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因自谓竹溪主人。”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②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③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④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注释】①蓊然:草木茂盛的样子。②漫然:随便的样子。③臭(xiù)味:气味。④偃蹇:高傲的样子。

                                                      (节选自明·唐顺之《竹溪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爱者甚                     

B. 不蔓不                        树枝

C. 则与客吟啸其中                空闲

D. 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      孑孑然:孤单的样子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任君治园于荆溪

B.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

C. 亭亭净                         以竹

D. 予谓菊,花之隐逸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B. 乙文任君借爱竹表达鄙视世俗的处世态度。

C. 甲文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D. 从乙文来看,任君非常喜爱种植竹。汉民族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因为它们的品质傲、幽、坚、淡而号称花中四君子。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5.“/”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因自谓竹溪主人。

 

1.B 2.D 3.C 4.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 5.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因自谓竹溪主人。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B“不蔓不枝 枝:树枝”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枝:不长枝节。 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虚词。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两句中的“者”都是“……的人”之意。A前者用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后者结构助词“的”。B前者表转折,后者表顺承。C前者“竖立”,后者“栽种”。 3.试题分析:考查文章内容。C“甲文‘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这句话是直抒胸臆。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之”“鲜”“闻”等字词的翻译。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因自谓竹溪主人。译为:“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此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花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足以自适。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 (一)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二)译文:我的舅舅任光禄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他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此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花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足以自适。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请外甥为我记述一下吧。”我以为任君哪里是真的不能与有势力者攀比,而随意取其当地所有;恐怕还是对竹独有特殊的爱好,而不愿意把它告诉别人吧?过去有人谈论竹子,以为它绝没有动人的姿色和香味值得喜爱。所以它奇巧怪异不如石,妖艳柔美不如花,孑孑然有如高傲独立的士人,不能与尘俗混同合一。因此自古以来,知道珍爱竹子的人极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下列对名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性格阴郁,知识渊博,是一名反抗压迫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路的体现。

B. “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

胸中实无一策。”这是《三国演义》中庞统“舌战群儒”的精彩话语。

C. “正行处,忽见一座高山,那怪把红光结聚,现了本相,撞入洞里,取出一柄九齿钉耙来战。”这里所说的“那怪”就是后来的猪八戒。

D. 虎妞,《骆驼祥子》中刻画的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不幸的是,她最后因难产而死。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B. 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索。

C.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D.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古称“海岳”,素享“五镇之首”的盛名。历代大家名士倾幕沂山,接而至,留下了大量诗章名句和碑铭文。沂山为笼茂密的森林所覆盖,山上林海松涛,碧波无际;山下沟纵横、清泉淙;山谷之中,红蘑菇、板栗、沂山全蝎等生长其间,尚有玉皇阁、望海亭、探海石点在松林山峰之中。飞瀑流泉的        ,千年古寺的        ,小桥流水的        ,奇峰怪石的        ,都能在此亲身领。沂山实为不可多得的消夏避暑、游览观光之胜地

(1).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 (yí)       (chóng)而至

B. (jié)      (cōng)

C.(hè)纵横    清泉淙(zōng)

D.(zhuì)      (luó)

(2).文中划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

A.倾幕        B.碧波无际        C.消夏避暑        D.胜地

(3).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内容,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①千姿百态  ②风雨沧桑    ③磅礴气势    ④幽雅别致 

A.①④③②      B.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①      D.③②④①

 

查看答案

由于犯了这些错误,由于蒋介石在围剿中采用新的战术和战略,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技术上占压倒的优势,到了一九三四年,红军就不得不努力去改变它在江西的迅速恶化的处境了。其次,全国的政治形势也促使我们决定将主要的活动场所迁移到西北去。由于日本侵略东北和上海,苏维埃政府早在一九三二年二月就已经正式对日宣战。但因苏维埃中国遭到国民党军队封锁包围,宣战自然不能生效。接着,苏维埃政府又发表宣言,号召中国所有的武装力量组成统一战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一九三三年初,苏维埃政府宣布愿在下列基础上同任何白军合作:停止内战,停止进攻苏区和红军,保障民众的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武装人民进行抗日战争。

……

一九三五年一月,红军主力到达贵州遵义。在随后的四个月,红军几乎不断地行军,并且进行了最有力的战斗。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横渡中国最长、最深,最湍急的江河,越过一些最高,最险的山口,通过凶猛的土著居民的地区,跋涉荒无人烟的大草地,经受严寒酷暑、风霜雨雪,遭到全中国白军半数的追击——红军通过了所有这一切天然障碍物,并且打破了粤、湘、桂、黔、滇、康、川、甘、陕地方军队的堵截,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了陕北,扩大了目前在中国的大西北的根据地。    

“红军的胜利行军,胜利达到甘、陕,而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无损,这首先是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其次是由于苏维埃人民的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才能、勇气、决心以及几乎是超人的吃苦耐劳和革命热情。中国共产党过去、现在、将来都忠于马列主义,并将继续进行斗争反对一切机会主义倾向。它之所以不可战胜,所以一定取得最后胜利,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种决心”。

1.本文选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能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____________》,作者是美国记者_____________-

2.选文开头说“由于犯了这些错误”.请结合原文说说“这些错误”究竟指什么?

3.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而有生力量依然完整无损其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原著及选文内容概括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我们几乎都有过旅行的经历,成长也是一次旅行。不管是自然的旅行还是成长的旅行,旅程中会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会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会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会有难忘的故事……

请以“____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写自己熟悉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④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