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济南的冬天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济南的冬天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下列对选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第一段,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

B. 文章的第二段总写济南冬天山的特点,用拟人的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C. “温晴”是一个关键词,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D. 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城外远山,再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2.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从不同角度完美地展现了冬天的济南的不同形态。

B. 文章第五段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

C. 全文多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意味无穷。

D. 文章情景交融,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简接地表达出作者对济南深厚而强烈的赞美之情。

3.文章结尾作者总结“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能否把标题改成“冬天的济南”,为什么?

 

1.D 2.D 3.不能 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总的观感。“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析】 1.试题分析:.D对选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顺序应该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 2.试题分析:.D“间接地表达出作者对济南深厚而强烈的赞美之情”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选项这几句是直接抒发了情感。 3.试题分析:考查文题的内涵。“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而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只是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总的观感。以此为标题并不能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吕文穆公蒙正,不记人过。初参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 文穆佯为不闻而过。同列令诘其官位姓名,文穆遽止之。朝罢,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文穆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复能忘,故不如弗知也。”时人皆服其量。

[注释]①吕文穆公蒙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三入相位。卒后赠中书令,谥文穆。②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③佯:假装。④同列:同僚;同事。⑤诘:责问。⑥遽:很快、立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知其姓名/未柳絮因风起

B. 不如弗知也/温而知新

C. 不记人/文穆佯为不闻而

D. 人皆服其量/无方年七岁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初 参 政 事 入 朝 堂 有 朝 士 于 帘 内 指 之 曰 此 子 亦 参 政 耶

3.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从吕蒙正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太丘舍__________

(2)待君久不__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

B. 从客人的语言看,客人是一个不善于反省自己的过失的人,但最后能“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 文中“友人怒”是因为元方父亲的“相委而去”和元方的无礼。

D. 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不但要讲信用,还要懂礼貌。

 

查看答案

你有过为父亲而流泪的经历吗?读下面的文段,仿照划线的句子,在横线补写句子。

为你的父亲流一滴眼泪吧!这泪中有理解,有关怀,更有无限的感激;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让这泪化作一把伞,为父亲遮住外面的风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删去“和培养”)

B. 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删去“目前最重要”)

C. 为了减少沙尘暴的危害,有关部门制定出防沙措施,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将“调查”和“研究”对调)

D.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情感丰富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叙述方式自由活泼。(删去“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

B. 虽然我因病久住在重庆郊外的歌乐山,深居简出,但也还有些朋友登山造访

C. 阳春三月,公园里鸟语花香,花坛里花团锦簇,美丽的风景令游人流连忘返。

D.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要主动向老师请教,虚心求学,不耻下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