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草帽是父亲的徽饰 段奇清 ①回首数十年前的父亲,虽然对...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草帽是父亲的徽饰

段奇清

①回首数十年前的父亲,虽然对父亲的容颜模样已不再十分清晰,但象征父亲精神家园的草帽,常常从麦梢的朝朝暮暮里走来。永远的父爱,携带阳光、汗水,淌过我思念的河。

②几阵春阳暖照,麦苗儿开始吐穗扬花,太阳的威力也一天比一天大起来。这时父亲说,是该去买一顶草帽了!父亲平时购买物什,对好与坏并不很在意,唯独对草帽的要求几近苛刻:一定得是麦子的穗秆儿编织的,因为这样的草帽一绺绺圈绕着,细密非常,也白亮得耀眼。

③草帽买回后,父亲还要拿了细密的白布,给草帽的圈沿缝上,要缝上的还有帽肚儿,因为这些地方是最容易破损的。但是,一顶草帽总也敌不过岁月的敲打浸蚀。雨来时,雨水敲响出流逝的音符,“噗噗噗”,草帽的韶华被敲得有几分苍老起来;收割间,火辣辣的太阳穿不透草帽的故事和寓言,却把帽沿敲出了龙钟之态……

④村人们都说,父亲是村里手最巧的。一天,父亲对我说:“清儿,和我一起去弄一些麦秸来。”是的,父亲要自己来编织草帽。对那些韧性十足的麦秸秆儿进行一番整理修饰后,父亲便拿起它们,像拾掇起一绺绺柔韧苍劲的时光,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工夫,一顶草帽就编出来了。初始时,父亲编出的草帽还略显粗糙,编上几顶后,那草帽就非常结实漂亮了,嗬,简直就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工艺品!【A】

⑤父亲编出的草帽,除了自己和家人戴,大多数送给了乡亲们。要是乡邻们夸父亲“心好手巧”,父亲黝黑的脸庞上就会绽放出璀璨的笑容那时乡村是大集体,有一年天大旱,从春到夏,一连百天没下雨。有一天,天空中终于飘来了一大片墨一般的云,雨夹裹着烟雾滚落了下来。【B】但不到一顿饭的工夫,云儿就如同孙悟空翻了一个筋斗,远去十万八千里。

⑥雨过地皮湿,太阳又开始亮晃晃地炙烤着大地。乡人们这时要做的是如何保住这点儿雨水,让它成为墒土。乡亲们纷纷走进地头,人们知道,夏日下雨的时间太短,太阳又火爆地出来,上烤下蒸,人会感到更加炎热。但父亲等乡人们顾不了这些,在荒野之地,或泥水沟中,扯来青草覆盖于地表。可久旱之后,哪里能找到那么多青草呢?

⑦此时,父亲将刚刚编织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从家中一股脑儿搬到农田中来,戴在庄稼的根部,为减缓地里的水分蒸发,父亲甚或把头顶上的最后一顶草帽也摘了,光着头任凭烈日烤晒着……【C】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

⑧由此,在我幼小的心中,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一直喜欢与珍惜草帽,只因为草帽是一种荣誉,而唯有父亲才最有资格佩带村庄这无尚荣耀的徽饰。【D】

⑨父亲50多岁时,在一次抗击旱魔中不幸去世,永远离开了他钟爱的家人,亲近的乡邻,还有牵挂着的麦浪。父亲编织的草帽清香了大地宽厚的胸脯,把麦子的思想气息随着南来北往的风雨四处传送。于是,那一顶顶草帽吐纳尽了生命的亘远与辽阔,也芳香明丽着我对生命及人生的认识与感悟。

1.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思路,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___________——父亲护草帽,经不住侵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还原到文中的(    )

乡亲们欢呼着!

A. 【A】    B. 【B】    C. 【C】    D. 【D】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画线的语句。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标题“草帽是父亲的徽饰”的好处

5.文章结尾写道:“于是,那一顶顶草帽吐纳尽了生命的亘远与辽阔,也芳香明丽着我对生命及人生的认识与感悟。”这里的“认识与感悟”包含了哪些内容?

 

1.父亲买草帽,要求苛刻父亲编草帽,堪称工艺品父亲献草帽,全力救庄稼 2.B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草帽比作钢盔,将阳光比作箭簇,将闪光的状态比作父亲的心灵,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父亲为救庄稼而献出草帽的可贵精神 4.①交代写作对象,全文自始至终写父亲的草帽,是全文的叙事线索。②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父亲无私奉献、淳朴善良的精神品格,语言生动、耐人寻味。 5.①做人就应该有奉献精神,有精神追求。②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有价值。 【解析】 1.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1)父亲买草帽,要求苛刻,回来后还要仔细地用白布缝上易破损的地方;(2)父亲仔细地编织草帽,结实漂亮;(3)父亲把自己编织的草帽送给乡亲们;(4)大旱时,父亲刚编织的一百多顶草帽盖在庄稼根部,保护庄稼。将这几个情节的语言压缩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闲说古丈茶

①湘西古丈历来出好茶,早在东汉就被列入全国产茶地之一,南北朝时更是_________。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曾说过“浮(武)陵茶,最好”。到了近现代,一批秘制的古丈茶在湘西王陈渠珍的推荐下出现在当年的西湖国际博览会上,并荣获金奖,于是一时间街巷里坊大以喝古丈茶为时尚。1956年,古阳镇思源桥茶叶社把精心制作的古丈茶寄给了领袖毛主席,据说毛主席舍不得饮,留着接待外国元首,遂知外国元首不品则矣,一品就要定购成千上万吨,这可难为了这个小小茶乡,一夜间哪捻得出这许多茶来。

②出好茶自然得有好山,大凡茶都不钟意平地良田,而偏爱山山之间的弯弯绕绕。湘西多山,尤以古丈县为最。县城在山窝里,唯一的小街要靠桥和洞来延伸,作为城,好不容易找到一块小平地,但还是让山又挤了进来。某年县里举行100米赛,硬是找不到赛道,最后组委会决定把比赛安排在全县最繁华的大街上。谁知,冲刺的小伙一性急,稍不留神就都跑出了城。

③这样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方自然不宜种稻麦瓜果,但种茶却再适合不过,于是勤劳的古丈人筚路蓝缕,在这偏僻山区坎坎垄垄种下了数以万株的茶树。峰岭是茶,山腰是茶,河谷是茶,狭坪也是茶。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远远望去,到处是茶丛茶垛。坪场里,屋后面,坎上坎下,左左右右,都方方溜溜地栽了一排。

④有了好山还要有好的气候,“高山云雾出名茶”,古丈多雾,出县城不远的田麻寨、牛角山几乎常年被大雾笼罩,大晴天能见度都低得吓人,若是去得不迟不早,正好碰上清晨或入夜雾起,车远灯那手术刀般的光都丝毫奈何不了这浓密的雾障。而这样对出行极度不利的雾障,于茶却是万里难寻的。

⑤茶这种常绿小灌木适合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向阳山坡,对水分和光线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而古丈密云浓雾的特征正好契合了茶的这一生理需求。密云和浓雾不仅会让激烈的阳光变得如微尘般散漫,还会像乳汁一样哺育着茶树的生长。

⑥好山、好雾滋生出好的鲜叶,如果再有幸碰上好的工艺,就算完成了古丈茶的全过程。

⑦制作古丈茶时,杀青、初揉、清风、炒二青、复揉、炒三青、做条、提毫收锅,八道繁复的工序,每一道都打不得折扣,每一道都像在精心雕琢一尊华美的工艺品。

⑧待锅底微红,先进行杀青,将茶倾倒其中,时而单手贴住茶芽、锅底来回翻动;时而双手抓起一撮往上空稍稍抛扬;时而捏几枚放至鼻间,细细嗅闻。(A)然后时而掬一捧摊在掌心,轻轻揉捻。待茶芽半卷,空气中弥漫出一股熨帖的香味时,将茶取出,摊放于青竹簸箕之上。任山风徐徐拂过,待到新凉初透,复放入锅,如此反复者二,即开始做条,(B)茶胚握于双掌,如搓绒线,如捻灯芯,忽如飞瀑直下,飞花溅玉;忽又如山间清流,汩汩而出。水分渐失,表汽散尽,待到八成干时,将茶芽提至白毫微显,茶香透发,这就成了上好的古丈茶,也就成了家乡人民惠寄远方亲人的相思,成了远离故土至亲心中那沉甸甸的期待。

⑨古丈茶是大自然和勤劳的古丈先辈们留下来的一笔难得的财富和宝藏。如今,古丈茶仍以它的魅力继续焕发着新的生机。

【注释】①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1.请在第①段横线处填上意思为“家家户户都知道”的成语: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制作古丈茶有八道工序,第⑧段画线句所介绍的工序分别是什么?

4.文章围绕古丈茶说明的内容有:

5.古丈茶是湘西古丈的特产。请你再列举一种地方特产,并说说它成名的原因。

 

查看答案

合肥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为使本次主题活动顺利开展,营造积极气围,请你帮助拟写一个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校团委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其中有一项“让世界充满爱”的演讲比赛,下面是张明同学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A]经过本次主题活动,使我认识到当今世界的两大 主题——和平与发展,[B]世界上的国家之间贫富差距日益增长……[C]我的梦想就是全体华夏儿女一样的共同心声——让世界充满爱,虽说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就合实现。

①[A]句中缺少主语,应删去“_____________

②[B]句中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③[C]句中成分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洛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埃德加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透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论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人的调查。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命名为 《_______》、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__》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2)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的《_______________》充满____________的情怀,鲁迅称之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在游戏中间,/有时似乎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A.回旋 B.旋    转),/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候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但是当初秋的早晨,/合欢花香在空气中 (A.游动 B.浮动),/庙殿里晨祷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仰望幽远的蓝天,/我觉得我母亲凝住在我脸上的眼光, /(A.填满 B.布满)了整个天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     xīn_________香      yōu__________

(2)“我觉得我母亲凝住在我脸上的眼光”中的“凝”字,在诗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

(3)根据诗意,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依次填在横线上。(只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②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③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⑧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默写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