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蔡元培先生行止 ①教育家马相伯回忆,1901年蔡元培曾拜他为师学习拉丁文。头一次...

蔡元培先生行止

①教育家马相伯回忆,1901年蔡元培曾拜他为师学习拉丁文。头一次,蔡元培去得太早,5点多钟,天边刚有一丝曙色,他在楼下低声呼唤“相伯,相伯”。马相伯感到惊奇,大清早的,谁来喊魂?打开窗子望去,来人是蔡元培。马相伯名士派头足,急忙摇手,对蔡元培说:“太早了,太早了,八九点钟再来吧!”虽然有点败兴,蔡元培并没有感到不悦,三个钟头后,他又回来了。这一年,蔡元培34岁。

② 1916年1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任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蔡元培刚从海外归来,风尘仆仆,到上海后,许多朋友都劝他不要率尔衔命:北大腐败透顶,烂到流脓,他若就职,恐怕整顿不力,清誉反受其累。但也有几位朋友鼓励蔡元培放手一搏,用手术刀割治这个艳若桃李的烂疮,给中国教育开创前所未有的新局,纵然败北,尽心也可无憾。蔡元培选择了锐意进取。1917年1月4日,他到北大视事,迅即发出呼吁:“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为矫正学风,蔡元培发起组织进德会,发表《进德会旨趣书》,会员必须恪守戒条;设立评议会,实行教授治校;组织各类学会、研究会,使学生养成研究的兴趣。他在国内延聘名师,不问派别,不问师从,但求其术有专攻,学有专长。至于不合格的教员,他坚决黜退。一名法国教员被黜退后,曾四处扬言要控告蔡元培。一位被黜退的英国教员居然搬出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这尊洋菩萨来谈判,蔡元培毫不妥协。

③蔡元培的改革理念和举措,最令人称道的便是“学术自由”和“兼容并包”。以党见和政见论,王宠惠信奉三民主义,李大钊、陈独秀信奉共产主义,李石曾信奉无政府主义,辜鸿铭憧憬君主立宪;以文学派别论,胡适、钱玄同、吴虞等人倡导新文学,刘师培、黄侃等人坚持旧文学。可以这么说,中国当年有多少党派,北大师生中就有多少党派;有多少学派,北大师生中就有多少学派。蔡元培对各类人才兼收并蓄,使之商量旧学,邃密新知,和平共存,不相妨害。他的态度绝无偏袒,他的器局皆可涵盖,处事公平,无适无莫,大家自然心服口服,北大自此而开中国大学教育前所未有之新风。

④罗家伦等多位蔡门弟子都曾忆及一件往事:七七事变前两年,强邻虎视眈眈,战争阴霾日益浓厚。蔡元培到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汪精卫请他共进晚餐,用的是西膳。蔡元培苦口婆心,劝汪改变亲日立场,收敛亲日行为,表明严正态度,将抗战的国策确立不拔。蔡元培说:“关于中日的事情,我们应该坚定,应该以大无畏的精神抵抗,只要我们抵抗,中国一定有出路。”言犹未毕,蔡元培的眼泪脱眶而出,滴到了酒杯中,他旋即端起那杯掺泪的酒,一饮而尽。听其言而观其行,举座动容,无不肃然起敬,汪精卫则如坐针毡,神情尴尬,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⑤教育家胡元曾用八个字形容蔡元培:“有所不为,无所不容。”有所不为者,狷洁也,则非义不取,其行也正。无所不容者,广大也,则兼收并蓄,其量也宏。

⑥抗战初期,蔡元培因病滞留香港,有位素不相识的青年从重庆寄来快信,自称是北大的毕业生,在重庆穷困潦倒,无以为生,请求蔡元培伸出援手,将他推荐给用人单位。蔡元培当即致函某机关负责人,称那位青年学有所成。这封推荐信不久即发生效力。然而那位青年到差时,所出示的毕业证书并非北大签发。某机关负责人赶紧写信询问蔡元培,是否真的了解那位青年的底细。蔡回复对方:不必在意那位青年是不是北大生,只要看他是不是人才。如果他徒有北大毕业证书而不是人才,断不可用;如果他没有北大毕业证书而是人才,仍当录用。你有用人之权,我尽介绍之责,请自行斟酌。结果那位青年得到了这份差事,来信向蔡元培道歉,感谢蔡的再造之恩。蔡元培回信时,没有只字片言责备对方蒙骗欺罔,反而勉励对方努力服务于社会。蔡元培不惮烦劳为青年人写推荐信,然而,有大力有高位的人与蔡元培同调的并不多,坎坎伐檀者倒是不少。

⑦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逝世,全国哀挽。曾任北大教授的王世杰在《追忆蔡元培》一文中写道:“蔡先生为公众服务数十年,死后无一间屋,无一寸土,医院药费一千余元,蔡夫人至今尚无法给付,只在那里打算典衣质物以处丧事,衣衾棺木的费用,还是王云五先生代筹的……”

(摘自《蔡元培:是大师,是完人,也是一头真虎》)

1.本篇人物小传记录了蔡元培先生一生中几件事,请根据内容把下表补充完整

序号

事情

(1)_____

改革北大,开北大新风

(2)_____

不惮烦劳为青年人写推荐信

 

 

2.蔡元培改革北大采取的举措主要有哪些?请从文中简要概括

3.民国时期大师辈出,蔡元培无疑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之一。我们从选文中可以看到蔡元培身有怎样精神品质?

4.本文多处运用-“引用”的方法,有什么作用请请举一例分析。

 

1.34岁时还拜师学习拉丁文。严正劝汪精卫不要亲日,确立抗战国策。 2.①矫正学风,组织进德会,设立评议会,组织各类学会、研究会,以此纯正学风。 ②延聘名师,黜退不合格的教员,以此优化教风。 ③倡导并实施“学术自由”和“兼容并包”的思想,以此让学术风气浓厚。 3.①潜心向学;②具有强烈使命感,锐意进取;③坚持原则、明辨是非、临大节而不可夺;④兼收并蓄而气量恢宏;⑤心地善良,热心助人,服务社会;⑥于一己之艰难处境,甚少挂怀,甚少计虑。 4.①表现蔡元培的个性。例如引用马相伯的回忆表现出蔡元培潜心向学的劲头,引用罗家伦等人的回忆,表现出蔡元培坚持原则、明辨是非、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个性。 ②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文本两处引用他人的话,一处是教育家胡元对蔡元培八个字的形容,一处是北大教授王世杰在《追忆蔡元培》中的文字。这两处引用都具有这样的作用。 ③引用蔡元培自己的话,例如他给机关负责人的回信,既印证作者的观点,又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作品掌握情节线索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仔细阅读文章,熟悉全文的情节,最好把故事情节分出几个片段,看每一片段中人物的表现及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抓住关键的描写处,找出不同点。从“教育家马相伯回忆,1901年蔡元培曾拜他为师学习拉丁文”“蔡元培苦口婆心,劝汪改变亲日立场,收敛亲日行为,表明严正态度,将抗战的国策确立不拔”可以明确问题的答案。 2.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从“为矫正学风,蔡元培发起组织进德会,发表《进德会旨趣书》,会员必须恪守戒条;设立评议会,实行教授治校;组织各类学会、研究会,使学生养成研究的兴趣。他在国内延聘名师,不问派别,不问师从,但求其术有专攻,学有专长。至于不合格的教员,他坚决黜退”可知蔡元培的具体做法,逐项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此题可以从蔡元培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政治理想、个人品行等方面进行概括,注意要结合相关的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①,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②。涛澜汹涌,风云开阖③。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④,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元丰六年⑥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载。

(选自《费州快哉亭记》)

【注】①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张梦得,字怀民,苏轼友②一舍:三十里。③阖,闭合。④睥睨:斜着眼睛看;形容傲慢的神态。⑤骋骜:率兵驰骋。⑥元丰六年,苏轼、张怀民同被贬官黄州。苏辙为兄申辩,也遭贬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余兄子借之曰“快哉”/有仙则

B. 即其庐之西南/人谋而不忠乎

C. 不可久/无碍

D. 城之墟/渔者歌曰

2.谤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3.将亭子叫做“快哉亭”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瞳,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期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略无_________

(2)多趣味_________

(3)引凄异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 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 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 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蛱山高水险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后面题目。

括新华社哈尔滨1010日电(记者/王建)哈尔滨市社科院七三一问题专家调研组日前赴美国,发现一批侵华日军发动细菌战的新档案。专家表示,这些新发现有效填补了国内所藏细茵战档案的空白,具有重

924日王30日,哈尔滨市社科院七三一问题专家赴美国国家档案棺、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斯坦福大学等地开展侵华日军细茵战罪行学术调研庭资料收集工作,在中美学者共同努力下取得重大成果。

据哈尔滨市社科院七三一问题国际研究中心副研员杨彦君介绍,在这次调研中,首次发现美国最新解密的细茵战英文档案两千余份,特别是在美国国会田书馆首挺发现侵华日军(陆军军医学校防疫研究报告原本等历史资料。

(1)请根据新闻的内容,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2)请说说这次发现的价值。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在应急前加提高”。)

B. 海陵岛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在 游客后面加追捧”)

C. 通过观看电影影《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了“虎爸狼妈”的必要性。(删掉“使”。)

D. 对英雄尊重,体现一个民族认知水平、理性能力的高低。(“体现”改为“反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法院可以撤销因仲裁程序问题而不当取得的裁决。

B. 自大唐开国以来,几任明君殚精竭虑,无数贤臣业业兢兢,造就了前所未有的煌煌盛世。

C. 《战狼》这部电影剧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 在这四种社会治理模式的演进过程中,人类逐步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奴役走向解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