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文阅读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

古文阅读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____

(2)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

(3)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

(4)俟能讽诵乃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为一时之名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邑人奇之

B. 不能称前时之闻

C. 或以钱币乞之

D. 卒之为众人

3.翻译下列句子。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4.用∕线划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其 文 理 皆 有 可 观 者

5.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1.(1)以宾客之礼相待(2)消失(3)曾经(4)停止 2.B 3.(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就能终身不忘。 4.其 文 理/ 皆 有/可 观 者 5.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 ;司马迁幼时担心自己的记忆不如别人,于是勤奋学习,结果“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可见,一个人能否成才,天资不是决定因素,后天的学习才是关键。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注意“宾客”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相待。 2.例句“之”是助词,“的”。A句代词,仲永的才能;C句代词,仲永写的诗;D句调整音节。只有B句与例句一样。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此题翻译时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约客

南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时的感受。

B. 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 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 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查看答案

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古之黄河】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再写出一联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之黄河】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对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之黄河】3月12号,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写一则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某班在组织《童年》的阅读交流活动,请完成下列交流内容:

①《童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___________ (作家名)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②请简要介绍《童年》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诗文原句填空。

(1)山际见来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均《山中杂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独坐幽篁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6)《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诗》中道出诗歌创作应求新求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爱国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古诗词中也不乏表现这一主题的名句,请写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作品、作家、国籍完全正确的是(   )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美国

B. 《最后一课》―莫泊桑―法国

C. 《昆虫记》—法布尔—法国

D.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日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