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指出下面这则应用文的五处错误。 招领启示 本商场拾到手提包一个,内装人民币46...

请指出下面这则应用文的五处错误。

招领启示

本商场拾到手提包一个,内装人民币468元,手机、信用卡……等物,望失主前来认领。     

2001年12月25日

 

(1)“招领启示”的“示”错了,应该是“事”。另外,标题字号应大些。(2)内容不应详细说明钱数。(3)省略号应删除。(4)日期上面应署上联系人(5)联系人和日期都应靠右写。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招领启事的格式和语言运用。招领启事主要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内容:1.标题。在第一行中央写上“招领启事’招领皮包”等字样,字体稍大于正文。2.正文。一般来说,在招领启事中只写拾到东西的名称,以及失主到何地、找何人认领。所拾东西的时间、地点、数量、特征等具体情况留待失主认领时核实,以防止他人冒领。3.落款。写清招领启事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并在其下方标明发布招领启事的日期。此题“招领启示”的“示”错了,应该是“事”。内容不应详细说明钱数,容易被人冒领。省略号与等不能连用,应删除。日期上面应署上联系人;联系人和日期都应写在右下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珍珠与蚌

⑴一棵珍珠!

⑵这原来就是一粒,——你是知道的。一粒沙,只不过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它掉入蚌壳里;它不知道自己的棱角,自己的坚硬,可是却给蚌带来了痛苦,——你可以相象:一片灰屑飞进你的眼睛,你会有一种如何的感觉。——于是蚌要挤出它,或者消灭它;然而它没有被挤出,也不会被消灭,它钉住在蚌壳里面,永远给蚌于痛苦。于是在无可奈何之中,蚌以它的唇,以它的肌肉,摩它,舐它,卷动拭察它而且也以涎沫洗它,浸它,润滑它。大海的时间在浪涛的呼啸声中过去。。。。。。悠长的时间过去了,砂没有离开蚌,却改变了。它变成圆润,光滑,坚硬,半透明,泛着淡淡的暗光,一种永恒不变的光泽。

⑶哦,一颗珍珠完成了。

⑷一颗珍珠吗?它本质上是一粒砂;但它却已成为一颗不变色泽的珍珠了!

⑸是永恒的光泽,不变的光泽;但它却一样保有它自己的砂的土色,只不过它会闪柔和美丽的光,闪朴素而真实的光。

⑹但它已有永久的价值了!

⑺请你记取,从一粒砂到一粒珍珠的过程。

⑻可是你也会这样想着吧,砂,它并不是立意要变成一颗珍珠,所以它才向蚌的怀里投入,把生命的光辉求助于蚌;它在投入蚌壳之前和之后都没有想到,然而却无意中给了它以成为珍珠的机缘了。

⑼你也会这样想着吧,蚌,它并非有心要制它 一颗珍珠,它 根本没有发现它惊人的才干;也并非愿意和痛苦做伴,它坚执的生命却一心想排除痛苦,排除给它以不安的刺激的砂粒;然而在斗争中,它却连自己也难以置信,一颗世间罕见的珍珠已由它完成了!

⑽采珠的人将珠取去,将蚌壳搁弃在海滩上。蚌虽死,衷心却是得到安慰了。

⑾然而你会知道,世界上砂多,珍珠是很少的;浅滩中,许多蚌都因时间给它的衰老而腐烂了肉;而完成珍珠的蚌却是不多的。

⑿于是我想起你来了。

⒀我说:让你的生命的唇坚执的舐咀着痛苦,你来完成珍珠一样的人生,珍珠一样的永恒的光泽。

⒁我说了珍珠和蚌,但我希望你接着就能想到人,时代和生命的真实。

1.读选文第⑵段,摘录“珍珠孕育过程”的关键动词。

2.第⑵中有一个画浪线的句子“砂没有离开蚌,却改变了”。结合上下文,说说“砂”改变了什么?

3.第⑿段中的“你”指谁?这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4.第⑽段中写出了“蚌虽死,衷心却是得到安慰了”请说说“蚌”得到了哪些安慰?

5.结合第⑷段,联系现实生活,你认为一个人的成长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查看答案

 

端砚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

端砚(duān yàn)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

古时已十分名贵,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封坑,砚资源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名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广东省端砚最为称著。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曾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端砚、歙砚和洮砚,素来有“三大石质名砚”之美誉。

端砚石出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至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

1.端砚因何驰名于世?它有哪些优点?

2.第四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遂与大夫十日  /  陈太丘与友    B. 原三日即矣  /  令初,群臣进谏

C. 夫原之食竭力矣  /  一食或粟一石    D. 可无乎  /  男有分,女有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

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4.下列句子中,与“贤哉,回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莲,花之君子者也    B. 士有从原中出者

C. 待君久不至,已去    D. 公输盘屈

 

查看答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先帝不臣卑鄙

B. 一战

C. 调素琴

D. 美于徐公

2.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选文中的一则,先翻译句子,再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古诗赏析

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押_________韵,韵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3.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