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霞升起来了。(助词) ...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霞升起来。(助词)

B. 他抑制不住工作热情。(助词)

C. 这是清楚的。(副词)

D. 房间里读书。(连词)

 

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词性的辨析能力。助词通常用于句子前、中、后,表示各种语气,或是用于语句中间,表示结构上的关系;是指在句子中表示行为或状态特征的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D项有误,“在”是介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B. 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 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

D. 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揩汗 渲闹 伫立 目不窥园

B. 懊诲  硕果  嫉妒  来势汹汹

C. 斑斓  崎岖  屏嶂  九曲连环

D. 澎湃  深邃  彷徨  妇孺皆知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zhuó) 咽(ɡěnɡ)    踌(chóu) 而不舍(qì)

B. (bìn)   字(tiè)     可(hán)   兀穷年(wù)

C. 祷(qí)    步(duó)     对(jiào)  为人知(xiān)

D. 育(pǔ)    午(shǎng)   咳(sou)   锋芒毕(lù)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作文。

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一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照片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等,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你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查看答案

①秋后的阳光在乡下变得金贵起来。父亲往坡地上收完了玉米,一棒一棒剥去苞叶,就在厦台上垒成圆柱,当清早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一堆堆玉米就开始展露金黄的颜色,孩子一般笑开了脸。

②但父亲自己不笑。六十出头的年岁,常年经风受雨上山下田,他早把自己的一副身板练成了一个刻度精准的气象表,乘着这几天筋骨舒适,他得赶紧往水田里抢收稻谷。

③晴朗的阳光下,那一丘黄澄澄的稻谷,尽显丰收之色。父亲着急得很,清早出门时太阳还没上来,往田埂上一走,那双“解放牌”胶鞋立时就让秋露湿了个透。但父亲没有放慢脚步,走到自家田里往齐腰的稻穗前一弯,就把自己也弯成了一穗稻谷。

④愈是成熟,就愈应该变得涵养和谦逊起来。父亲到了这个年岁,腰身早已脆如薄纸,稍稍一弯,整个身子就痛得几将折断。在岁月的磨砺中,父亲习惯了容忍与沉默,弯不成腰,他就选择蹲坐,甚至跪立。窸窸窣窣的谷穗碰响,伴着霍霍的镰刀连动,父亲将丰收的喜悦整齐地码在茬口之下,散发出清甜的谷味芳香。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

⑤雨水稠密的滇西十月,往往天晴不过三日。秋后的阳光变得吝啬起来,时而云朵盖上,天空就变得不再明朗。父亲焦心不安地直起身子,风恰好在这时刮来,父亲就在风里打了一个寒颤,瘦弱的身体就和他早前安下的稻草人一起抖动起来,吓跑了一群抢食的鸟雀。父亲就势一通手舞足蹈,“呜呜”地大声鸣叫,盖住整个坝子的鸟雀就被他风一般地赶上天空。从稻子插到田里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把这一丘稻子当作他呱呱坠地的孩子,除草挑稗,把这田当作一块上好的绢布,把自己当作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一针一针在这田里编织出一幅锦来。

⑥转眼光阴如逝,父亲就在这田里织了整整六十年。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过安逸舒心的日子。可父亲最终却失算了,身至暮年,期望大半辈子的安逸就和养大的子女一样,一个个都远离而去。勤劳成性的他怎忍心土地闲着?就在一个个阴晴无定的日子继续走上田头,弯着老腰照旧在他的地里织起锦来。

⑦天还在变。父亲焦心起了家里晒场上的荚豆,当初被套种到了玉米地里,成熟之后绿皮干脱成了黄皮,却还死死连着豆心。父亲收回来就铺在场心里让太阳晒,直待黄皮干透变白,渐渐裂开炸出豆子,回来再使上一阵连枷,方能收获一袋成色姣好的豆子。

云层变得更加厚实,接着一阵雨水下来,父亲和他的一丘稻子被淋了个全透。开初父亲还不想就此休息,可雨水打得他睁不开眼睛,要紧的是雨水还夹着雷电,乌天黑地里忽然一个彻亮地狂闪,稍稍四五秒钟过后,轰隆隆的雷声就把整个坝子都震得地动山摇。吓得父亲只好拾起镰刀,躲到村边的屋檐下避起雨来。向来本分的父亲,就用自己一辈子的老实巴交,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

⑨雨过天晴,太阳淘气成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金子一般惹眼的光亮,照得天空一碧如洗。抢收回来的父亲就把湿漉漉的谷子往晒场里铺。正午的太阳一下子变得很毒,父亲戴上草帽手把竹耙,勤手细脚反复翻晒,好似一下子回到田里,又开始了一个季节的开墒起垄、精耕细作……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6日)

1.阅读全文,请围绕“父亲”概括主要情节。

父亲垒堆玉米→____父亲稻田织锦_____父亲被雨淋透________

2.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请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

文章第⑤段和第⑧段画线句子对空中“云”的描写有何作用?

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标题“父亲的阳光”既指自然界的阳光,又暗示了父亲一辈子在田地劳作的辛劳。

B. “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一句中“精明”恰恰体现了父亲作为中国农民身上特有的憨厚、朴实。

C. 文章第⑧段说父亲“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既写出了父亲的本分,又流露出对父亲迷信神灵的遗憾之情。

D. 本文通过对父亲的描写,表现了父亲为了家人的幸福而终日劳作的品质,抒发了对父亲的赞美之情。

4.本文和链接材料虽然都是写的父亲,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试比较第⑨段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说说各自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链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朱自清《背影》)

 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