哥,你还不让着我!”

  ⑥家人便纷纷笑起来。自从爷爷过世后,奶奶在家中很少笑过,她听了天灶的话后也使劲地笑了起来。

  ⑦奶奶第一个洗完了澡。天灶的母亲扶着颤颤巍巍的她出来了。奶奶嘘嘘地喘着粗气经过灶房回她的屋子,她见了天灶就说:“你烧的水真热乎,洗得奶奶这个舒服,一年的乏算是全解了。你就着奶奶的水洗洗吧。”

  ⑧母亲也说:“奶奶一年也不出门,身上灰不大,那水还干净着呢。”

  ⑨天灶并未搭话,他进了自己的屋子,吃力地搬起大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然后抹了抹额上的汗,提起桶出去倒水。路过灶房的时候,他发现奶奶还没有回屋,她见天灶提着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

  ⑩天灶没说什么,他回来往热水里又加了一些凉水。他用手指试了试水温,觉得若是父亲洗恰到好处,他喜欢凉一些的;若是天云或者母亲洗就得再加些热水

  一直到父母洗完了,天灶还在饶有兴致地烧水。这时母亲走过来问他:“还烧水做什么?”

  “给我自己用。”

  母亲没再说什么,天灶笑了。锅里的水开始热情洋溢地唱歌了。  

  天灶关上屋门,把灯关掉了。他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轻轻拉开窗帘,然后返身慢慢地进入澡盆。他先进入双足,热水使他激灵了一下,但他很快适应了,他随之慢慢地屈腿坐下,感受着清水在他的胸腹间柔曼地滑过的温存滋味。天灶的头搭在澡盆上方,他能看见窗外经久不息的星星。他感觉那星星已经穿过茫茫黑暗飞进他的窗口,落入澡盆中,就像淡黄色的皂角花一样散发着清香气息。天灶觉得这盆清水真是好极了,他从未有过的舒展和畅快。他想除夕夜的时候,一定要穿着崭新的衣裳,亲手点亮家里那对红灯笼。他要告诉朋友,我天灶是用清水洗的澡,而且,星光还特意化成皂角花撒落在了我的那盆清水中了呢。

节选自迟子建《清水洗尘》

1.第⑨段中,奶奶“见天灶提着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为什么?

2.请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3.最后一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请分析天灶和天云的争吵这一情节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乡野高人

①我行走在山野,迷路了。

②问道于田间一位老汉。此刻江南的天空烟雨迷蒙,他穿蓑戴笠,躬身插秧。当他直起腰时,愣愣地,看了我半天。突然说,要不,去我家坐坐?对于他的邀约,我感到好奇,也特别愿意。

③他的村庄,坐落在河边,一条浅浅的河,盈满清亮的溪水,河床散落大小参差的麻石,一座古朴的石桥高高架起,沟通两岸。农妇捣衣声从桥下传出,在空寂的山野发出响亮的回声。

④跟随老汉来到他家。他站在客厅靠墙的一只方桌前仰望正面的墙壁。墙上,相框里两位老人面容慈善,挂着永恒的微笑,看堂屋里的人走来走去——想必是老汉的父母了。老汉坐着,一直盯着相框看。我一时无言,沉默。突然,他指着相框,说:“你瞧,这像是我画的。”

⑤我愣在那里,半天不知道如何反应。突兀的一句话,仿佛是对我心理的突袭,我的确猝不及防,因为那画画得太好了。他背对着我,似乎心中有所料定,笑了,然后急促地去了房间,拿出一叠纸,冲着我,拍一拍,真的是我画的,这些都是我画的!

这回我相信了,但还是惊愕未消。老汉异常兴奋,此刻话语已如小河流水,绵绵不断。

⑦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几乎人迹罕至、与世隔绝。山里的人,不知山外有城。见过世面的,只有几个村干部。那时的老汉尚年轻,心里却一直埋着一桩心思。看日渐衰落的爹娘,想给他们留个影,做身后的纪念。打听好了去城里的车与路,下了排除万难的决心。这时爹娘却先后病倒在床,难以长途跋涉了。

⑧某天,老汉扛着锄头上山挖树桩,遇见了一位写生的画家。一支铅笔,一袋烟的功夫,就将眼前的东西搬到了纸上。老汉觉得太神奇了,讷讷地向他请教,画家说这可不是一日之功啊,但还是教了他一些基本的训练方法。于是,回家练。开始,握惯了锄头的手握铅笔,戳出满纸筛眼一样的小窟窿。老汉不放弃,见纸就画。

⑨终于,有一天,他看见鸟在纸上飞,小鸡小鸭在纸上奔跑戏水,门前的河和屋后的山都在纸上安妥了。他开始画父母。刚画,不是画丢耳朵,就是画斜了眼睛。

⑩爹娘忘了疼,咧嘴微笑,让他照着画。而他满脑子,除了庄稼,就是画,梦里,一只手还在空中握笔飞舞。

几年后,他把画好的像给爹娘看,爹娘边照镜子,边看画像,大笑,笑得嘴就一直没有合上。

说到此,眼前的老汉,神情由亢奋而黯然:“像画好没多长时日,爹娘就相继走了。我这一辈子最不孬的地方,就是把爹娘的样子留下来了,一模一样,没有走模子。”

看一张张画,家禽、飞鸟、村庄、树木、河流、山川写意纸上,虽不求章法,但传神、生动,我一直处在惊愕中。当我称他为“高人”时,老汉同样惊愕,他在误解中澄清:“村里人都说我个子矮。”

回去的路上,我被绿色包围,四周的田畴是绿的,空气也是绿的,人似乎在一杯绿茶中沉浮。

世事也怪,我接触到的有些人,大半辈子都在揪着自己的头发往上拔,刻意想成为高人,终究还是庸人。有些人,只是想达成生活中的某种朴素愿望,一不小心,却成了高人。

1.体会“我”看画过程中“老汉”的心理活动,按顺序填在括号里。

料定——________——________—惊愕

2.分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回我相信了,但还是惊愕未消。

3.联系上下文赏析第段。

回去的路上,我被绿色包围,四周的田畴是绿的,空气也是绿的,人似乎在一杯绿茶中沉浮。

4.阅读全文,概括老汉的性格特征。

5.老农的朴素愿望是什么?你有什么愿望,为了实现愿望你打算怎么做?

 

查看答案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即刮目相待________

(2)父焉,借旁近与之________

2.下面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钱币乞之     蒙辞军中多务

B. 大兄何事之晚乎     归来天子

C. 忽啼求     大兄何见事晚乎

D. 蒙乃始学     自是指物作诗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从选材角度来看,却是一正一反,一个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是幼年不学,______________。但都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吕蒙和方仲永的故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请根据两文给人的启示,任选一个对象(对家长、对学生、对教师),写出你的建议。

 

查看答案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中开头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季节)江南特有的景色(2分)

2.选角度,对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进行赏析(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加入“一带一路”战略,这次论坛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会议围绕三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是扩大国际合作共识,二是推进重点领域务实合作,三是规划长远合作愿景。会议将推动经济全球发展,将在文化品牌、生态旅游、交通运输、电子商务、工业产品等方面进行合作,形成双赢局面,互惠沿线各国。

材料二 两位热心网友,针对手机中的三条信息(如图),进行了“眉山与‘一带一路’”的主题探讨。

甲:眉山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交通占有优势,真不错。

乙:是啊,除了交通外,今年我们又建成了5个百亿产业,3个百亿园区,这是哪方面的优势呢?

甲:【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你概括得对,说得也真好啊。但我市还有一些牌子没有打好,让眉山人担忧呢。

甲:【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方面的牌子没有打好,我们该怎么办呢?

乙:我建议:【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依据材料一,请分别用3个四字短语,概括出“高峰论坛”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则材料,完成材料二中甲乙相应的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