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 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2.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1.C 2.同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解析】 1.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项有误。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 2.本题考查诗歌鉴赏。《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触发了思乡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读一读,指出A、B两处的人物是谁。

__A__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__B__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名句。

(1)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2)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3)岑参《逢入京使》中表现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中有许多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木兰诗》中就有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汉语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加点的三个词语都是副词。

B.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缩句后为“邓稼先是奠基人和开拓者”。

C. “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一句的主语是“我的母亲”。

D.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歌唱”一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2017年中考湖北武汉卷)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

B. 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C. 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边悠闲漫步

D. 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

A. 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 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