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文)下列对名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

(题文)下列对名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性格阴郁,知识渊博,是一名反抗压迫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路的体现。

B. “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

胸中实无一策。”这是《三国演义》中庞统“舌战群儒”的精彩话语。

C. “正行处,忽见一座高山,那怪把红光结聚,现了本相,撞入洞里,取出一柄九齿钉耙来战。”这里所说的“那怪”就是后来的猪八戒。

D. 虎妞,《骆驼祥子》中刻画的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不幸的是,她最后因难产而死。

 

B 【解析】试题分析:这段话是诸葛亮说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B. 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索。

C.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D.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古称“海岳”,素享“五镇之首”的盛名。历代大家名士倾幕沂山,接而至,留下了大量诗章名句和碑铭文。沂山为笼茂密的森林所覆盖,山上林海松涛,碧波无际;山下沟纵横、清泉淙;山谷之中,红蘑菇、板栗、沂山全蝎等生长其间,尚有玉皇阁、望海亭、探海石点在松林山峰之中。飞瀑流泉的        ,千年古寺的        ,小桥流水的        ,奇峰怪石的        ,都能在此亲身领。沂山实为不可多得的消夏避暑、游览观光之胜地

(1).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 (yí)       (chóng)而至

B. (jié)      (cōng)

C.(hè)纵横    清泉淙(zōng)

D.(zhuì)      (luó)

(2).文中划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

A.倾幕        B.碧波无际        C.消夏避暑        D.胜地

(3).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内容,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①千姿百态  ②风雨沧桑    ③磅礴气势    ④幽雅别致 

A.①④③②      B.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①      D.③②④①

 

查看答案

由于犯了这些错误,由于蒋介石在围剿中采用新的战术和战略,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技术上占压倒的优势,到了一九三四年,红军就不得不努力去改变它在江西的迅速恶化的处境了。其次,全国的政治形势也促使我们决定将主要的活动场所迁移到西北去。由于日本侵略东北和上海,苏维埃政府早在一九三二年二月就已经正式对日宣战。但因苏维埃中国遭到国民党军队封锁包围,宣战自然不能生效。接着,苏维埃政府又发表宣言,号召中国所有的武装力量组成统一战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一九三三年初,苏维埃政府宣布愿在下列基础上同任何白军合作:停止内战,停止进攻苏区和红军,保障民众的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武装人民进行抗日战争。

……

一九三五年一月,红军主力到达贵州遵义。在随后的四个月,红军几乎不断地行军,并且进行了最有力的战斗。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横渡中国最长、最深,最湍急的江河,越过一些最高,最险的山口,通过凶猛的土著居民的地区,跋涉荒无人烟的大草地,经受严寒酷暑、风霜雨雪,遭到全中国白军半数的追击——红军通过了所有这一切天然障碍物,并且打破了粤、湘、桂、黔、滇、康、川、甘、陕地方军队的堵截,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了陕北,扩大了目前在中国的大西北的根据地。    

“红军的胜利行军,胜利达到甘、陕,而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无损,这首先是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其次是由于苏维埃人民的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才能、勇气、决心以及几乎是超人的吃苦耐劳和革命热情。中国共产党过去、现在、将来都忠于马列主义,并将继续进行斗争反对一切机会主义倾向。它之所以不可战胜,所以一定取得最后胜利,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种决心”。

1.本文选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能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____________》,作者是美国记者_____________-

2.选文开头说“由于犯了这些错误”.请结合原文说说“这些错误”究竟指什么?

3.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而有生力量依然完整无损其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原著及选文内容概括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我们几乎都有过旅行的经历,成长也是一次旅行。不管是自然的旅行还是成长的旅行,旅程中会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会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会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会有难忘的故事……

请以“____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写自己熟悉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④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蔡元培先生行止

①教育家马相伯回忆,1901年蔡元培曾拜他为师学习拉丁文。头一次,蔡元培去得太早,5点多钟,天边刚有一丝曙色,他在楼下低声呼唤“相伯,相伯”。马相伯感到惊奇,大清早的,谁来喊魂?打开窗子望去,来人是蔡元培。马相伯名士派头足,急忙摇手,对蔡元培说:“太早了,太早了,八九点钟再来吧!”虽然有点败兴,蔡元培并没有感到不悦,三个钟头后,他又回来了。这一年,蔡元培34岁。

② 1916年1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任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蔡元培刚从海外归来,风尘仆仆,到上海后,许多朋友都劝他不要率尔衔命:北大腐败透顶,烂到流脓,他若就职,恐怕整顿不力,清誉反受其累。但也有几位朋友鼓励蔡元培放手一搏,用手术刀割治这个艳若桃李的烂疮,给中国教育开创前所未有的新局,纵然败北,尽心也可无憾。蔡元培选择了锐意进取。1917年1月4日,他到北大视事,迅即发出呼吁:“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为矫正学风,蔡元培发起组织进德会,发表《进德会旨趣书》,会员必须恪守戒条;设立评议会,实行教授治校;组织各类学会、研究会,使学生养成研究的兴趣。他在国内延聘名师,不问派别,不问师从,但求其术有专攻,学有专长。至于不合格的教员,他坚决黜退。一名法国教员被黜退后,曾四处扬言要控告蔡元培。一位被黜退的英国教员居然搬出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这尊洋菩萨来谈判,蔡元培毫不妥协。

③蔡元培的改革理念和举措,最令人称道的便是“学术自由”和“兼容并包”。以党见和政见论,王宠惠信奉三民主义,李大钊、陈独秀信奉共产主义,李石曾信奉无政府主义,辜鸿铭憧憬君主立宪;以文学派别论,胡适、钱玄同、吴虞等人倡导新文学,刘师培、黄侃等人坚持旧文学。可以这么说,中国当年有多少党派,北大师生中就有多少党派;有多少学派,北大师生中就有多少学派。蔡元培对各类人才兼收并蓄,使之商量旧学,邃密新知,和平共存,不相妨害。他的态度绝无偏袒,他的器局皆可涵盖,处事公平,无适无莫,大家自然心服口服,北大自此而开中国大学教育前所未有之新风。

④罗家伦等多位蔡门弟子都曾忆及一件往事:七七事变前两年,强邻虎视眈眈,战争阴霾日益浓厚。蔡元培到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汪精卫请他共进晚餐,用的是西膳。蔡元培苦口婆心,劝汪改变亲日立场,收敛亲日行为,表明严正态度,将抗战的国策确立不拔。蔡元培说:“关于中日的事情,我们应该坚定,应该以大无畏的精神抵抗,只要我们抵抗,中国一定有出路。”言犹未毕,蔡元培的眼泪脱眶而出,滴到了酒杯中,他旋即端起那杯掺泪的酒,一饮而尽。听其言而观其行,举座动容,无不肃然起敬,汪精卫则如坐针毡,神情尴尬,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⑤教育家胡元曾用八个字形容蔡元培:“有所不为,无所不容。”有所不为者,狷洁也,则非义不取,其行也正。无所不容者,广大也,则兼收并蓄,其量也宏。

⑥抗战初期,蔡元培因病滞留香港,有位素不相识的青年从重庆寄来快信,自称是北大的毕业生,在重庆穷困潦倒,无以为生,请求蔡元培伸出援手,将他推荐给用人单位。蔡元培当即致函某机关负责人,称那位青年学有所成。这封推荐信不久即发生效力。然而那位青年到差时,所出示的毕业证书并非北大签发。某机关负责人赶紧写信询问蔡元培,是否真的了解那位青年的底细。蔡回复对方:不必在意那位青年是不是北大生,只要看他是不是人才。如果他徒有北大毕业证书而不是人才,断不可用;如果他没有北大毕业证书而是人才,仍当录用。你有用人之权,我尽介绍之责,请自行斟酌。结果那位青年得到了这份差事,来信向蔡元培道歉,感谢蔡的再造之恩。蔡元培回信时,没有只字片言责备对方蒙骗欺罔,反而勉励对方努力服务于社会。蔡元培不惮烦劳为青年人写推荐信,然而,有大力有高位的人与蔡元培同调的并不多,坎坎伐檀者倒是不少。

⑦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逝世,全国哀挽。曾任北大教授的王世杰在《追忆蔡元培》一文中写道:“蔡先生为公众服务数十年,死后无一间屋,无一寸土,医院药费一千余元,蔡夫人至今尚无法给付,只在那里打算典衣质物以处丧事,衣衾棺木的费用,还是王云五先生代筹的……”

(摘自《蔡元培:是大师,是完人,也是一头真虎》)

1.本篇人物小传记录了蔡元培先生一生中几件事,请根据内容把下表补充完整

序号

事情

(1)_____

改革北大,开北大新风

(2)_____

不惮烦劳为青年人写推荐信

 

 

2.蔡元培改革北大采取的举措主要有哪些?请从文中简要概括

3.民国时期大师辈出,蔡元培无疑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之一。我们从选文中可以看到蔡元培身有怎样精神品质?

4.本文多处运用-“引用”的方法,有什么作用请请举一例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