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做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女儿(   )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1.“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五岁时

______________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______________

十一岁时

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怯怯地  愤愤地  失望地    B. 失望地  愤愤地  怯怯地

C. 愤愤地  怯怯地  失望地    D. 怯怯地  失望地  愤愤地

3.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4.“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1.觉得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不许别人欺负奶奶,尊重、保护奶奶 2.D 3.作为儿媳:①心地善良,关爱关心婆婆,从“我”为了婆婆的事情教育女儿可以看出。②理解、孝顺婆婆,宽容识大体,从理解婆婆做的一系列“不正常行为”却依然关爱婆婆可以看出。 作为母亲:①爱女儿,从心疼女儿的行为可以看出。②教子有方,循循善诱,从教育女儿尊重婆婆可以看出。③爱家庭,从缓和女儿和婆婆的关系中可以看出。 4.启示:第一,“女儿”小时候不能理解和尊重生病的老人,而是仅仅看到了虚荣的一面,经过妈妈的教育长大后终于懂得了尊重老人,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像讨厌,到尊重、保护奶奶这样的成长过程。第二,我们都要珍惜像“母亲”这样一直宽容教导我们的人,多听听他们的意见,接收别人指出的不足,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第三,“女儿”的成长经历让我明白,人总是不断长大,不断成熟,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那天,我们应该尊重老人。第四,母亲爱的教育是我们成长路上最重要的财富。第五,有时候,爱和包容是成长最好的良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女儿”对“奶奶”的态度所经历的变化的过程。根据题干中的例子,答案中需要有两点,一是对奶奶的看法,二是对奶奶的感情。可根据年龄阶段去找寻答案。 2.试题分析:本题突破点在最后一个空,从前面女儿的“狠狠地摔书包”这点可以看出女儿此时很生气,所以应该是“愤愤地”,排除法选择D项。 3.试题分析:本题需要从两个思路入手,“儿媳”和“母亲”需要分点答题,回答“儿媳”时,需要紧扣“我”为婆婆做的一系列事情,回答“母亲”时,需要紧扣教育女儿这方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藤野先生(节选)

鲁迅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请用一句话来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

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个分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山子传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①方山子:苏轼的好友。原名陈慥。②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③朱家、郭【解析】
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④宗:尊奉。⑤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⑥矍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岐亭,适见焉/及鲁肃旬阳    B. 方山子亦矍/欣起行

C. 此吾人陈慥季常也/余告之    D. 时慕朱家、郭解为人/男女老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3.比较《记承天寺夜游》和《方山子传》,用自己的话概括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水皆缥碧__________

(2)急湍__________

(3)皆生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 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 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着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时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

 

查看答案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就目前来讲,国内有些人的文化程度还比较低,准确需要大大提高。(“准确”应修改为“确实”)

B. 节日的公园,到处洋溢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洋溢”应修改为“呈现”)

C. 加强素质教育是当前中小学工作的当务之急。(应删除“当前”)

D. 我们要多方改进和调查研究工作中的问题,继承和发扬良好的作风。(“调查研究”应修改为“研究调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