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①灌溉,后人...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①灌溉,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 李君②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③。"目痛小疾,亦行④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⑤,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⑥。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注释】①余浆:多余的水。②李君:李先生。此指李树。③豚:猪。④行:不久。⑤翕赫:此指轰动。⑥滂沱:本指大雨,此指很多。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欲持  _________                

见空桑中有土   _________

告语_________                

一岁余         _________

(2)找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_________

A.田中种禾    富贵我如浮云         

B.余浆灌溉    为师矣

C.因就斫      下车引               

D.我所种耳    去后

2.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停两处

3.翻译句子。

(1)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说说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启示。

 

1.离开 回头看互相间隔,隔C 2.后 /人 /见 桑 中 反 复 生 李 3.(1)李树您如果能让我的眼睛变好,我就用一只小猪拜谢。 (2)"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4.要从客观角度出发看待事情,不要盲目相信眼前所见;更不要迷信,人云亦云。(意对即可) 【解析】选自:不详 作者:不详 年代:不详 参考译文: 南顿有个叫张助的人,在田里种庄稼时发现一颗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头看见空心的桑洞里有泥土,就把李核种在那里,用剩下的水浇了一些。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又长出李树来,十分惊奇,就互相传说开来。正好有个眼睛患有小毛病的人,在李树下休息,向李树祷告说:“李树您如果能让我的眼睛变好,我就以小猪献给您。”眼痛这种小病,自然就会好。这样一来,众人便你一声我一声地附和传说为:“李神能使瞎子重见光明。”远近涌动,树下车马成千上百,大家纷纷前来敬祭,酒肉很快就堆成了小山,绵绵不断。时隔一年,张助出远门回来,见此情形不禁觉好笑,说:“这树有什么神灵呀?它不过是我随便种下的。”于是顺手砍掉了它。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虚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1)句意为:本想拿走。“去”,离开;②句意为:回头看见空心的桑洞里有泥土。“顾”,回头看;③句意为:就互相传说开来。“相”,互相;④句意为:时隔一年。“间”,间隔、隔。(2)A.介词,在/介词,对;B.介词,用/介词,凭借;C.都是代词,“它”的意思;D.判断动词,是/副词,才。故选C。 2.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后”为时间状语,其后停顿。句子停顿为:后 /人 /见 桑 中 反 复 生 李。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谢”,感谢;“志”,意为“识”,此为强记之义;“切问”,问与切身有关的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苏轼官居杭州,酒后在望湖楼偶遇一场大雨,于是写下此诗。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为了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学校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活动

【引经据典】(1)据说,明朝文学家陈子龙的诗句“丈夫重知己,万里同一乡”,是受了王勃诗句的启发,而且意思也基本相同,请写出这句诗。

王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2)班里出一期以“交友之道”为主题黑板报,各组负责一个板块。你所在的B组负责搜集有关交友之道的儒家名言,请你依据活动主题和小组搜集内容仿照下面示例,给你所在小组这一板块也拟写一个标题。

示例:A组标题:交友之道学先贤,成语典故知多少。(注:A组负责搜集有关交友之道的成语典故。)

你给B组拟写的标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书为友】(3)书本是我们成长的益友。本学期语文教材除了设置《朝花夕拾》《西游记》的名著导读环节,还设置了“自主阅读推荐”环节,分别推荐了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孙犁的《白洋淀纪事》等多部名著。对此,班上小华同学说:“看看《朝花夕拾》和《西游记》就好了,其他的就不必看了,看不完,中考又不考!”对此,你如何劝说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两项是           ________ _______

A.当“我”得知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我”对她的敬意消失了。

B.《狗··鼠》描写了作者仇恨狗的原因,取了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狗相似的人。

C.“我”所最愿意看到的是活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但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感

D. 《朝花夕拾》这个小说集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E.读经典作品有利于文化积累,如《朝花夕拾》在当代中国,就像莎士比亚的作品在英国,普希金的作品在俄罗斯,已成为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象征。

(2)读《琐记》中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选段中的“她”是_______________请你再写出《琐记》中“她”另外做的一件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课文内容。

(1)舒活舒活筋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2)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何澹澹,____________。           

(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

(5)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________________一句设问表现了思乡之切;李益夜上受降城,“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的一曲笛音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词语的关键字很重要。如:“人声鼎沸”的“沸”是“水开”的意思;“花团锦簇”的“簇”是“丛集、聚集”的意思。关键字理解了整个词语也就好理解了。

B. 汉语中的词是有属性的,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如:“母亲本来不愿出来的。”句中的“母亲”是名词;“愿”、“出来”都是动词。

C. 一词多义是汉语表意的一种现象。如:“①出汗可以排毒。”“②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句①“毒”是“对身体有害的物质”的意思;句②“毒”是“猛烈”的意思。

D. 汉语中带感情色彩的词叫褒义词或贬义词,不带感情色彩的词叫中性词。如:“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句中的“絮絮叨叨”是贬义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